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根据《防务快报》网站的报道,基于美国MPF项目研发的轻型坦克,近日已被美军正式命名为M10“布克”坦克。美国MPF项目全称为“机动保护火力系统”,旨在为美国陆军研发一款能提供火力支援的轻型坦克。项目发布后,吸引了通用动力系统公司和BAE系统公司2家单位投标。通用公司推出的是一款名为“狮鹫”2的技术验证车,它是“狮鹫”1技术验证车的改进版本。BAE系统公司则推出了一款基于已下架M8坦克项目的改进版坦克。在经过了美国陆军长达1年多时间的各项评估之后,“狮鹫”2技术验证车最终赢下了MPF项目的竞标。去年,美国陆军已经和通用动力公司签署了总价值11.4亿美元的订单,计划首批生产96辆“布克”坦克,平均每辆坦克的单价约为1290万美元。

美军,坦克,运输机,通用动力

▲M10“布克”坦克以2名牺牲的美军士兵命名,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陆军最终的计划是装备504辆该型坦克。目前通用动力公司的产能仅为每个月3辆,在不调整生产方案的情况下,即使履行完首批订单的生产任务,也至少需要消耗32个月的时间。至于504辆坦克的生产总额在后续M10还可能面临不断细节技术调整的情况下,到底得生产到什么时候,恐怕谁也说不准。只能说,从生产速度这个进度来看,美国人对于装备这样一款轻坦,似乎是真不怎么着急。M10“布克”坦克的其性能到底如何?或许就只能用不怎么“皿煮”来形容了。M10轻坦受限于35吨左右的重量,装甲防护和火力输出都遭到了严重削弱。炮塔使用铝合金材质也就算了,能使用什么样的主动防御系统,至今也没有见通用动力公司有相应的方案信息公布。通用动力公司或许也知道M10的装甲过于“轻薄”,因此选择了动力舱前置的设计方案,企图为其成员提供额外的防护力。

美军,坦克,运输机,通用动力

▲M10“布克”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M10的105毫米口径的低压线膛火炮,其穿甲能力和攻坚能力都非常有限。以乌克兰战场上的实战情况来看,除了1100马力的MTU柴油发动机能为其提供65公里每小时的超高“逃跑”速度之外,M10可能还真拿不出太多的保命技能。外形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毕竟“颜值越高的武器才越有战斗力”,然而M10轻型坦克的外观却非常类似于上世纪苏联专门给空降部队研制的BMD系列步兵战车。尤其非常类似的是,该车直接在炮塔的附加装甲上“挖洞”并安装烟雾发射器,这样的风格如果换个涂装说是苏系坦克,估计都有人相信。

M10唯一比较上档次的设备,可能就是火控和观瞄了。M10坦克基本沿用了M1A2 SEPV3主战坦克的对应配置,炮长瞄准镜为雷神公司的产品,并配备了第三代前置红外系统,瞄准系统则使用了法国赛峰公司的模块化系统,突出的就是一个“夜战能力”。为了增强视野,M10还安装了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生产的DVE-W驾驶视野增强系统,据说坐在车内,也能享受到如同车外的全向视野。这套意大利生产的系统甚至可以提供红外和夜视2种模式,其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所有的观察设备都裸露于车体之外,以至于在作战时很容易遭到火炮、简易爆炸物或者反坦克导弹的破坏。

美军,坦克,运输机,通用动力

▲M10“布克”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从上述的分析其实不难看出,M10确实没有多少过人之处,那么这样一台轻坦又是如何“鬼使神差”地成为了美国陆军的主力装备呢?答案就是美国陆军可能真的点错了科技树,但是又不得不这么发展。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还在强调强化陆军的“高强度作战能力”,然而到了21世纪之后,美国陆军却把“轻量化”和“快反化”当成了发展的重点方向,以至于美国陆军中,装备了大量“斯崔克”装甲车的旅级部队成为了主力。

以反恐战争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斯崔克”装甲车的30毫米炮还是如今M10轻坦的105毫米炮都是绝对够用的。但在面对具备空中优势、重型装甲优势或是大量装备了反坦克导弹的敌军时,“斯崔克”旅的生存能力将会非常堪忧。美军其实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在面对大国竞争时,还是不得不选择把“快速部署”这一特性,当做评价一款战车性能究竟如何的首要标准。

美军,坦克,运输机,通用动力

▲M10“布克”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毕竟M1系列坦克70余吨的重量就摆在那里,C-17运输机勉强也只能运载1辆。相比之下,30余吨的M10轻坦则完全可以一次性被C-17装载2辆。更主要的是,M10的价值其实并不完全体现在单车性能上,指望M10轻坦和俄军的T系列主战坦克硬碰硬,那M10肯定是要吃大亏的。因此M10的真正价值其实是体现在“机动保护火力系统”中的“系统”二字上。换句话说,M10轻坦具备一定的体系化优势。虽然看上去C-17运输机运送1辆M1和运送2辆M10,在数量上的的区别好像不是很大,实际上在前线要保证一台坦克的良好运转,就必须得提供对应的弹药、备件、抢修车等等后勤支持。

在大型运输机只能运送一辆单车的情况下,上述保障设备就必须另外找一架运输机运送,这无形中增加了后勤压力,也降低了装甲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当然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无非就是多派一些运输机罢了。但在面对大国竞争时,“快节奏”、“成体系”而且成本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夸张的说,这些因素甚至能够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美军,坦克,运输机,通用动力

▲装备30毫米炮的“狮鹫”3技术验证车,图片来源:网络

在运力不变的情况下,M10比M2更容易形成体系优势。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在未来实战状态下,C-17可能不会选择一次性运输2辆M10,而是选择M10+抢修车、M10+轮式车辆、M10+步战车等多种组合方式,甚至可能是M10+“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样的配对方式。毕竟M10的防护力还是有的,绝不是“落地成盒”的空降战车,否则重量只有18吨但外形更为科幻的“狮鹫”1,以及BAE公司企图起死回生的M8坦克就不太可能被美军陆军在竞标阶段就给否决了。

显然,美国陆军要的不过是一款比空降坦克性能更强一些,但肯定不如M1这种重型坦克防护力强的一款的轻型坦克罢了,它的使用场景既不可能是参与安东诺夫机场战那样的空中突击,也不太可能参与乌克兰平原上的装甲突击,甚至打城市战的机会可能都不多。M10无非就是一种能够执行美军新式“跳岛”战术的一款轻坦罢了,它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专用性的特点,倒是和15式轻坦有异曲同工之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