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蒋章子怡的父亲干什么的和将介石的亲身父亲是谁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蒋章子怡的父亲干什么的和将介石的亲身父亲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蒋章子怡的父亲干什么的?

章子怡的父亲是个电信职工,母亲是个幼儿园阿姨,普通的双职工家庭

返回目录

将介石的亲身父亲是谁

他出生于盐商之家,父母都是再婚

溪口镇,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千年古镇。东晋王羲之曾隐居于此,东晋元帝连续六次下诏让他回京,他都不舍离去,大诗人李白、杜甫游览至此,也忍不住留下笔墨,赞叹这美丽景色。只是,这份幽静,在1887年10月31日午后被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声音来自当地盐商蒋肇聪的玉泰盐铺,里面传来一阵阵欢呼声:“生了!男的!”蒋家人给他取名蒋瑞元,族名周泰。

蒋家算是溪口镇上数得上的大户,老太爷叫蒋斯千,字玉表。他出生在清朝晚期那个混乱的年代,到了晚年才在溪口镇上开了玉泰盐铺,专门酿酒卖盐,算是为家族奠定了基业。对于自己的祖父,蒋介石评价很高,说他“性慈善,待人以恕,而教子孙则严。衣布茹素,耽好内典(佛经)。”

蒋斯千年老,生意交给次子蒋肇聪打理。蒋肇聪,字肃庵,小名明火。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蒋肇聪在经商方面颇有天分,盐铺的生意越做越大,在镇上连开了三间店面,光雇的经理、账房、伙计、学徒以及长工就几十人。他做生意很灵活,别人休想在他这里占到半点便宜,因此得到个绰号“埠头黄鳝”。

只是这个活跃分子在家事上一直不顺畅,先娶了徐氏,没几年去世了,又找了孙氏,又去世了,留下一对儿女无人照料。蒋肇聪郁闷不已的同时,与之不远的葛竹村,一位叫王采玉的年轻媳妇也刚失去丈夫,她擅女工还读过书,只是守寡后对红尘事万念俱寂,竟然带发修行去了。她的堂兄是蒋肇聪店铺里的伙计,想促成这段姻缘,于是几次来做她的思想工作,最终,王采玉返俗嫁到了蒋家,成为玉泰盐铺的第三任老板娘。没多久,她便有了身孕,生下蒋瑞元。之后,蒋瑞元自己改名为中正,字介石。“中正”和“介石”都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蒋介石童年调皮,人称“瑞元无赖”

“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笃,及愈则又放搏跳跃,凡水火刀格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及六岁就学,顽劣益甚,而先训迪不倦,或夏楚频施,不稍姑息”。这句话出自蒋介石自撰的《先王太夫人事略》,对于童年的自己,他的回答还是很坦诚的。究竟有多顽劣?在李敖的《蒋介石评传》和王俯民的《蒋介石详传》两书中,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蒋介石4岁那年除夕夜,他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筷子,脑中忽然想到个问题:“如果把筷子伸进嘴巴里,得有多长呢?”于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他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便是小脸憋得通红,话也说不出,请来医生才把筷子拔了出来。等到第二天,他又恢复了活泼劲,冲着爷爷大喊:“我能说话,没有哑。”一家人才松了口气。

7岁那年,他喜欢上了舞枪弄棒,经常把小朋友打伤。有一次他又闯了祸,母亲把他关在房间里想好好教训一顿,机灵的蒋介石躲到了床底下。这时刚好家里来了客人,他趁机逃了出去,母亲追了半天追不上,气得哭了起来。蒋介石回头一看,乖乖地回来了,他可以很顽劣,但最怕母亲掉眼泪。

还有一次,族人穿着新衣服在祠堂拜祭祖先,祭拜之后排队领芝麻糖饼吃。他为了能多拿几块,竟然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别人看他脏兮兮的样子避犹不及,他赶紧跑到前面抓起一把糖饼,惹得众人又气又无奈。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地称那些耍赖撒泼的人叫无赖,于是,童年时期的蒋介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瑞元无赖”。

但这个无赖也有展现男子汉气概的时候,比如他看见男同学欺负女同学,就打抱不平;比如他明明做了好事,却被人冤枉,也不加解释……曾经有位相面先生见到蒋瑞元惊叹:“这个小孩真奇特!”瑞元确实是个奇特的孩子,别看他玩的时候很过火,真正认真起来谁也挡不住。他从小苦读《大学》《中庸》《论语》《春秋左传》《诗经》等,13岁时即以竹作诗:“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

通过这些记载能清楚感受到,蒋介石的童年是任性又快乐的,有爷爷的宠爱、有爸妈的疼爱,在他6岁之前妈妈又相继给他添了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夭折)和一个弟弟,但这快乐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先是1894年爷爷去世,后来1895年爸爸去世,再后来仅四岁的弟弟瑞青也去世了。梦见大雪,担心母亲身体不好

母亲,在蒋介石一生中是最关键的!蒋斯千和蒋肇聪去世后,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责任全都落到瘦弱的王采玉身上。可辛苦了四年,等到蒋家分家时,她却只分得了自己居住的那栋小楼“丰镐房”,丰和镐取自西周时期的国都丰邑和镐京,带有一定的帝王色彩,蒋介石一直很喜欢这个房名。在他日后当上中华民国总统后,更是觉得得到了某种应验,于是将丰镐房扩建成个大宅院,内有大小房屋49间。当然,这是后话了。

对于这时的王采玉来说,受尽了委屈无处诉说,她只能隐忍着,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不管生活多难都保证儿子受到最好的。蒋介石在《报国与思亲》一文中曾回忆道:“母亲深深地爱抚着我,一直就像看待婴孩一样,而其督教,却比老师还严厉。当我出门或回家,必定要查看我所携带的东西;出外旅行或寄宿必定查问我去哪里;放学归来,必定考验我的课业。母亲迟睡早起,无时无刻不在倾注她的全力,期望我这个失去父亲的孤子长大成人。”

王采玉面对生活的坚韧不拔,成为蒋介石最好的教本。而他真正的蜕变源于这样一件事:那时已经没落的清朝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剥削,收赋税的人看他们是孀妇孤儿也变本加厉,王采玉据理力争,差役竟然把蒋介石关押起来,什么时候交纳了银两什么时候才释放。这件事让蒋介石彻底看清了晚清朝廷,也明白了以后自己的方向。于是,他剪去辫子,去日本学习军事知识,又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单亲家庭长大的蒋介石,对母亲有一份不寻常的景仰和怀念。1921年5月的一个晚上,身在广州的蒋介石做了个梦,梦里只有“雪满山原,一白无际”,被惊醒后,他心绪不宁,想到前几日母亲生病,难道这个梦预示着母亲病重?于是,第二天他竟从广东长途跋涉返归故里。当时孙中山的北伐之师正困在桂林,各路革命军正前去救援,他却因一个梦而私自离开。也幸亏这份冲动,让他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

1922年6月14日,王采玉因心脏病去世,终年58岁。弥留之际,她给蒋介石留下三个心愿:为她择地另葬,不与其父同穴;办一所学校,培育乡里子弟;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恩情。之所以不与蒋父合葬,在朱小平和吴金良所写的《蒋氏家族全传》一书中这样解释:“因为王采玉不想屈居下位,更不愿自己的儿子日后被人议论为第二房所生。”直到最后一刻,这位母亲还在为儿子的名声清除障碍。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