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二叔的夜航船日期:9天前

为什么要有农业,是为了保障人类存活的基础。再多的电商,再多的高楼大厦,再发达的金融结算无法创造出实质可存活的谷物,蔬果和畜牧。欧洲,美国他们科技发达强大但是他们自称自己是农业国。为什么,管仲的种桑误国的故事,难道还没有给我们教训吗?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科技。军事强国一定是农业大国。我们土地荒芜。你说好事还是坏事,实在担忧至极啊

回答者:种韮菜老农日期:2022年09月06日

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无所谓好与坏,毕竟人口少了,房屋多了。城市里也有大批空置房。但大批土拋荒就是个大问题。

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本来就很少,加上城市化的发展,公路铁路的发展,占去了许多优质的耕地。粮食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全国人的需求,每年进口粮食大幅攀升,去年就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保护耕地,保证粮食丰收,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点,国家也是很重视的,要保证l8亿亩的红线不能丢。而大批耕地抛荒,就影响了我们这个大国的粮食安全,也是与国家的确保红线是背道而驰的。

要想土地不拋荒,必须先找出抛荒的原因。以个人当地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粮食价格低,机械、化肥、种子、农药等费用不断攀升(只要粮食稍一涨点价,这些费用就会跟风大幅涨价),使种只粮无利可图或只有微利,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二是靠天吃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脆弱。单干这些年,水利设施毁光了,旱不能浇(没水源,既便有水源的,一家一户各自为战,既浪费水,又费油费时,人为地增加浇地成本),涝不能排。造成了欠收或绝收,这样的连续几年,谁还敢种?谁还能种?不拋荒才怪。

要解决拋荒,首先就要解决粮价的问题,解决生产资料用不起的问题,让农民真正有利可种。其次,要解决水利问题,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不再靠天吃饭,别让农民流汗又流泪。另外,要整合好土地,最好能规模经营,最起码每户的土地要成片连方,别东一块,西一块,一亩地能天南地北若干块。既不利于管理,又增加了种地的人力成本,使农民丧失了种地的耐心和积极性。

回答者:正霞13日期:2022年09月03日

这个问题分几种解释:农村大片土地荒芜,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农民口袋有钱了,人们不只限于在农村生活,他们也想做回城里人,享受交通,子女入学、医疗方面等各种优越条件。

随着打工潮,人们的思维有所变化,他们需要的是钱来的快、挣的多。而不是整天耕于土地的劳作,换来的收入少。虽然能致富,毕竟挣钱方式比不上城里的快。所以他们放弃土地的农耕,加入打工行业。

虽然我没在农村耕作过,经常和一些来自农村的人聊天,问及他们: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对农民耕种土地有多种补贴,种的粮食吃不完可以自卖,而且年老也有养老金,为什么50多岁还出来打工,他们的理由是,再多补贴也没有城里挣钱快。

题主提到: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觉得这是好事,证明我们国家非常富强,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农村人和城里人都一样,他们也有经济实力在城里买房,享受高档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和城里人同享一样的优越条件。

至于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怎么办:可以把它作为其它利用,如搞一些养殖或其它项目发展!

回答者:老农李作民日期:2022年09月05日

在我们周口地区并无此情况发生。但种地不吃香是真实存在,现实是农村的年轻人都不愿种地或根本不会种地,十年二十年后怎么办?是应该想到的现实。可能是杞人忧天,车到山前必有路。

回答者:1蓝天1日期:2022年09月08日

首先,题主这题出的不切实际。从我江苏南北及亲朋好友关系了解及我所见,正规报刊报道,未见农村大片土地荒芜。这可不是写小说。至于某些地方或会有土地荒芜,如人少地多的山区、边远地区,土地贫瘠,收不抵支或收入微小,人也流向城镇了。但我们这没有。我家乡哪怕十边地也是宝,都有主的。农村土地百分之八十以上转租大承包了。每亩从几年前的七八百到今天近一千。农村青壮年很少,居民点也是十户六七空,在家老人多,学校也撤并了,几里方圆只一个幼儿班,连园也算不上。

土地为什么不荒芜,因为是大片粮田连片,水电没施齐全,道路硬化到家门口,机械农药化肥不缺。有谁不动手脚放着近千收入不租,在那抛荒?

同时,政策不允许,不仅补贴拿不到,还追查责任,干部是吃干饭的?

至于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是好是坏?要看原因的。如是进城了,求更大发展争更多收入,比种田更富。而家中田有人种,产量还增产,空居的是农村剩余劳力,难道非要居农村家中,搞农村"人多"繁荣就好吗?

我看,随生产力发展,一人能种过去几十人上百人的地,土地集中经营操作,无论是转包、联合、合作,都是必然。总不会守着那一家一户一人口一二亩地种田的。民居不仅无人住,还要拆呢。

农村不是人多人少,关键是怎么规划,怎么发展,怎么振兴。特别是新农村,如何做到产粮、加工、出售农工商一体化,科学种田与机械、良种、农药、化肥齐跟上,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与住、医、教、卫、文等配套发展,大大提升农民生活条件,幸福指数,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