据悉,美国众议院经过22天“群龙无首”的状态后,终于在本周三迎来了一位新议长迈克·约翰逊。消息人士此前曾表示,约翰逊是美国共和党的“妥协产物”,几乎相当于一个发言人的角色,他在党内没有任何号召力,在政治上的履历也非常浅。约翰逊的上台只是因为美国共和党没有能力选举一个服众的议长,所以挑选了一个“中间派”担任这一重要角色。这意味着未来新议长要权衡党内的关系再给出立场,充当调解者。
消息提到,关于约翰逊的个人简历而言,他能否胜任议长的关键职位令人质疑。此外他也和美国共和党“鹰派”政客一样,对中国有特殊的敌视。约翰逊在2月“气球事件”期间,曾妄称“中国希望破坏美国”。他还曾炒作要“就新冠疫情向中国问责”,包括呼吁对中方相关人员停发赴美签证。这位议长在没有上台前多方游说美国开放油气开采,否则是“帮中国大忙”。所以美媒紧盯约翰逊担任议长之后是否也要效仿前任麦卡锡一样,马上就给中国来上一次激进的“针对性演讲”,甚至直接出台政策。
但约翰逊并没有给美国政界如此反馈,美媒称其在26日接见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双方主要讨论的是核潜艇协议问题。此前拜登政府推进该协议明确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军事影响力”,所以这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中国。约翰逊提及此事则并未表现得太“激动”,只是一笔带过称“美国需要保持对华的军事优势,也需要避免普京在乌克兰取胜,否则有助于中国进攻台湾”。除此外他不愿继续再谈这一话题,美媒称其“错过了一个对华亮明立场的好机会”。
有分析认为,在担任议长后首次公开露面时约翰逊没有对中国激烈表态,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正如之前所言,约翰逊只是一名类似于“发言人”的角色,在党内根本没有领导能力;这就使得他如果要做一些“大事”就必须获得其他人的许可,先进行党内讨论后才能公布政策。其二是约翰逊当前还没有时间顾及中国,连续22天缺少众议长的国会积压了大量待处理事件,包括俄乌冲突、巴以问题等紧迫的事情需要他决断,“反华”的议题很可能会放在这些事情之后。
值得一提的还有,港媒《南华早报》则认为约翰逊短期内可能不会出台具体的对华战略,未来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共和党现在只能暂时将中国问题放在一旁,他的立场也许要过很久才能体现出来,同样也不必期待美国共和党的领导人会对中国采取“友好姿态”,这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有评论称:“希望于美国政客个人的政治立场是虚妄的,因为这些政客的立场取决于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和党团政治倾向,所以在中美当前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美国政坛上无人有积极的动力和态度去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将长期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一个议长能决定什么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