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颐和园简介和历史以及昔日的辉煌和颐和园历史简介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颐和园简介和历史以及昔日的辉煌和颐和园历史简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以及昔日的辉煌?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那时,中国的清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位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的存银,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选定燕山脚下一处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绝妙之处,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继承了历代皇家园林的成就,荟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苑,当时名为“清漪园”,成为三山五园中最能彰显皇家气派的一座园林。其实不光是清漪园,在大部分的园林题名中,乾隆大都赋予深意,而清漪园则是直接以景观特征命名,没有沿用惯例。这是因为自宣布建园祝寿开始,乾隆就立刻确定了山名和水名,并且写下了《万寿山昆明湖记》,其中深意已经说尽,所以概括整体风貌的园名反而难以确定,曾有“金海龙王庙行宫”、“万寿山行宫”、“万寿山别墅”等代称,他们或从水论,或从山论,动工一年之后乾隆皇帝才把园子的名称确定下来。
“清漪”一词强调了园中的水景,毕竟这一景观在皇家各园中最为突出,乾隆诗咏道:“一字由来不曾著,风流尽是得昆明!”。另外在三山五园中,清漪园不属于朝政居住的离宫,这也是以景命名的原因。由于“万寿山”名称出现的很早,更适合祝寿初衷,因此在皇帝诗赋、宫廷记载或档案中,“万寿山”之名常常代替“清漪园”使用。乾隆时候每一座新园的建成,都要制作一方公文印玺,唯有这座清漪园制作了两方,分别为“万寿山昆明湖宝”和“万寿山清漪园宝”。
自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九题名开始,至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宣布改名为止,“清漪园”这个名称沿用了137年,乾隆皇帝御笔“清漪园”匾文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和咸丰也都曾游幸清漪园,不过他们留下的清漪园痕迹非常少。不幸的是,这座举世无双的清漪园在1860年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一起,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大量抢掠并且焚毁。
不过幸运的是,清漪园最终被重建。1886年,慈禧太后下令在清漪园的遗址上将其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颐和园”。颐和园相比清漪园,减少并改变了不少建筑,规模比起清漪园相差了不少,毕竟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无力复原曾经的清漪园。
在颐和园名称之前,清代皇家宫苑中已经有数处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同名殿堂,寓意相同。位于紫禁城的颐和轩,避暑山庄的颐和书屋,都是乾隆皇帝预备自己归政之后的颐养住所。而乾隆皇帝最早命名的“颐和殿”则是为皇太后所建,位于沈阳故宫,、是乾隆皇帝北巡盛京时为母亲修建的寝宫。历代清朝皇帝都注重孝行,康乾二帝更是身体力行,为后代所尊崇,尤其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的盛况,更是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的借口。
曾经,这里为庆祝崇庆太后60大寿,从紫禁城到清漪园沿途设置万寿彩棚,此后又在园中举行了崇庆太后的70、80大寿。咸丰十年清漪园被毁后,同治皇帝曾经想修复圆明园供慈禧享乐,但是由于财政困难,户部拿不出银子,外加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此事才作罢。后来慈禧找了个理由,她表示“载湉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而自己要规整养老,于光绪十四年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昭告天下: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乾隆皇帝为母三次祝寿之地,她想继承先辈典范,于是改清漪园为颐和园,殿宇适量修葺,以备临幸。
光绪“遵循”祖上的孝行,慈禧“效仿”乾隆皇帝的归政。于是挪用了乾隆皇帝的旧题以及海军军费的园林,就这样名正言顺了。随着工程的完成,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常驻园中,每年十月十日群臣再次祝寿。光绪甲午年还曾准备仿乾隆皇帝为母祝寿那样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搭万寿彩棚,但由于那年甲午战争战败,所以只好停止。
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慈禧西逃,颐和园又一次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此后在1902年清政府又一次部分重修。纵观三山五园的命运,颐和园算是经历最大规模恢复的园林。清朝政治中心圆明园被毁之后,建筑仅存遗迹,而且其文物流离失所了150年,而康乾时期辉煌一百多年的畅春园甚至连一个地名都没有留下来。但颐和园经历1903年重建以及后来共和国的修缮和复原,恢复了不少曾经的建筑。另外颐和园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颐和园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东方皇家园林的代表。
颐和园历史简介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颐,颐养天年;和,心平气和。颐和园意为退休老人养老的地方。晚年的慈禧,答应光绪皇帝亲政,自己不再干预朝政,才为修建了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重点景点。
光绪十四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旅游局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2、清朝乾隆初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3、乾隆二十九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4、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5、光绪二十六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扩展资料:
历史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建有小型电厂。它被称为“颐和园电灯办公室”,并被提供给颐和园。该研究所是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在该市设有“西苑电灯办公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和颐和园电灯两套发电机组和电灯被摧毁。
4月28日,光绪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仁寿寺召唤康有为。生命康走在总局的张靖,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会。4月23日改革宣布后,光绪皇帝前往颐和园12次,召集改革者,改革计划。8月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了宫殿。
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了改革派,并未能通过改革运动。改革期间,慈禧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旧学校的中心,反对改革并为政变做准备。改革失败后,光绪长期被限制在花园的玉溪厅。
7月21日,光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了颐和园。7月25日,俄罗斯军队首次入侵颐和园。在未来,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军队先后被占领。在颐和园占领期间,入侵者掠夺了宝藏,许多建筑物再次被烧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颐和园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