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小学生每年出车祸达到多少起平均每天多少起和儿童被遗忘车内致死数据,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每年出车祸达到多少起平均每天多少起和儿童被遗忘车内致死数据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生每年出车祸达到多少起?平均每天多少起?每年增加或减少多少起小学生车祸?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伤亡人数超过万人,其中2011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12320起,造成2670人死亡、11417人受伤。从交通方式看,儿童在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儿童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5%。

一项统计表明,交通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头号杀手”。

据公安部统计,2003年,我国中小学生交通死亡人数高达4104人,占总数的3.9%;受伤人数为19196人,占总数的3.88%。

根据调查分析,我国中小学生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分别为:骑自行车违规、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校车车祸事故等。

现象1骑自行车违规

宝宝是个运动爱好者,骑独轮车耍特技堪称一绝,这也使得他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时骑得飞快。一天,从胡同里飞速冲出来的小车将他撞倒在地,从此宝宝失去了双腿。像宝宝这样在路上飚车、飞速骑自行车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已成为城市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学放学途中成群结队侵占路面、打闹、骑自行车搭肩、撒把、随意横穿公路,狭窄的路面、飞快的车速、互相追逐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葬身在车轮之下。

对策:据统计,学生交通事故90%以上是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无序行走所致。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全民应对汽车时代的到来。在我国,对于因此导致的交通事故,除了批评、、安抚以外,并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加以保证。

点评:在美国对待中小学生骑自行车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由于美国涉及自行车交通的事故中,有60%的儿童是头部受伤。因此,许多州制定了配戴头盔相关法律。加州规定18岁以下少儿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阿拉巴马、佛罗里达、乔治亚、马里兰、田纳西等州规定16岁以下必须戴头盔。以上做法虽然没有起到杜绝事故的作用,却让死伤数明显减少。

现象2行人违反交通规则

行人违反交通规则在我国相当普遍,这也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一项在8省市进行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调查的结果显示,违反交通规则是导致中小学生受伤害的首要原因。而上、下学路上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有对比表明,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较成年人要高,经常会看到过马路时大人拉着孩子横穿马路,多数孩子此时会制止家长的行为,但也有不少孩子跟着家长跑,可见家长对孩子起到了不良的带头作用。有关专家建议,进行安全时应当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此外,尽管许多地方中小学生放学都有交警或教师负责护送,但学生在路上嬉戏、打闹并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不在少数。

返回目录

【儿童被遗忘车内致死数据!】

来自@数知实验室
在中青报看到一则悲伤的报道,8月6日,2岁5个月的河南栾川男孩玄玄(化名)被看护中心老师遗忘在车内,将近9个小时后才被发现,可怜的孩子已经面部青紫,身上布满抓挠的伤痕……

近年来,类似的幼童遗忘校车致死事件屡有发生。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文松等人2017年对35起儿童被遗忘车内造成的事故的分析发现,此类事故主要发生在5月-7月,占比80%,可能与夏季高温阳光暴晒车辆关系密切。绝大多数儿童年龄分布在3-5岁,占统计事故案例81%,可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又不像更小年龄的婴幼儿会引起家长和校方全时段关注。

在这35起案例中,17起是由于家长将儿童遗忘在私家车内造成伤害,另外18起事故是由于儿童被遗忘校车内引发。但17起私家车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有7起,占41%;而校车事故中均为死亡事故,为100%。除去对媒体在报道事件重要性的考量外,儿童遗忘校车内事故的高死亡率很大原因在于校车停于专门停放区域,很难有人发现被困儿童,造成死亡几率较高;而私家车被困事故中,儿童有时会因交警及路人的发现而得救,或者因家长及时返回而获得救助,儿童被发现并生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赵文松等通过分析事故还发现,绝大多数导致儿童在车内受伤、死亡的原因均为“热射病”,儿童在高温环境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体温达到41.7摄氏度时就可导致死亡,而夏季车内温度可达52摄氏度以上;除了“热射病”之外,还伴有其他一些伤害,例如窒息和甲醛中毒。
2017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中国儿童伤害最为高发的时间段为七八月,占到全年的20%。中国儿童意外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是溺水,占据1-14岁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0%,排名第二的就是道路交通伤害。放暑假了,大人们多操点心吧。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