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家属按照小美的遗愿最终捐献了她的眼角膜,这时候,在她眼睛闭上的那一刻,全体的医护人员都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来向其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原来,年纪18岁的小美刚刚结束高考,不过,在游玩的过程之中,她却意外遭遇了一场车祸,由于病情严重,加上抢救无效,她最终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仅仅几小时之后,小美的眼睛就出现在了另一名受捐者的身上,而在不久之后,这一名受捐者就可以重见光明,对受捐者一家来说,小美无疑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然而,对小美的父母来说,他们非常痛心,因为在小美去世之后,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小美的眼睛会出现在何人的身上。那么,国家为何会规定捐献者和受受捐者一辈子不能见面呢?
事实上,这其中牵扯了太多的因素。回想世界第1例跨物种器官移植,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一名女婴的心脏只有普通人的1/2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医生判定她是先天性的左心房发育不全。
在这之后,一名名叫贝利的博士却主动联系到女婴的母亲,还说服她并由他操刀,然后将另一名动物的心脏移植到女婴的身上。
虽然手术比较成功,在短短20天之后,由于女婴的身上出现明显的排异反应,在器官衰竭之后,由于大面积的感染,她最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器官移植手术虽然在不断进步而且趋于成熟,甚至可以给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受捐者以生的希望,但是结合我国目前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旧是困难重重。
对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明确表示这一点,那就是我国器官移植的缺口比较大,可能每年有30万人在等待,但只有2万多人可以顺利地完成移植,相当于每15万人只有一个人可以等待到适合自己的器官。
更残酷的是,从2015年到2019年之间,我国心脏成功移植手术年总量只有2262例。从医学角度来说,器官移植主要分为亲属之间的活体移植和适适者器官捐献。
这也就是电视上常常出现的桥段,那就是某位身患重病的人会在临死之前,自愿将自己的眼角膜或者是身体有用的器官无偿捐献给他人,又或者是某一位姐姐要捐肾救自己身患重病的妹妹。
如此一来,她便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但谈及器官捐赠的移植者和受捐者无法见面这个话题的时候,主要还是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简单来说,器官移植的捐献者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器官会出现在哪个人的身上而受捐者,也不知道是谁给自己捐赠了器官,这就是所谓的双盲政策。
实施这样的政策是为了杜绝器官买卖的行为频繁出现。这时候,如果无法保护双方的隐私,那么这有可能就会让他们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少黑心贩子就会趁机赚差价,然后插手到器官的买卖之中。
在印度等国家之中,黑市器官买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由于这一点,受利益驱使的黑心贩子常常会无故拐卖或者是虐杀儿童、妇女或者是老人,只为得到他们的器官。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实施这一政策完全是用心良苦。
再者来说,不少受捐者都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认为自己之所以可以生还,是因为另一个人去世所换来的。
在这种沉重的生命力延续所带来的双重期待之下,很多受捐者在得知捐献者的真实信息之后既想做点实事来回报他们,又想让自己活得更好,只为不辜负捐献者的在天之灵。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尤其是针对于一些身体本就不太好的受捐者来说,他们长时间就会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之下,很容易就会患上某种重大疾病,最终导致抑郁和焦虑等情况。
另外,不少捐献者的家属可能会觉得受捐者占了自己家太多的便宜,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反而会向受捐者索要更多的钱财。
在新闻之中,频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有一些捐献者的家属在逝者去世之后常常坐地起价,只为让捐献者的器官卖出一个高价,因此,如果保护捐献者和受捐者的个人信息,可能就无法出现逼捐和漫天要价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结合上述那些原因,大家还是需要正确看待双盲政策,千万不要误以为是某些医院和医生从中赚了差价。
关于 器官捐献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