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记得在印度举行的20国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欧洲-中东-亚洲经济走廊计划,物流从希腊港口出发,经海路抵达以色列,然后经铁路穿过阿拉伯半岛,从迪拜转成水路前往印度。

当时舆论分析,说这样一条贸易路线是违反经济规律的。两次海陆换乘无端增加了物流成本,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和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相对抗,完全没有任何经济上的价值。而随着这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这一条并无经贸价值的贸易线路,实现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突发的巴以冲突粉碎了莫迪的梦想,对抗“一带一路”的计划泡汤

欧洲-中东-亚洲经济走廊的核心问题就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两次换乘。要想实现这样的换乘,前提是打通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的边境。这个举措要以沙特与以色列完全和解建立外交关系为前提,然后才能达成经济贸易合作协议,才能实现通关、税务等方面的深层次协作。

两个国家即使建立了外交关系,要想达成这样的合作,也需要相当长周期的谈判与磋商,才能达成一个能够运行下去的经贸协定。

即使这个前景还非常遥远,印度也愿意支持。因为对于印度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机会。这样一条线路建立起来之后,印度梦想就能更深刻地加入欧亚经济贸易合作,部分取代甚至完全取代中国,成为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主要成员也不是不可能。

突发的巴以冲突粉碎了莫迪的梦想,对抗“一带一路”的计划泡汤

哈马斯发起这次突袭之后,印度方面立刻表态,站在以色列一边,对哈马斯进行谴责。这就等于是站在了整个阿拉伯阵营的对面。严格说,哈马斯袭击事件,本来与印度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印度却必须承受不利的后果,这是印度信奉投机外交政策的结果。

乌克兰战争爆发时,莫迪政府为了保住自己的石油供应,利用美国急欲拉拢印度反华的心态,拒绝谴责俄罗斯,似乎赚到了便宜。而面临巴以冲突时,印度没有“中国牌”可以打。

另外,印度军事工业对以色列高度依赖,火炮、导弹和电子系统等等需要以色列提供技术或软件,才能研制出来。因此,印度只能倾向于美国和以色列一方。如此一来,印度想参与欧洲-中东-亚洲经济走廊计划,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不会顺利。

突发的巴以冲突粉碎了莫迪的梦想,对抗“一带一路”的计划泡汤

其实印度要想改善自己的经济处境,也不是没有办法。印度是金砖国家机制的成员,中国也曾经邀请印度参加一带一路倡议。这两个机制已经运行了好几年,不但成熟稳定,而且覆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

可以满足印度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梦想。不过印度需要放弃投靠美国的立场和同中国较劲的心态,真心实意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才能把这两个机制利用好。不过,如今的印度政府被国内民粹绑架,只能眼睁睁地坐失让印度振兴的良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