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本周,“2024中俄(沈阳)经贸合作洽谈会”在沈阳举行,现场集中签约55个项目,总价值达136亿元人民币。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2月1日报道,人民币已经取代美元、欧元,成为俄罗斯海外经济活动的“主要”外币。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Elvira Nabiullina)表示,过去两年,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交易结算中的份额已从0.4%升至34.5%。

价值136亿元人民币中俄合作项目,在沈阳集中签约

纳比乌琳娜在俄新社周二发表的采访中说:“直到2022年,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元和欧元,这是因为(此前的)对外贸易合同主要以美元和欧元结算。”

“现在,(我们的)海外经济活动非常积极地转向使用其他货币结算,而且主要是人民币。”

纳比乌琳娜表示,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交易结算中的占比已从两年前的0.4%升至34.5%,它在同期进口交易中的占比也从4.3%升至36.4%。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Andrei Belousov)去年11月也表示,双边贸易以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高达95%。

中俄又签署55项136亿元项目,“人民币成为俄罗斯海外经济活动主要外币”

纳比乌琳娜 资料视频截图

报道认为,这一变化与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有关。俄乌冲突升级后,俄罗斯被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通信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之外,并越来越依赖人民币。中国也在努力提高人民币的全球吸引力,推动其成为可以替代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港媒还提到,中俄本周在沈阳签署总价值136亿元的55项协议,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关系。

中俄又签署55项136亿元项目,“人民币成为俄罗斯海外经济活动主要外币”

1月29日,中俄代表进行集中签约。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综合新华社、《沈阳日报》报道,1月28日至30日,“2024中俄(沈阳)经贸合作洽谈会”在沈举行。来自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相关国家的百余位企业家、中方企业代表以及行业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吸引涵盖通道建设、进出口贸易、冷链仓储、金融服务等领域共5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签约额达136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强对俄合作,着力打造对俄经贸合作的商品、物流、信息集散地。沈阳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3年,沈阳市累计批准设立俄罗斯投资企业122家,对俄罗斯进出口额达到40.6亿元,同比增长80.2%。其中,出口31.5亿元,增长51.9%;进口9.1亿元,增长404.9%。

“金砖国家扩员,对人民币是新机会”

纳比乌琳娜在采访中表示,俄罗斯作为2024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推动使用人民币等其他货币、打通结算系统的合作。当被问及金砖国家各成员国央行今年的优先事项和目标时,她补充说:“我们将拿出一个繁忙的议程。”

港媒认为,对中国来说,金砖国家近期扩员意味着人民币将有更多新机会,同时也可防止美国将美元“武器化”。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称,中国在多边协议方面仍面临现实考验。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的法国籍名誉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认为,考虑到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人民币交易更多集中在需要从中国大量购买产品的国家,“沙特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国用人民币购买石油,但大部分石油将继续用美元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俄媒此前指出,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美国债务飙升的担忧不断增加,以及广泛实施的以美元为杠杆的制裁措施,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的长期地位已被逐步削弱。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的策略师曾表示,尽管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保持其长期主导地位,但是全球经济正显现去美元化的迹象。

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毛希丁(Mansoor Mohi-uddin)表示,“用人民币结算的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这一点,加上贸易流动的长期趋势,可能正在加速人民币的使用”。

中俄又签署55项136亿元项目,“人民币成为俄罗斯海外经济活动主要外币”

1月30日,参加2024中俄(沈阳)经贸合作洽谈会的100余位客商到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图自视觉中国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提前超额完成两国元首提出的贸易目标,全年贸易额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是俄罗斯第一大机电产品进口来源国、第一大牛肉和海产品出口目的国。中俄在能源、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贸易结算、物流通道更加顺畅便捷。

美媒报道称,中俄贸易激增,最大赢家是中国的车企。得益于对俄罗斯的销售,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俄罗斯工商会理事会成员、莫斯科州工商会主席伊戈尔·库伊莫夫表示,多年来,沈阳市与俄罗斯在友好城市、重大项目、投资贸易、科教人文等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通过2024中俄(沈阳)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在沈阳寻找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