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最近2架6代机获重大突破,公开披露细节:航空工业这次立下一件大功!
最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晓峰在中航空学会举办的“领航视频论坛”上的公开表示,我们某重点型号发动机通过采用与美军F-119发动机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实现了更宽燃烧稳定工作保障,从而确保某发动机可以在中低空大马赫数下依然保持较好的飞行性能,其右边界振荡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分析认为,这项新技术集群实现了对燃烧稳定性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有效解决,同时意味着在小涵道比大推力高性能涡扇发动机领域,所谓的“代差落后”问题已一去不复返了。
而且通过新型火焰稳定器热声不稳定耗散设计技术以及相关装置,新型发动机对比美军四代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F-119获得重要突破,该型发动机的油量供应足量状态下,可以实现更加优秀的推力性能,这远比F-119发动机为了达到高空加力推力性能,主动牺牲低空右边界包线,继而导致发动机减低供油效率的情况下,牺牲其低空的飞行性能。
从航空学会公布的图表可以看到,某新型发动机的飞行包线已经超越F-119发动机,特别是 低空高速性能得到了飞跃式进步,其总体推力相较F-119发动机提高了20%左右。这一性能提升意味着新型发动机已可以确保歼20或新型六代机的总体飞行性能和战术执行能力达标。
我们看到,促进新型发动机快速迭代升级和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因是我方在地面高空台试验领域取得巨大进展,特别是在采用空间热声不稳定模态抑制技术以及相应专用装置后,某型发动机在地面高空台进行试验时,得益于压力脉动得到精确控制,从而确保某型发动机顺利完成全加力状态的高速飞行测试,保障了某型发动机上机首飞,从而保障发动机最终快速投入使用。
在模拟飞行高度达到11公里时,某型发动机最大加力飞行速度为马赫数2,而飞行高度达到8公里时,其最大加力飞行速度达到空前的马赫数1.78,这一表现意味着其总体性能远超F-119发动机,可以确保在新一代变循环自适应发动机研发装备之前,新型航空器动力相关需求。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