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所有黑暗都是在为天亮铺排和每个人都应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所有黑暗都是在为天亮铺排和每个人都应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所有黑暗,都是在为天亮铺排
《经典咏流传》梁俊、梁越群深情演唱《苔》(点击蓝色字体观看视频)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清代诗人袁牧创作的一首诗歌。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这首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歌,经由梁俊老师和孩子们这么一传唱,瞬间被赋予了灵魂,赋予了无比坚定的力量。
“老师教唱这首诗,是要我们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在《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节目里,穿着民族服装、脸颊上带着两片高原红的苗族小女孩梁越群声如天籁,教她唱歌的支教老师梁俊神情也同样质朴真诚。
一群大山里的孩子,与这首名不见经传的《苔》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实在是太大了。
小女孩一张口,我已沦陷在她的天籁之音里,那怯怯的小眼神里充满着渴望。她的声音太干净,干净得令人心疼。空灵的声音直击心底,本以为不再泛滥的情愫瞬间决堤,平时藏着掖着的泪水也悄然滴落。
几十个孩子手牵手从舞台两边走上讲台的时候,瞬间泪崩。
唱到“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时,镜头切换到小越群旁边的一个小男孩的脸上,他脸上的笑容好纯真,好满足。他从上舞台开始就时不时好奇地东张西望一下。也许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也是第一次站在这么耀眼的舞台之上,这么酣畅淋漓地唱出内心的绝唱。
梁俊,一个默默无闻的支教老师。在那座大山里,支教老师来了一批又一批,也走了一批又一批。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留了下来?他和大山里与世隔绝的孩子,活成一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
这段视频看一遍哭一次,无一例外。第一次看的时候,全程抽泣着,忘了拿纸巾来擦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晚上睡觉躺在床上还在哭,大概是从这首歌里找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各种艰辛的影子吧。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泪水依然不断滑落,模糊了双眼,滴在了手机屏幕上。
上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通过红领巾电视台给孩子们播放这一段视频的时候,我不敢站在孩子们中间,一个人走到教室后面,悄悄擦拭着从眼角溢出的泪水,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情不自禁,不能自已。对于一直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又该如何让他们抵达这歌后面的情感共鸣呢?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梦是指路牌,为你亮起来。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雁声依旧在,年少时对白。耳边音犹在,如风暖心怀……
熟悉的旋律不绝于耳,清澈纯净的声音让人感受到那种纯真的坚定的力量,安于平凡但绝不安于平庸,一心向暖,永不放弃。为苔花的青春,为风一来,花自然会开。他们在告诉所有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人可生如蝼蚁,而美丽如神话……
心疼着他们,也心疼着正在努力着的我们。我们一样平凡,但我们一样坚强,我们一样如苔花学牡丹开。
愿每个如苔花的人儿,每个如苔花的梦想,都有如牡丹开的那一天,灿烂而辉煌……
每个人都应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常常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初识《苔》,是在《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现场,在这里,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小梁再次唤醒,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千千万万平凡却不甘平凡的人。是啊,我们虽然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有权选择生存的方式。就像苔一样,虽然生长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可一到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拥有同牡丹一样盛开的权利。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2013年9月,梁俊和新婚的妻子周晓丹来到了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这个位于贵州西北角的偏远小寨,是中国最艰苦的地方之一。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也没有让人依赖的网络,仅有的,只有那终年雾锁的大山和时常光顾的跳蚤。但,他们不曾犹豫,脚步坚定而执着。
石门坎的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乌蒙山中,大山隔绝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也深深影响了孩子们的性格,怯弱和自卑成了孩子们的代名词。初见这群孩子,他们甚至都不敢和他说话,“我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呢?”梁俊时常反复问自己。
梁俊是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意的人,他坚信: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他与孩子们的感情,也因古诗日益深厚。石门坎的孩子大多是苗族人,生唱歌,刚好,梁俊也喜欢唱歌弹吉他,于是一首首古诗穿越千年,成了苗家孩子最美的歌谣。
两年时间,孩子们学会了100多首诗,其中一大半被谱上了曲,哼之即来,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上讲台就紧张的握紧了拳头,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说话声如蚊蝇。而且,他们还学会了自己写诗,有一次,小梁看到傍晚落日,即兴就写下了“落日金灿灿,似火把山烧。雾云满天散,明月照人来。”这样意境超美的诗句。还有好多孩子看到美好的事物,都能很快写出很有诗意的句子,从他们脸上,再也看不到当初的怯弱与自卑,笑容好像恋上了他们的脸颊,一朵自信的花已在他们心中盛开。
“我不紧张,因为我们练习过很多次了。还有,因为老师在我身边。”
梁俊从来没想过,自己带着孩子们唱歌,会唱到央视的舞台,就在上台前夕,梁俊问梁越群紧张吗,小梁如此回答道。这个答案其实对于梁俊来说并不意外,但很感动,不知何时,他已经成了孩子们身后那棵大树,只要有他在,孩子们无所畏惧。
不管是梁俊,还是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他们都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虽然生来平凡,但却不甘平庸,每个人都在努力绽放着自己生命的花朵,正如苔,即使花开微小似米,即使无人欣赏无人喝彩,依然认真地开着,因为在她心中,她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天地,也同样头顶广阔天空,她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
一个人活着,总会有其价值,无论是为了自己或是别人,都将有益于这个社会;一个人的价值或大或小,却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生命从来没有卑微,因为孕育生命的那一刻,就是伟大的由来……
——雁归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在为生存而努着。没有人关注你成长的过程,也没有人去理解你生存的方式,更没有人去倾听你生活的意义。
从小,听惯了长辈的唠叨,“你看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长大后,你的经济又成了身边朋友同事所谈论的话题,似乎这就是你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你活的是否精彩的指标。
难道你的一生真的要随波逐流吗?
不,不能这样,不应该这样,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认真地去感受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正如袁枚另一首《苔》所写的那样。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或许你在乎的,其实正是我不屑的,我有我的追求,你也有你的渴望,所以,让我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你可以好奇我为何这般,我也可以感叹你因何如此,不好吗?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