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如何评价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和饥饿的女儿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评价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和饥饿的女儿的主要人物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评价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

在文坛中,我们不难发现,曾有许许多多的名家描写过苦难的岁月,他们或许表达了人民的不屈不挠,或许表达了时过境迁的感慨,或许像余华的《活着》通过时代背景烘托主人公坎坷的人生经历,或像霍达的《的葬礼》中描写“玉器梁”一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间的悲剧,或像马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笔下主人公苦难的童年和母亲悲惨的命运。题材大同小异,而故事却各有各的不幸。
正如本书《饥饿的女儿》中所描写的六十年代里一个家庭一个女孩在顺应历史过程发展中的种种不幸,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在阅读完这本书后,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成长,更是一个民族人民的呐喊,在阅读的过程中见证了一个女孩由少女成长成女人的过程,正如荣格所说:没有一种成长是不伴随痛苦的。故事描写的是主人公,一个出生在饥荒年代,生活在贫困潦倒的长江南岸嘉陵江畔的,在家中排行老六唤作六妹的女孩一步一步的成长历程,因为是私生女从小忍受母亲地恶骂与冷淡,养父心照不宣地叹息,以及兄弟姐妹的排挤与不屑,书中曾大段描写过主人公在那个时期的心理活动,可以说童年的主人公是在一个没有物质保障,不受重视且没有爱和被爱的环境下长大,促使主人公在之后的人生里对于亲情格外淡薄,书中写到:“我从不主动与人提起生日,甚至对亲人,甚至对最好的朋友。先是有意忘记,后来就真的忘记了。十八岁之前,是没人记起我的生日。”在十八岁后通过大姐之口隐约得知自己身世的不寻常,而在对母亲的追问下真相从此揭开原来生父一直藏在自己的身后,每月十八块钱的供养,原来自己却真是多余的人,在外表包装的坚硬的壳里却同样装着一颗柔软饥饿急需被爱的心,全书发表以后最为让人争议的便是六妹将自己的身心交付给自己暗恋长自己二十岁的历史老师那段,然而虹影却在书中这样描写到:“当时我不过是一个性冲动中的少女,我只知心里爱他,却不知怎样用语言向他表示。我想以后我也许会爱,但那是“以后”。对他的爱必然会专断一生,不会有第二次。”不幸的的文革期间历史老师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了自杀,六妹注定是要孤独的,期间怀孕堕胎到最后的离开了家庭,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九年后,成熟的六妹于一九回到家乡,一系列的变故充斥着小心的江畔,生父已经去世,刻薄冷漠的母亲也在老后变得格外软弱温情结尾处写到:“我站立床前,把衣服穿在身上,一颗颗布纽扣扣好,母亲呆呆地看着我。如果她这时,对我说一句,‘六六你留下,多住几天,’我会改变主意的。她没提出,我就坚持原来的打算,一早就走”。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恨也好,痛也好最终都化为一声叹息,与眉宇间的无奈。
与同样描写女孩成长小说简井康隆的《爱的左边》不同,虹影在整部作品中都运用了极为冷淡的笔触,没有娓娓道来的温情,而叫人读的心惊胆战,字里行间都似乎展现着六十年代长江南岸贫民区的恶臭与污垢,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对白都展现了在那个特殊时期里整个社会的缩影绝望冷漠,暗无天日,而在这样一种社会生长起来的作者却从未在书中描写过一声抱怨,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写出真实的境遇。毫无隐瞒,真诚坦率地描写了“家丑”,和切身的经历,正如虹影在接受沈星采访中所说:“如果没有那样的一个经历我也就不是我了,正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这样的一个我”。全书看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那种主人公令人抓狂的灵魂拷问,那种煎熬与纠结,而是看似云淡风轻却句句深入人心,没有锋利的笔触却字字流淌着静水深流的力量。
时代造就了优秀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和《鸿》的作者张戎同一时期的虹影已经大大超出了那个时代的女作家,他们在经历过这样苦难的岁月后,沉淀下的是无比平静的内心,坦诚率真,不卑不亢,不外溢的写作风格突出了那个年代,以及生活在那个年代人民的特征。书中的导语写到:“你的身世,你千万不要透露给任何人。不然你以后一生会吃大苦,会受到许多委屈“。看似叮嘱的一句话后埋藏了多少不公平的待遇与委屈,没有说出的都是泪水在心里流淌,说出来的看似不动声色却处处埋藏痛苦的回忆。《饥饿的女儿》将读者带回到了那个时期感同身受三年饥荒为了生存的种种不得以,十年文革中的明哲保身。读者跟着作者的脚步经历了一段人生,并且坚强勇敢得成长。
本书传达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用人到中年的成熟与爱书写了时代的变迁,不得不提的是续集《好儿女花》更是深入追溯了作者的生世,看到了期间亲人间情感的碰撞,看到了最中主人公放下了屈辱与恨与母亲和好如初。使人感慨万分。
古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总之不管在任何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年代都少不了痛苦的磨练,而在痛苦中我们感悟真实,抒写自己的人生。然会坚强勇敢得大步向前,如书中所说“记下这一切,让人们看着蓝天下的生活快乐而坚强。”

返回目录

饥饿的女儿的主要人物

六六
女主人公六六从小由于私生女的身份,在家庭感受不到任何的亲情温暖,在外也饱受着外人的嘲笑和讥讽,苦难对于她来说可以说是如影随形,也许正是私生女的原因,被遗弃、被孤立,使她爱上了如父亲般比她大二十岁的历史老师。也许是两颗孤独的心如刺猬版在互相取暖,历史老师好像总与许多话要与她说,历史老师对她谈到了当时的许多禁忌,如文革。而六六对历史老师的爱更多的是从小缺少父爱的一种弥补和替代。
母亲
母亲是逃婚来到平重庆的,她从乡下逃出来,溜进这个巨大的城市,让家人再也找不到她,她并没有遵循中华一直以来都弘扬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逃离了包办婚姻,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在逃离的船上,英俊而又神采飞扬的袍哥触动了母亲的心,母亲和袍哥男人举办了婚礼,不久母亲怀孕,第二年盛夏里一个女儿。从此她成为了流氓恶霸的妻子和逃婚不孝的女儿。后来“那混账男人常常通夜不归,后来就带了摩登女人回家”,母亲再一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即使知道按照家乡祠堂的规矩,已婚女人私自离家都要沉潭,更何况她的丈夫是地方一霸,若逃跑的她被找回来意味着怎么样的结果,深知有着怎么样的后果,母亲还是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拎着包裹逃离了家乡,大姐后来都不可理解地说“我妈也真是傻里吧唧的,争啥硬气,非要走。”这是母亲第二次叛逆离家出走。逃离了家乡的母亲来到重庆靠着为别人洗衣服俩养活孩子和养活自己,也许是命中注定这个自甘落难的女子遇到了当时为水手的父亲,本以为到此母亲可以和中国传统的女子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可是,在父亲出船久未归的日子,由于身体的饥饿和心灵的饥渴,母亲再一次叛逆,爱上了一个当时仅仅有24岁比母亲小十岁的未婚青年,此刻女性对爱欲的追求达到了顶峰,正如文中所言“母亲已经很久没有过男人了,似乎已忘了男人时怎么一回事。这个做她弟弟的男人,让她记起自己是个女人,欲望和需要爱的强烈感觉在她她的心里恢复。”后来并且生下了私生女,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我”。
养父
养父是一个善良的船员,在与母亲相识后建立了一个清苦的家庭。父亲的一生做过的逃兵、水手,经历了死里逃生、外出期间老婆身体与灵魂的出轨,承受了视力的逐渐变差、因饥饿出工摔破了头、眼盲等等一系列生活的不如意以及灾难。在虹影的叙述里,养父的一生是忍辱负重、辛苦操劳、多灾多难的一生。
生父
生父小孙是个比母亲小十岁的男人,他两岁时便经历了丧父和母亲改嫁的不幸,他改跟继父姓,在新的家庭中是一个外人。这个孤独的小伙子在艰辛岁月来到母亲的身边,无怨无悔地帮助母亲。可以说,小孙是母亲在缺乏丈夫身心关爱的日子里的灵魂伴侣,而小孙也在与母亲并不算长久的相处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需要、被信任、被依赖的欣慰。正如小说中写道:“他可能一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重要,如此被需要,于是他让自己陷入到恋情中,不能自拔。”可是小孙在与母亲情之所至有了“我”之后,他的人生必然要面临很多改变:他背负着破坏母亲家庭和生下“我”这个一出生便会遭受唾弃的无辜生命的罪名,同是也被迫与母亲分开。在与母亲分开后,他调离了工作,从原来的小干部撤职成了一名做带毒工种的工人,与一个农村姑娘完成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他要从每个月很少的工资里承担“我”每月十八元的抚养费,更痛苦的是,还要忍受十多年不能私自见自己亲身女儿的痛苦。尽管这个苦难深重的男人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仍旧得不到“我”的承认;尽管他拼命辛苦劳作,努力履行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可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他农村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肯定。由于长期生活境况的穷惨,他得了肺癌去世。这个苦命的男人从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自我牺牲的殉道者。在“我”十八岁前的生活中,他只是一个在“我”背后偷偷关注“我”、只有背影没有脸庞的存在,在“我”十八岁生日那天,他只是“我”眼里无法得到原谅的陌生人,在“我”十八岁过后,他是一个快被遗忘的模糊存在,直至死亡,他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