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7月27日文章,原题:在芯片等领域与美国合作,韩国为何仍需要中国?韩国今年可能首次出现对华年度贸易逆差,这标志着一次历史性转变。当前,中国政府注重制造业自主,减少从韩国的进口。激烈的中美竞争继续影响着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态势。中方毫不掩饰对日本和韩国日益倒向华盛顿的不满,指责美国的战略遏制导致中国与这两个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的急剧恶化。
早在近年来摩擦加剧之前,中国与日韩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就开始转变。分析人士说,经济实力差距扩大和国际产业格局变化是三国之间日益不睦的最大催化剂之一。当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进一步攀升并挑战日韩地位时,关系可能变得更紧张。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说,随着中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升级,日韩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这是令中国与这两国的关系进入“新紧张阶段”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上月在东京对商界代表说,双边经济合作模式已从“纵向”转变为 “横向”——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等级关系向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进行同类商品贸易的模式转变。
而美国的对华“全面打压”,也让东京和首尔在平衡与这两个大国的经济和外交关系方面没了余地。这种紧张关系最近在中韩贸易中变得更加明显。
在全球范围,韩国产品也不断输给中国制造的替代品。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说,韩企丧失技术竞争力导致与中国的贸易和商业的困难。这令贸易关系结构的长期变化“不可避免”,“一个更根本原因是,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增强,一些韩国商品现在可以被替代。”首尔大学研究国际关系的赵英男教授认为,韩中在经济上已从“互补的伙伴”转变为“竞争对手”,这助长了双边关系目前的“脆弱”。
首尔延世大学政治学教授文正仁说,考虑到竞争优势的变化和减少对中国市场“过度依赖”的需要,韩企向其他国家转移是“非常自然的”。尽管如此,他认为韩国在对华贸易中面临着“两难境地”。
曾担任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特别顾问的文正仁说:“我们可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实现多元化,但多元化的结果应该是增加韩国的贸易量和贸易顺差等。然而,现在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竭力利用这种地理上的接近,那么在我们家门口拥有这样一个大市场可能是一种祸,但同时也是一种福……”文表示,尽管韩国在经济和供应链方面倾向于美国,但“市场总是存在限制”。
据报道,今年5月首尔请求华盛顿重新考虑其《芯片与科学法》中的一项条款——它可能会大大限制韩国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的扩张计划,韩方称其为投资的“不合理负担”。文说:“即使韩国强调安全和政治原因,也无法轻易离开中国市场。”(作者Orange Wang,乔恒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