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谁能抓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这四大城市群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谁能抓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这四大城市群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谁能抓住新基建?

据了解,由人民日报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将在9月23日于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会议将围绕我国新基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等进行交流,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

新基建的发展背景、面临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国内产业链带来冲击,也给全球产业链重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面临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尽快恢复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常运作、如何提高消费需求等问题,在这个时候提出大规模发展新基建,可以满足疫情期间国内产业对数字经济、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需求,使新的基础设施作用于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条,从供给端做好提质增效。

从国际形势来看,智能化发展是我国产业攀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必然要求。中美贸易冲突、全球产业链重构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加快5G基站建设才能为与更多的开展合作赢得机会和自信,加强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上布局的力度才能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从国内外情况分析中不难得出,当下新基建发展最大的机遇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最大的挑战则是如何增强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

新基建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

新基建的发展和推广一定是蕴含机遇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新基建作为疫情背景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获得国内大部分城市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25个省区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新基建。城市群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新基建投资发展的不二选择,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入选5G基建首批试点的城市占了半壁江山。京津冀城市群由于产业布局较早,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优势明显;东部地区成为公共充电桩的主要聚集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数字手段的支撑,使得高铁和城轨布局进度超前。

新基建的广泛推广,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新方向。以成渝经济圈为例,四川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都提出构建基础信息网(5G和数据中心建设)、智慧能源网(特高压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重庆高新区以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项目为引领,推动融入“双城经济圈”。由此可见,发展新基建有利于城市之间产业优化布局,推动城市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升级。

新基建,“新”在哪些方面?

新基建的“新”我认为主要突出两点:一是从传统的基础设施中发掘基建领域的新增长点,比如智慧交通;二是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紧密相连。以5G基站建设为例,基站建设带动的产业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应对当前疫情带来的就业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从规划建设优化的相关企业,到网络、光器件、射频天线等设备材料提供商,最后到三大运营商,都将受益于5G基站建设。尤其对于提供5G建设所需材料的企业,既能解决当前由于疫情材料销路不畅的问题,也能避免厂商亏损裁员的情况。

相关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市民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其实在之前的疫情中,新基建的应用就已经进入大众视野,比如春晚的5G超高清直播,雷神山、火神山建设过程中的36小时5G信号覆盖与全程直播,以及人们居家隔离期间派生的远程办公、在线和无接触配送等,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以复工复产后人们的出行为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达,让人们在1小时甚至半小时内就能便捷融入周边城市生活圈。

身处成渝经济圈的居民都有切身体会,成都市内工作的居民大多依赖地铁、轻轨等通勤工具出行,当前成都轨道交通开通路线达到8条,在建地铁线路共8条,越来越多的区县都被纳入成都地铁这张十字网络中。依靠成渝高铁,圈内两极核城市可实现一个半小时左右互通,而以直连成都、重庆中心区的成渝中线高铁等为代表的城际高速铁路加快规划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届时两地将实现1小时通达。

(作者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

返回目录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这四大城市群未来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2020年底,四大城市圈人口及GDP数据:

京津冀城市圈:北京市总人口为2189.31万人,GDP36102.6亿元;天津市1386.60万人,GDP14083.73亿元;雄安新区120.54万人,GDP201亿元;保定市924.26万人,GDP3695.3亿元;石家庄市为1123.51万人,GDP5935.1亿元。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上海市人口达2487.09万人,GDP38700.58亿元;南京市931.47万人,GDP14818.0亿元;杭州市1193.60万人,GDP16106亿元;无锡市746.21万人,GDP12370亿元;苏州市1274.83万人,GDP20170.5亿元。

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广州市人口是1867.66万人,GDP25019.11亿元;深圳市1756万人,GDP27670.24亿元;珠海市243.96万人,GDP3481.94亿元;东莞市1046.66万人,GDP9650.19亿元;佛山市949.89万人,GDP10816.47亿元。

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市人口为2093.8万人,GDP17716.7亿元;重庆市3205.42万人,GDP25002.79亿元;南充市560.76万,GDP2401.08亿元;宜宾市458.88万,GDP2802.12亿元;内江市314.07万人,GDP1465.88亿元。

综合2020年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圈总人口5744.22万人,GDP总量为60017.73亿元;长三角城市圈总人口6633.2万人,GDP总量102165.08亿元;珠三角城市圈总人口有5864.17万,GDP总量76637.95亿元;成渝城市圈总人口是6632.93万人,GDP总量是49388.57亿元。
人口排名:长三角第一、成渝城市圈第二、珠三角第三、京津冀第四。
GDP排名:长三角第一、珠三角第二、京津冀第三、成渝城市圈第四。
长三角和珠三角本地人口多,外来流动人口更多,也最吸引人才聚集。成渝城市圈虽然本地人口占据优势,但同时也是人口外流最多的地区,如果外流人口都能留在本地发展,可能对经济总量会有一定帮助。京津冀城市圈中北京一城独大,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是一骑绝尘,不像长三角那么均匀,北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问题是发展中的雄安新区不管人口数量还是GDP总量对京津冀城市圈的贡献都非常小,以雄安新区的发展速度来看,假以时日必定是人口过千万、GDP超千亿的地区。但是京津冀城市圈经济总量要想超越珠三角城市圈难度依然不小!
未来,北京上海仍将继续引领人口、GDP双增长大趋势。长三角积累多年的经济优势仍然是其它几个城市圈无法比拟的,短时间内没有其他地区可以撼动甚至挑战其GDP“一哥”的地位!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