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今日发文提出一个化解以巴冲突的新观点,认为美国在中东处于“想管管不好、想走走不了'的尴尬局面,中国或许能成为此次冲突解决的突破性角色。因为中国的“天下主义”最终可能产生不同于美国”自由主义“非黑即白、相互对立的国际影响,而是以关系为基础,减缓、预防、解决未来的国际冲突。
“历史上以巴冲突出现过多次,也有诸多国家参与协调,此次冲突后,美国与中国在其中的协调受到关注。”这篇由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侯长坤撰写的文章认为,如今美国与中国在此次冲突中会有一系列的协调行为,这些行为背后或多或少是美中之间最新的秩序之争与较量。这种较量,或许也是“自由主义”与“天下主义”战略之间的较量。
文章指出,美国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存在着改造他人的困惑,力图使对方也遵循“自由主义”的规范性价值。对比而言,中国没有改造他人的困惑,中国的战略文化可以归结为“天下主义”,中国的战略在于使自身在天下各地被认可与接受,建立一种名份秩序,在经验上相互承认,建立一种相互认可的关系,而非规范上的价值统一。
“美中之间的战略文化之别,使得两个大国在以巴冲突当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与影响。”文章称,在两种不同的战略逻辑之下,美国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关系也存在不同,美国需要拉盟国与伙伴,但同时也使得许多国家与美国结怨,在有盟友的同时也有敌人。而中国是尽可能的寻求多方之间的相互认可,不存在严重的拉帮结派而结怨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或许能是唯一一个在中东地区跟所有国家都能保持良好关系的域外大国,任何一个国家跟中国发展关系或许都不会担心另一个中东国家会对它造成影响,这也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存在的一种巨大优势,中国或许能成为此次冲突解决的突破性角色。
文章直言,纵观美国在中东的政策,美国处于“想管管不好、想走走不了”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世界上更多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这次冲突与乌俄冲突一样,大家对中国的态度十分关注且充满期待。中国对此次冲突的解决方案,或许依然可以从“天下主义”的战略文化出发,以发展关系、建立名份秩序为途径,建立关系性组织(类似上海合作组织与金砖国家组织),在组织与机构当中,建立友善、认可、理解等关系的基础,从而以关系互信而非价值对立去解决冲突。
“虽然这一解决方案在短期内可能难见成效,在国际社会中‘自由主义’价值根深蒂固,中国的‘天下主义’进入这片舞台仍需要一定时间,但是,这不失为另一种秩序逐渐形成,最终或许也将会产生不同于‘自由主义’非黑即白、相互对立的国际影响。‘天下主义’秩序或许能以关系为基础,减缓、预防、解决未来的国际冲突。”文章最后写道。

台媒今日发文提出一个化解以巴冲突的新观点台媒今日发文提出一个化解以巴冲突的新观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