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据日本《产经新闻》4月21日报道,睡眠尚有许多不解之谜,其机制仍未弄清。人类为什么需要睡眠?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统合睡眠医科学研究机构主任柳泽正史因睡眠研究而举世闻名,他在去年荣获被誉为诺贝尔奖敲门砖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产经新闻社就最新研究动向等采访了柳泽正史。
“现代神经科学最大黑盒”
现代睡眠研究始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当时奥地利神经科学家康斯坦丁·冯·伊科诺莫着眼于脑内睡眠和觉醒控制机制,德国神经科学家汉斯·伯杰首次检测发现脑电波。从那时起已过去约100年。后来,科学家发现睡眠有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柳泽发现与清醒和睡觉状态切换相关的大脑物质“食欲素”,弄清了大脑在清醒和睡眠之间切换的机制。
食欲素激活与觉醒相关的神经细胞功能,当与睡眠相关的神经细胞抑制食欲素时,则人会进入睡眠状态。根据这一机制研发出抑制食欲素作用的失眠治疗药物已被投入实际使用。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研发也取得进展。发作性睡病是患者因缺乏食欲素而突然入睡的疾病。
“关于睡眠机制,我们仍然一无所知。睡意在脑内是什么样的实际状态,现在仍是一个有争论性的话题,”柳泽指出,“发现食欲素时曾期待也可以弄清睡眠的根本原理。睡眠是现代神经科学中的最大黑盒。”
从重要基因探寻睡眠机制
睡眠被指存在稳态控制和生物钟控制机制。前者是“因为累了所以睡觉”的机制,让人在长时间清醒后去睡觉,以便让疲惫的大脑得到休息;后者是“因为是晚上所以睡觉”的机制,让人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对一天的节奏进行协调。此外,科学家还弄清了“睡意消失”的机制。当一个人受到让睡意一扫而光的刺激时,脑内控制快乐和动机等奖励系统的部分会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多巴胺。据说它可以与催眠物质腺苷抗衡,让人不会产生困意。
柳泽等人也在推进研究,探索与睡眠相关的重要基因。利用正向遗传学手法,即根据表面特征和症状寻找相关基因的方法,对8000多只DNA受损的白鼠脑电波等进行了监测。找出睡眠异常的白鼠,制作了“瞌睡”鼠谱。瞌睡鼠尽管比正常老鼠睡得多但仍有困意。
对这种新睡眠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使体内特定蛋白质磷酸化的SIK3基因发生了突变。此外,通过检查脑内蛋白质磷酸化程度,柳泽等人发现了80种酶可以增强睡意。约90%集中存在于连接神经细胞的突触。
柳泽表示:“研究已经进展到这一阶段:发现神经细胞内信息传输系统似乎在发挥作用。至于上游信息以及最终效果是什么,我们还不太清楚。”
睡眠相关技术市场不断增长
改善睡眠也是社会课题。据推算,日本有超过900万人患有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睡眠时打鼾和呼吸暂停。仅约5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
睡眠相关新技术研发正在取得进展,矢野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国内睡眠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日元(约合9000万美元),预计2026年将扩大至175亿日元。
由柳泽担任代表董事的“睡眠”公司,开发出可以测量在家睡眠期间脑电波的设备,测量睡眠状态并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评估每个人的睡眠情况。据称,通过对设备数据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错觉,例如他们感觉自己没睡着而其实曾睡着过。
柳泽对口袋妖怪公司的睡眠游戏应用程序“Pokemon Sleep”进行了监督指导。在游戏过程中,用户睡眠问题逐渐显现。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玩这款游戏超过三个月的日本用户平均睡眠时间增加了约1小时10分钟。
睡眠不足会损害记忆力和洞察力,对生产率产生影响,并与死亡率有关。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促使整个社会在行动上作出改变,最新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编译/马晓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