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关税冲击下中国水产养殖业面临饲料成本攀升?
贸易战阴云下,鱼饲料可能成为又一鲜为人知的受害者——从北美大草原到中国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海水产养殖场,这条横跨太平洋的供应链正面临断裂风险。
在中国美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虾、蟹、鲤鱼等水产品,其饲料主要依赖菜籽粕,而这类原料多产自加拿大广袤的芥花田(当地称canola)。但自中国于3月10日起对加拿大芥花籽实施100%报复性关税(反制加方对电动汽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后,这项2024年预计达7.8亿美元的贸易已无利可图。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坐拥全球最大水产养殖业,2024年鱼贝类产量预计达近6000万吨。这些水产品的蛋白质来源主要依靠压榨油籽获得的菜籽粕,而加拿大长期占据中国最大海外供应国地位。自关税实施以来,中国菜籽粕期货价格仅温和上涨3%,但若中国进一步对芥花籽本身征税(目前正进行反倾销调查),可能引发供给危机,推高海鲜价格。
养殖户面临多重选择,加大国产菜籽使用(或进一步推高价格);压榨更多进口芥花籽(寄望于其不被加税);寻找其他出口国;或改用豆粕等替代蛋白源。豆粕作为更昂贵的油籽产品通常用于牲畜饲养,其色泽较浅。业内人士指出,出于摄食习惯或口味偏好,多数水产品对颜色更深的菜籽粕饲料更具食欲。已有饲料企业调整配方,降低菜籽粕比例改用豆粕。"但若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中国对加拿大芥花籽加税将是致命打击,替代供应商难寻。"他指出俄罗斯、澳大利亚虽能部分替代,但难以完全填补加拿大供给缺口,届时"菜籽产品价格将大幅攀升"。
针对加拿大菜籽粕的最新关税措施将从4月起显现供给紧张效应。虽然中国国内春油菜5-6月迎来收获季,但其产量既不适合饲料加工,总量也难解燃眉之急。
加拿大占中国菜籽粕进口量的68%,100%关税使到岸价从450美元/吨升至900美元/吨,直接推高饲料成本占比(当前水产饲料中菜籽粕占比约15-20%)。
目前,广东鲈鱼养殖成本增至12.8元/斤(较2024Q4涨9%),投苗密度下调20%;湛江国联水产转向虾饲料添加藻类蛋白(成本增加但溢价能力有限);预计2025Q2鲜活水产品批发价上涨6-8%(鲫鱼、草鱼等大宗品种首当其冲)。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饲料战争",正在重塑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当北美大平原的金色花海与中国鱼塘的粼粼波光产生量子纠缠,其引发的产业震荡波将持续考验着供应链的韧性与创新者的智慧。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1828210717162499/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