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帕拉格·康纳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争夺供应链的角力。

比起争夺领土,争夺连接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输油管道、铁路、公路、隧道、大洋航线、网络电缆和电网更符合各国利益。

帕拉格·康纳说,在这场角逐中中国已领先,中国围绕"一带一路",已启动一大波连接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投资。

不过美国终究没有酣睡

美国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集团(BlackRock)牵头的财团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达成交易,收购世界 23 个国家的 43 个港口,其中就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Balboa)和克里斯托瓦尔港(Cristóbal)。

贝莱德将借此交易跻身全球三大港口运营商。

虽然交易当事方强调,交易纯属商业性质,与近期有关巴拿马港口的政治新闻完全无关。实际上,此笔交易严重不利中国。外媒披露,与特朗普私交甚笃的贝莱德 CEO 芬克早在洽谈期间已向特朗普汇报,显示交易并非「普通商业行为」,是「美国运用国家力量,通过胁迫丶施压丶利诱等卑鄙手段侵吞他国正当权益的霸权行径,是包装成『商业行为』的强权政治」。

美国专家认为,这一大型交易的达成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对中国的担忧,也是美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胜利。这一交易的影响还有可能重塑全球海上基础设施,并引发美中竞争的巨变。同时,这也显示在特朗普政府将持续动员私营企业,并与私营企业合作来解决某些棘手的地缘政治问题。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简写 CSIS)在 3 月 6 日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说,"这次交易是美国政府拉美政策和国务卿马可·卢比奥'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胜利"。

卢比奥就任国务卿后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巴拿马和其他四个拉美国家。其中巴拿马是他出访的重点。卢比奥出访后,曾是中国在拉美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的巴拿马政府决定退出该倡议。

CSIS 学者称,巴拿马运河交易是美国在与中国的全球竞争中的「重大胜利」。

巴拿马运河自 1914 年通航,作为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水道,长期以来在全球经济和军事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运河,船只不必经由南美洲最南端,节省了航程和时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每年约有 1.3 万艘船只通过这条 51 英里长的运河,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 5% 至 6%。

美国是巴拿马运河的最大用户,美国商品出口和进口集装箱总量约占巴拿马运河运输量的 73%。每年,美国 40% 的集装箱运输量通过巴拿马运河,年运输的货物总额高达 2,700 亿美元。

中国也是巴拿马运河的使用大国。从 2023 年 10 月到 2024 年 9 月,中国占据了巴拿马运河货物运输量的 21.4%,仅次于美国。

除了巴拿马的两个重要港口,此次交易涉及全球除中国和香港以外的 43 个港口。这次的交易意味着中国公司失去了大约 1/3 的海外港口,而转由美国公司来控制这些海运港口。

在二战之后,美国曾经是世界唯一的海洋超级大国,其港口管理和造船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不过,在过去 40 年中,美国公司逐步退出全球的航运和港口运营。

RSIS 的分析指出,"港口的所有权和运营权意味着重大的战略问题","港口管理的地缘经济优势是相当大的"。

"考虑到所涉及的资本总额以及港口对经济成功的关键性,这些战略投资赋予了外国政府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港口运营商可能能够偏袒某些托运人,给予他们优先权和对关键供应链的特权访问权",文章写道。

RSIS 的分析说,贝莱德交易规模太大、太引人注目,对地缘经济的影响太大。

贝莱德跻身全球三大港口运营商后,可配合美国政府对华遏制、打压政策,挤压中国航运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也令中国企业多年经营的港口网络出现重大缺口。

美国日后可能继续通过政治施压控制世界更多关键港口,以「『长臂管辖』实施打压」,让中国船舶「无处可靠」。

运河一旦被「美国化」、「政治化」后,中国在此的航运贸易势必受制于对方,中国可能会在因为安检拖延,保险以及锚地费用的提升以及海运航线的改变而增加航运成本,「美国一旦实施诸如选择性限流丶加征「政治附加费」等手段,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稳定性将面临很大风险」。

美国战争学院的埃利斯认为,特朗普政府倡导"美国优先",在这一政策下,私营企业常常在外交与政治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收购涉及关键国际贸易路线的港口,实际上可能为美国政府在全球供应链和战略要道上的影响力提供了间接杠杆。

鉴于特朗普公开祝贺这家"大型美国公司",并表示希望他们也能购买"其他几条运河",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的分析认为,他的政府正在培养这样一种印象:他们促成了这笔交易,并将继续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关键基础设施交易。

目前,各国政府以及航运和贸易行业将密切关注这一领域。该协议仍在敲定中,甚至也有可能失败。交易将由巴拿马政府批准。

大国竞争时代,中国需要未雨绸缪,需要长期的安全替代方案。

「本文综合了 voa 和 rfi 等媒体的报道」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2023830135915062/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