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如果你对法理学心得体会小范文_法理学心得体会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理学心得体会小范文_法理学心得体会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写法学学习总结
大专、本科毕业生个人总结(法学)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学习生涯就快进入尾声了。通过在华政系统、专业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法律专业高等学府,华东政法学院在教学管理上也是十分规范和严谨的,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合理、规范,实施教学计划认真负责,特别是 管理十分严格,这在目前许多社会上开办成人高等 的学校里是不多见的。法律是严谨的,学习法律的学生更应该养成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这使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做人这个看似简单但又十分深刻的道理。21世纪的华政已成为一所国际性的开放性大学,即将作为华政的毕业生,我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还肩负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
我原来的大学专业并不是法律专业,而正因为现在的社会工作越来越需要依法办事、依法经营,党也号召全社会依法治国。我的许多同学、同事中有不少是从事司法工作的,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实践中也越来越感到原有知识的匮乏和不足。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对法律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希望能系统、全面地了解它、掌握它。虽然象我这样的成教学员,平时都有一份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还要料理琐碎家事,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但我还是硬凭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法学专业的热爱,排除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止,各学科的成绩均保持在75分以上的良好水平。坚持上课,认真作业,勤奋复习,不懂就问,将所学付诸实践这是我三年学习生活的心得,也是我圆满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
这期间,为完成学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付出了比过去读书时更大的代价和努力,因为毕竟已不能和做学生时的自己相比,论记忆力,体能,闲暇时间,自己也觉得能将夜大学习坚持下来很不容易,所以我特别珍惜为求知而坐在教室里的时间和机会。本着积极的求学态度,虽然比起全日制学生上课的时间很有限,但我能够懂得老师们精彩的讲课背后多年的修炼,老师们在将浓缩了的精华尽可能地教授给我们,欣赏着老师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讲课时的风采,构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独特的交流。我是为了充实自已,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学习知识而来学习,这一点和我们许许多多同学一样,所以我们相聚在一起,在华政如此优美、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里,让我们又一次满载而归。
记得初到学校,我为人热心、积极、又是共产党员,所以在班主任的推荐下,一力承担下了做班长的任务。期间并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不能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不能起到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桥梁的作用。而且因为是成人 ,大家都分散各地,忙闲时间不均,有时连上课也碰不到一起,这对我班长的日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利,但在班主任的大力帮助、细心安排下,我班的日常事务还是有条不紊、周到有序地进行下来,大家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我也被同学们选为合格班委之一,无疑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我们整个学习集体友好互助,学习气氛其乐融融的表现。
我作为一个即将“三十而立”的青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如今适逢祖国经济大发展、上海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个人也处在激烈竞争的人生跑道上拼搏。抓住今天成功的机遇,不要让它与我擦肩而过。就让我把从华政毕业作为我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奋进、努力、再拼搏!与时俱进,争创自己美好的明天,同时再一次由衷地感谢三年来陪伴我学习成长的华政各位师长,同学们!
急求《法理学学习心得体会》500字以上
《法律与政治——法理学课堂学习心得》在第一堂课里,杨老师提出了两个命题,这成了我日后思考的主题。
第一个命题是:“法律是一门很肤浅的学科;更深刻的东西不在这里。”越深入地思考这句话,就越震撼。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初次阅读法学著作,都会觉得枯燥,尽是罗列堆砌,智慧的东西很少;而初次阅读文史哲的经典著作,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为什么法学著作没有这种冲击力?是因为中国法学只发展了二十余年,思想水准无法与其他绵延流长的学科相比,还是法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限制?恐怕都有。
面对这个学科的特性,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才算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学科?我认为,法学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块(也可以叫一虚一实),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实践”一块,只要学好司法答案的内容,再辅以 和律所的经验,就算基本掌握了,这是一种偏重技术性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一块,仅从现有的法律现实无法把握到它的灵魂,目前法学界所能提供的思想营养也较贫乏,因此需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一切有益于它成长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承载着越来越多的责任。而涉及到人的行为的研究,仅有法学的视角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诸如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确保法律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析法学派虽然使法学在形势上成为了自足的学科,但是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仍是千丝万缕,无从割断,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法学研究的人认真思考之后都会认同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坦诚面对本学科的局限,自觉地把其他学科的精华引进来充实法学本身。杨老师说:“文史哲永远是复旦的精华,政经法无法相比”,这启示了我们更应虚心地、努力地把法学这门学科扶植好。
回顾法学的历史发展,法学是逐步从伦理学、政治学里分立出来的,但我有种预感,随着法律与法治在 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无法取代的作用,法学应该能反噬政治学伦理学,把它们的思想精华都吸收过来,成为真正的显学。但老师说法学在美国思想界只是二三流的学科,为什么这样?我想诸如人类存在的永恒困境,或社会发展前景等指向向前的问题,可能比法律更震撼人心吧。
以上是我在第一个命题的启发下,对法学学科本身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第二个命题是:“政治才能解决问题;法律只是治国工具。”这句话道出了法律的局限和政治的魅力。
有经济学家从历史经济规律里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于大英帝国将衰落时美国的地位很像,都在做着低端产品,占据了大部分世界市场,而且成为全球能量的集聚地,当这能量爆发出来时,就能成为新的 者。这个说法给了我一个很开心的启示:中华民族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而清末又遭受了百年屈辱,如今在毛邓江的开创发展继承下,终于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大好机遇,这对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是个难得的安慰。中国人如果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重新 世界潮流,则能在人类文明舞台上留下骄傲的一笔,也让曾缔造辉煌中华文明的先人欣慰,对得起这古老的智慧。我无意鼓吹民族主义,但世界的竞争,能者居之,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国都奋起急追,做到最好,则人类的总体幸福必能大幅提高,也无愧于人类是智慧的动物。能投身于这样一个人类伟业,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这么善良的目的有什么不好呢。更何况中国目前只是有这机遇而已,要真正实现,困难重重,因此选择这种又美好又很有挑战的事业是最有意义的。
中国要实现这个愿望,最关键还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更有效的社会制度以便让集聚的能量顺畅地释放出来。所谓的社会制度,我觉得其实就是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真正的帝国,与其说是强力得来的,毋宁说是它展示了人类的另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引起各国的追随效仿,从而确立了它的全球核心地位。当我们将历史上的中国唐朝、资本主义时期的大英帝国、二战后至今的美国,与蒙古帝国、纳粹德国进行对比,我们就会承认这个观点。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意识地从这里着手。目前各国的社会制度里都包含着各种弊病,人类的生存方式急剧变化,人类需要创造出新的社会模式以满足人类的欲望,这点在中国尤其明显。我们若能构造出新的社会制度和治国思想以适应新的时势,就自然而然地引领全球。
历代治国者都有其特殊的使命。毛泽东以其思想和军事能力使中国重新回到大一统的传统,奠定了日后的基础;邓小平以其对发展中国经济的方法的深刻洞察,使中国乘世界东风踏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他们都在特定时期以其智慧使中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那么下一代、下几代的治国者,他们的特殊使命又会是什么?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方的路总有新的难测的问题出现,而 人就是有能力引领民众避开前进的风险走向更美好的将来的人,民众拥护 人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被引领至美好未来的安全感。政治的根本问题也许就是这个吧。
中国的法治建设事业必须考虑到这个大背景才能有所作为,中国法学家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起什么作用,能起什么作用,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现代社会需要整合出一种怎样的思想,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现代治国者最需要哪方面的能力,如何锻炼出来的人最适合治国,这既是柏拉图《理想国》里古老的问题也是现代急切的问题,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成为治国者的一份子,还是负责生产一部分治国思想,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
以上是我在第二个命题的启发下,对政治的一些的思考。
从杨老师的法理学课堂上得来的这两个命题,启发我得出以上一些思想性的结论,蚌病得珠,粗陋的珠子也暂且留下它的痕迹吧;人的成长是思想的成长,前方的天地仍很广阔,我会继续思考下去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