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进度和黎平县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进度和黎平县历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进度
作为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该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部门高度重视。省水利厅已先期拿出500万元,毕节地区拿出上千万元,进行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该项目设计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由院长亲自挂帅,调集精兵强将进行项目设计、地勘等工作。计划在2011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10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到2012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2012年6月完成招标设计,达到开工条件。
2011年4月28日,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报告审查总结会在贵阳举行。副禄智明出席并讲话。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梅锦山代表专家组通报了评审意见。禄智明说,为做好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审查工作,水利部的和专家们不辞辛劳赴毕节、遵义等地实地考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规划进行了详细审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更好地完善规划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规划成果的批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禄智明指出,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对解决黔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其列为我省“十二五”水利建设的重点。规划编制单位要按照水利部专家的意见,对规划进行认真修改完善,使规划能够得到早日批复,为可研阶段立项审批奠定基础,梅锦山对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编制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划报告的编制给予肯定,并要求规划报告编制单位对项目工程涉及的安置方案、工程如何分期实施、工程环评等要素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这一造福黔西北地区人民的工程早日通过立项审批。
2012年3月28日,水利部印发《关于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报告的批复》(水规计〔2012〕127号),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的批复,是水利部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方面给贵州、特别是给毕节的一份厚礼,是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水利重点扶持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体现。规划的批复标志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为下阶段相关前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11月,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技术审查,水利部以“水规计〔2012〕469号文件”向发改委报送了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
2013年3月,发改委委托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
2013年4月,水规总院以“水总设〔2014〕297号文件”将可研报告审查意见上报水利部;
2014年6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14〕198号文件”向发改委报送了可研报告审查意见
2013年8月,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13〕1625号文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批复。
2013年9月,水利部委托水规总院对可研报告进行了预审
2013年10月28日,省委、省政府在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处举行了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启动暨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动工仪式,工程“三通一平”等临时工程正式动工建设。目前水源工程筹建期交通公路、交通洞、弃渣场施工等正在高效顺利推进。
2014年6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14〕198号文件”向发改委报送了可研报告审查意见
2014年7月,发改委委托项目评审中心对可研报告进行了评估。水土保持、安置、环境影响评价等各相关专题报告也已同步编制完成。
黎平县历史
黎平古时叫什么
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设上黎平长官司。黎平府自1413年设置始至1913年废除,有500年的历史。
黎平,侗语音译。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黎平境内开始建土司,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元至元中,于里坪寨置上里坪长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
1283年,置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古州,今黎平罗里)。至治二年(1322年),废除总管府,里坪寨更名黎平寨,上里坪长官司改为上黎平长官司,辖12个长官司,隶属湖广行省思州安抚司(思州,今岑巩),黎平始得名。
1385年,废除上黎平长官司,建五开卫指挥司,军政总管,辖15所2屯、14个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除思州安抚司,设黎平府于黎平寨之官团,隶属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辖潭溪、八舟、古州、曹滴(后废)、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后废)7个长官司,境内实行军民分治;五开卫辖所、屯,隶属湖广。
1434年,并新化府入黎平府,府辖区扩大,为有效管理新辖湖耳、欧阳、新化、龙(隆)里、亮寨、中林验洞、赤溪湳洞7个蛮夷府城驻地由官团迁至五开卫城(五脑寨),府卫同城。
1441年,明正统六年,废除福禄永从长官司,设永从县,隶属黎平府。1582年(明万历十年),黎平府改为军民府,兼治五开卫事,知府归沅辰道节制。1600年黎平府隶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1603年复隶属贵州。
1725年,楚省的五开、铜鼓二卫改属黎平府。1727年,五开卫改设开泰县,铜鼓卫改设锦屏县,隶属黎平府,改楚省靖州的天柱县属黎平府。
1730年,设古州厅同知,属黎平府。
1733年,天柱县改隶属镇远府。
1913年,原府、州、厅一律改为县,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改开泰县为锦屏县,属黔东道。
1935年,黎平县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黎平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13年,黎平县被贵州省人民***定为省直管县试点(暂未推行)。
黎平县各朝代知府县令名称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名城,***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商品粮基地县。
中文名称
黎平县
外文名称
LiPingcounty
别名
黎平府、开泰县、侗乡之都
黎平的简历
1974.08——1978.09贵州省安龙县木城公社雷庄生产队当知青;
1978.09——1982.08贵州省工学院水工建筑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08——1987.06贵州省安龙县水电局设计队副队长(其间:1986.03—1987.01在安龙县普坪乡挂职任扶贫副乡长);
1987.06——1991.05贵州省水利电力厅政策研究室工作;
1991.05——1996.07贵州省水利电力厅水政水资源办公室副主任;
1996.07——2001.01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
2001.01——2003.06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03.06——2006.04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兼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党委书记(其间:2002.09—2005.07在职就读贵州省委党校行政学专业并获研究生学历);
2006.04——2007.02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07.02——2014.01贵州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
谁能说一下贵州黎平的风土人情
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给你些图看一下吧!!!
黎平是省级历史名城,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第一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黎平有四项吉尼斯世界之最: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最早的侗族鼓楼雏型——述洞独柱鼓楼;埋藏于地下最久、体积最大的阴沉木——杉木阴沉木;最大的侗寨鼓楼群——肇兴鼓楼群。
四项吉尼斯世界之最集中在一个县,这在贵州乃至全国都罕见的。
贵州黎平县万福山路地名来历
一、贵州省黎平县万福山路地名来历无法考证,但黎平县名的来历是:黎平是侗族的世居地,黎平县城曾多次搬迁,但均称为黎平,当时置城于五开地区内,后称为黎平寨,这里四周是低山,中间有田坝,侗语称坪"bin",汉语一般写作坪。
"黎平"为侗语小山或岭,如果将其侗语译成汉意,是指居住在四周有小山且中间是平坝的地主,这里符合当时的地理环境,这种以"坪"或"平"作地名的,在黎平侗族地区还有,比如"dibin",汉语写作"地坪"就是一例,为地理环境得名,黎平是侗语的音译,是依地理环境而得名。二、贵州黎平县简介: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名城,***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属贵州省哪个市
黎平县不属贵州省哪个市,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名城,***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县份。黎平县是省级历史名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从江历史
历史沿革元为福禄永从、西山大洞等处,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五年(1407年)置西山阳洞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408年)增设二长官司吏目;十二年(1414年)以福禄永从、西山阳洞二司隶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福禄永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为永从县,属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废西山阳洞长官司;雍正十年(1732年)添设永从县承一员,分驻丙妹,又移黎平府潭溪司吏司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贵阳府通判驻下江,改为黎平府下江通判,置下江厅。
清朝末年,从江县地分属永从县、下江厅、开泰县和潭溪司。民国二年(1913年)改下江厅为下江县,与永从县均属黔东道;开泰县和潭溪司并入黎平县,从江县地亦分隶永从县、下江县和黎平县。
三年(1914年)以丙妹县承地置丙妹分县,属从江县;二十四年(1935年)下江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丙妹分县,并入永从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永从、下江两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十年(1941年)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并永从、下江二县为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从江之名始此[1]。
1950年12月5日,从江解放。12月26日从江县人民***成立,驻丙妹镇。
隶属独山专区。1952年12月,独山专区改称都匀专区,从江县即属都匀专区。
1956年4月28日,从江县由都匀专区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1958年12月29日,从江县并入榕江县。
1961年8月18日恢复从江县建置。2012年至今,往洞乡撤乡设镇。
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