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杂交水稻之父是哪里人_谢华安杂交水稻之父,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杂交水稻之父是哪里人_谢华安杂交水稻之父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谢华安的人物简介

谢华安院士,汉族,1941年8月16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是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农学家。他凭着对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对农民的挚爱,为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创立了四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培育出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他分别先后在宁化、尤溪县建立宁化河龙贡米产业院士工作站和尤溪县超级稻、再生稻产业院士工作站。其中,宁化河龙贡米产业院士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十佳院士工作站。他本人还荣获福建省“6.18”突出贡献奖。
历任福建永安县小陶农业中学、县农业中学、永安农业职业学校教师。1972年起任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研、副研、副所长,1990年任所长、研究员。
2012年0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院士应邀出任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

返回目录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

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育成了“藤板5号”不育系,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 生雄性不育提出远系杂交提升水稻产量。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粳稻:矮秆、叶窄、色深和米粒短,杂交稻三系配套。1972年以颜龙安为首的江西农科院杂交水稻攻关小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3年又育成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并大面积推广,比袁隆平团队第一个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更早一年,而且袁隆平的南优二号因为稻瘟病严重推出没多久就被市场淘汰。1981年,来自福建三明农科所的谢华安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汕优63”,这个初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的项目,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横扫中国大地,最高峰时期曾经占据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45%,累积种植面积占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21%(2006年数据)。更关键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杂交稻刚推出便遇到了稻瘟病困境,推广严重受阻,有的地方甚至将几十万公斤种子封存。由于汕优63对稻瘟病的优良抗性,杂交稻才得以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守仁曾说,“汕优63救了杂交水稻的命”。

随后,在1997年时,来自江苏农科院的邹江石培育出了“两优培九”,并表现出优异的品质,在2002年后接替“汕优63”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