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这句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主要表达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1. 艺人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赢得观众的尊重和喜爱,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 艺人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形象,避免出现不良行为和言论,以免对社会和公众造成负面影响。
3. 艺人应该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为社会和公众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郭德纲的“没有君子不养家艺人”这句话强调的是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格形象,才能在娱乐圈中立足并取得成功。如果一个艺人没有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也就不能生存下去。这里的"君子"是指有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艺人"是指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这句话强调了艺人应该具备高尚品质和道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郭德纲《大实话》里面的这一句“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这是一句老话,也是百十年来艺人对于捧场人的赞美之词。
说到相声在旧社会没有现在的地位高,属于下九流。一般只有不会读书又不愿意种地的人才去干这个行当。不像现在一样,巴结好了还能够进曲协。 那时候全靠自己的一身本事卖艺。
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中,郭德纲也曾经描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那时候没有什么固定的演出场所,最次的是在大街上演出。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看的是真本事。
更要命的是,听完了给钱。 听完了,您觉得好,赏几个饭钱。毕竟,相声演员身后还有一大家子人呢。更多的人是,听完了不仅不给钱还骂街、打人。这就是旧社会艺人的现状。
难啊!!
所以,能给钱养活艺人的,自然是好心人。也就是郭德纲常说的,在现场的观众才是相声演员的衣食父母。为什么呢?指着人吃、指着人穿呢!!
在网上听两段相声就骂闲街,那是浪催的!
为什么现在还在唱
虽然说现在好点了,至少对比以前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演出靠的依然是本事吃饭。你嘴上说的再好,没有真本事,别人也不可能给你买账。
也正是因为这种互相的尊重,每次演出,你们都可以看到现场的氛围特别的好。这就是几十年来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人脉。不然的话,一场演出返场24、5次,你以为是闹着玩的?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妓院里的妓女要靠那些花花公子养,她们也得陪笑卖唱,高级点的对外称公子、少爷、君子,其实做的不还是龌龊事?这事类比到曲艺界一个道理。
古代像这种说相声、唱戏、耍杂技的是最没有社会地位的,处于社会底层,谁都可以踩一脚,只有那些名旦名角儿,被王公贵族赏识了,登门演唱或者慕名而来,再给他们搭一个戏台子,这才算是得脸了。
这些东西,都叫营生,顾名思义就知道,只是个吃饭的活计,假如不出名,恐怕养家糊口都难,还不如路上的跑夫、店里的伙计,说出去最起码名声好听点。
于是做这一行当的人就希望能被人赏识,不求大红大紫,只求能有几个有钱人喜欢听自己的戏,多打赏点钱,这样起码能多挣点钱。
大户人家多数是不屑于走上街头看表演的,于是撂地变成了观看表演的形式。撂地是啥呢?就是在一些好的地方搭台子演出,按照看戏客官的身份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座位级别。就跟咱们现在看演唱会似的,有1280的座位,也有180的。
后来慢慢的,随着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会享受,相声就进去了茶园、剧场,甚至有钱的把说相声的请到家里去,上堂会,大宅门里白玉婷不就把万筱菊请到家里了吗?
像一些名角,更是大户人家堂会名单上的常客。经常跟这些大户打交道的艺人们,自然素质也高些,也会吧金主爸爸捧得高高的,称他们为君子。
但是不能捧人三尺自毁一丈啊,不能妄自菲薄,所以也把自己抬高为艺人。没有金主爸爸这些正人君子捧场打赏,怎么能有这些艺人的饭吃呢?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就是这个道理。
观众是衣食父母,花钱买票欣赏相声
曲艺节目,乃君子。演员把自已的艺术才华奉献给观众,取得报酬。
观众,演员平等交流。
一方获取精神享受,另一方获取钱财养家。
旧时的艺人都是在街市巷口公开卖艺,收入的多少全靠观看的人自愿付钱,如果不是君子,就会白看卖艺而不掏腰包,那么艺人就只能饿肚子了,所以只有君子才会布施艺人,让他们可以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