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势头迅猛,让欧美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在本文作者的分析中,认为中国正是凭借对关键矿产的绝对掌控和新能源的全产业链优势,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却忽视了欧美自身的产业发展问题及对中国市场的围堵和制裁。观察者网翻译本文,供读者参考。

【文/爱德华·怀特,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去年年底,多名来自中国科技、贸易与国防机构的政府官员被召集到北京,参加一系列秘密会议,目的只有一个:回应美国全面限制向中国企业出售电脑芯片的举措。

今年7月,北京宣布了回应措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些金属用于生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品,包括电动汽车、芯片与部分军用武器系统。

一位直接参与前述会议的中方官员表示:“我们还有许多选项,这不是最极限的措施……这只是一个威慑。”

对外部世界而言,这是来自北京的一套“组合拳”。首先,这显示中国已主导数十种被美国列为“对经济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矿产的供应链。同时也表明,中国已准备好随时利用其优势,作为地缘政治的筹码。

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日媒统计,中国占全球镓生产量(左)与锗储量(右)之比 图自:NHK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中国问题专家马修·芬纳尔(Matthew Funaiole)形容,此举相当于“鸣枪示警”,令华盛顿的一些人措手不及。他说:“除了技术和国防工业圈子外,许多人并不知道它(镓)是一种重要矿产。”

这起事件凸显了一个令西方尴尬的事实:迄今为止,中国是许多清洁技术核心领域成本最低、规模最大的供应国。镓与锗只是一系列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且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之一。

中国产出了世界上约90%的稀土元素,8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全工序制造,60%的风力涡轮机和电动车电池。至于某些电动车电池使用的材料和更小众的产品,中国几乎占据全部的市场份额。

中国在清洁技术供应链中的垄断地位与沙特阿拉伯在原油市场中的影响力不相上下。正如石油化工生产为海湾国家提供了不可动摇的战略缓冲区,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的主导地位加剧了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并有可能使应对全球变暖的斗争更加复杂化。

这件事关系重大。

中国的清洁技术公司一波接一波地崛起,对传统汽车与能源巨头等西方仅剩的制造业构成巨大挑战。但在与西方的“技术冷战”不断恶化的背景下,这些能力将成为中国的筹码。

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中美在锂产量(左)与锂电池生产(右)的国内自给率对比 图自:《金融时报》

位于韩国首尔的咨询公司New Electric Partners合伙人罗斯·格雷戈里(Ross Gregory)说:“人们开始意识到控制供应链的重要性,否则就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能够轻松地切断供应。”

西方国家政府正拼命追赶中国在关键矿产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供应链中全球领先的地位。美国总统乔·拜登与欧洲领导人已开始投入数千亿美元的纳税人资金,用于产业补贴。

然而,西方国家需要多久才能摆脱中国对大部分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控制,甚至究竟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分析家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大多数人同意,如果欧洲无法维持与北京的和睦关系,就不可能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即使是美国——在试图与中国“脱钩”方面拥有更雄厚的财力与政治支持——要想创建一个排除中国的清洁技术供应链,也将面临艰巨的考验。

伯恩斯坦咨询公司能源研究部门负责人、位于香港的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Neil Beveridge)表示:“为了从头建立这些产业且具备足够的竞争力,美国需要拿出准备好打一场战争的姿态。可现实情况是,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

北京的供应链套索

在蒙古国一侧的戈壁沙漠南部,力拓集团(Rio Tinto)旗下奥尤陶勒盖矿区(Oyu Tolgoi)的庞大工厂内,数十辆卡车正在等待装载一袋袋重达两吨的未提炼铜矿,然后驶向南边80公里外的中蒙边境。

未来几年,这里将建成全球第四大铜矿,而铜是新能源转型的关键金属。与全世界许多地方的采掘项目一样,从这里挖出的所有矿石将被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虽然许多西方国家政府都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Jakob Stausholm)指出,这家英国-澳大利亚联手创办的集团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来自中国的需求。他7月份在奥尤陶勒盖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与中国客户的合作非常融洽,因为中国客户与我们一样,都有长远的考虑。”

高盛亚太地区自然资源与清洁技术研究团队联席主管尼基尔·班达里(Nikhil Bhandari)宣称,中国对原材料的控制“远不止看上去那么简单”。这源于金属开发集团华友钴业、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电动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等中国公司对海外采矿业务的股权投资。以锂矿为例,虽然中国在开采领域仅占很小的份额,但到明年,中国股东控制的资源将超过国内需求的份额。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对获取这些资源的胃口即将消失。

根据上海复旦大学上周公布的数据,中国今年的海外金属与矿业投资规模有望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今年的投资额很可能超过2018年170亿美元的年度纪录。

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的上游锂矿开采产出(蓝柱)、国内供应(红线)与国内供应加海外收购(蓝线)变化 图自:《金融时报》

西方专家们指出,这条供应链中不那么显眼的部分,尤其是材料加工与提炼部分,凸显了西方国家在与中国竞争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数十年来,发达经济体一直回避从事这类工业活动,宁愿将环境破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根据美国内政部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分析,在对美国至关重要的54种矿产商品中,中国至少是其中35种商品供应链上某一环节的主要生产国。

在某些矿产的供应链,中国的地位似乎不可撼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称,中国“惊人地”产出全球98%的镓原料,尽管这种产品在美国有军事用途,包括用于下一代导弹防御和雷达系统。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称,以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原材料为例,中国占原材料产出的份额不足20%,但同样的材料经过加工后的市场,90%由中国占据。

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阳极所用石墨的生产就极具代表性。据高盛透露,中国石墨储量的市场份额刚刚超过20%,而占石墨加工市场的份额却接近70%。最廉价的石墨生产方法是使用氢氟酸,这是一种剧毒材料,具有极大的环境风险。而中国是氢氟酸的最大生产国。

在好几个过去由西方公司主导的重要清洁技术行业,包括风力涡轮机,中国现在享受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行业游说团体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称,今年新安装的风力涡轮机有一半以上产自中国。中国生产的用于装载涡轮机发电设备的吊舱,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除了已经投入运营的100处工厂,中国正在新建60多个吊舱组装设施。

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显示,涡轮机供应链的更下游,中国在许多关键部件(包括铸件、锻件、回转支承、塔架和法兰)上的市场份额均超过70%。

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左上起:各国占全球钴、铜、锂、镍矿产加工份额排行 图自:《金融时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政治经济专家Lance Guo评价,数十年来,中国体制在集中资源推进国家级重大项目上取得的成功令全世界大吃一惊。

“其他国家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他说。“如果你基于自由市场的假设做事,根本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产业政策专家伊拉利亚·马佐科(Ilaria Mazzocco)说,虽然许多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启动时间更早,但本届中国领导人上台后,对产业政策、战略性产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得到了“强化”。她还指出,相比西方,中国发展这些产业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在推动‘全供应链’发展方面更加谨慎。”

优胜劣汰的竞争

2007年,豪尔赫·瓜哈尔多(Jorge Guajardo)作为墨西哥新任驻华大使来到北京,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说服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建厂。考虑到墨西哥存在许多低成本的汽车工厂,那里对中国新兴车企来说似乎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然而,如果瓜哈尔多认为这项任务很轻松,与比亚迪公司代表的一场会面将证明他的想法大错特错。当时,比亚迪还是一家鲜为人知的电池制造商,为诺基亚与摩托罗拉手机供货。企业创始人王传福刚刚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汽车企业。会谈期间,他打断了关于美国贸易规则的讨论。

“电池约占汽车(成本)的50%,我永远不会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电池,”瓜哈尔多回忆对方这样说。“那还是2007年,我们都觉得这话很离谱。”

回首往事,现居华盛顿特区的瓜哈尔多承认,比亚迪老板王传福的拒绝“非常有道理。他有一个愿景......他当时就在构思‘电动’了”。

如今,得到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入股的比亚迪,被业内专家视作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传统汽车工业正面临存亡挑战的象征。根据上海谋拓商务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中国卖出了115万辆汽车,占全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电池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比亚迪还是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商,其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令特斯拉和大众汽车羡慕不已。

与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道,王传福的公司也是关于私营企业的智慧如何与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相结合,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建立主导地位的最显著例子之一。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估计,从2009年到2021年,中国政府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累计投入超过1250亿美元。

中国做事的效率高到近乎无情。为了优先发展本土产业,政府对地方提出了严格要求。自2016年起,韩国的主要电池制造商LG、SK与三星不再能够获得慷慨的补贴,这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条件。

今天中国在制造清洁技术产品方面具备的优势,得益于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高盛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建造一座电动汽车工厂的耗时约为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在中国高出近80%。伯恩斯坦称,美国某些制造业的成本可能是中国的三倍以上。这凸显了中国的竞争对手不仅要面对有限的资源获取渠道、更高的前期技术投入成本,还要应对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及更高的环境标准。

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情况也类似。国际能源署(IEA)介绍,得益于庞大的国内需求,中国多晶硅的生产与加工成本仅为欧洲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二。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中国风力涡轮机的价格是西方竞争对手的一半。

马佐科说,在这些行业中,重要的是承认私营部门激烈竞争的作用。“这是外界所忽视的:我们认为这只是关于补贴的问题。但事实上,同样是因为(中国公司)能在十分残酷的环境中战胜国内竞争对手,”她说。“他们都是最善于从运营中挤出每一分利益的佼佼者。”

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武器还是野火

分析人士声称,中国清洁技术产业的扩张,与多年来因产自中国的廉价钢铁、水泥和铝充斥国际市场所造成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混乱,形成了明显呼应。对中国制造的抱怨导致双边关系陷入有毒且紧张的氛围,在世界贸易组织层面引发了棘手争端。

例如,根据挪威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数据,由于供大于求,价值约70亿欧元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目前正堆放在欧洲的仓库里。这些库存大约能满足伦敦和巴黎所有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此外,西方还有更深层面的担忧:过度依赖中国,而中国似乎正越来越愿意将这种主导地位当做武器,就像关于镓的出口管制措施那样。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芬纳尔认为,虽然中国对某些原材料领域的主导“似乎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依然有办法降低所面临的风险。“如果采取逐个击破,优先攻克那些与国防工业息息相关的问题......美国依然可以着手填补漏洞。”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戈尔则认为,中国政府在利用清洁能源技术的优势时也需要谨慎,因为中国在许多高科技产品方面同样高度依赖西方。“这可能也会令中国头痛。”

不过,其他专家认为,西方决策者最终需要直面两个相互矛盾的战略重心,并做出抉择:究竟是选择与中国“脱钩”来实现其国家安全目标,还是与中国合作来实现其气候与经济领域的目标?

贝弗里奇直言:“一方面,你确实想要保护(西方的)这些产业;另一方面,野火正在地中海地区肆虐。你会怎么做?”

(原文于8月9日发布在《金融时报》评论版,原标题:“中国如何主导清洁技术市场。”How China cornered the market for clean tech)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爱德华·怀特:“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