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少剑波

回答时间:08月02日

七百万大军分布在什么地方?柏林都被占领了,他们的最高长官及指挥系统都不存在了,还拿什么抵抗?只有投降的份了。

网友:史论纵横

回答时间:2018年12月21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要说纳粹德军还是挺有刚的,真真正正的战斗到了最后一棵,直到苏军把红旗插到柏林帝国大厦的顶峰,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首都都被人攻破了,还有多少军队都白扯啊,可以说在二战中,德军是值得敬佩的军队。

不像当时的小日本,说好的一亿玉碎,结果还没到本土作战就投降了,说话就跟放屁一样,你的承诺呢?

本文就来说说二战后期德国投降的事情。

要说二战时期的德军是真有刚,在二战初期以一己之力单挑群雄,连续击败波兰和法国两个欧洲强国,并且给英国和苏联都造成了重创,要不是美国参战,胜负还真就未可知,但是德国的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再怎么厉害你也挑战不了全世界啊!

从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苏德战场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对于德国来说局势越来越不利了,1944年开始,苏联红军开始进行战略性反攻,与此相对应的是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对于当时的德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很多明眼的德国人明白,德国已经输了,现在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如何结束战争,很多德国军官想要发动政变炸死希特勒来结束战争,包括隆美尔在内的德国陆军统帅也在劝希特勒结束战争,希特勒一意孤行,下令毒死隆美尔,由此可见,对于德国来说,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希特勒自知自己发动了战争,他十分清楚结束战争将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因此,希特勒选择了负隅顽抗到底,甚至寄希望于核武器、特异功能等武器改变局势。

在1944年的东线战场,德军共有两百万士兵被消灭。

到1945年的时候,在苏德战场上苏联红军已经集结了670万人,10.73门火炮,1.2万辆坦克,1.47万架飞机,相比之下德军只有370万人,5.62万门火炮,8100辆坦克,4100架飞机。

西线战场形势更加悲观,在诺曼底登陆后,将近三百万盟军像潮水一样涌入西线战场,还有越来越多的援军从西线向德国进发。

即使如此,德国依然没有投降,直到1945年4月16日柏林会战爆发,苏军集结250万兵力进行攻城,而德军集结一百多万人防守,在柏林会战时,希特勒还抱有幻想,认为只要其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赶到柏林就将给苏联致命一击,实际上第九集团军在柏林东南已经被分割包围,自身难保了;而第十二集团军在柏林西南已经被美军和苏军阻击,根本无法前进,但是手下并没有向希特勒报告实情,在柏林总统府地下室的希特勒像个傻子一样还不断的发放电报调兵遣将,最后柏林守备司令告诉了希特勒实情,德军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希特勒才中梦中醒来。

经过激烈的对战,苏军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灭德军48万人,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5月2日,德军卫戍司令在柏林已经被攻破的情况下率部投降,5月8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可以说,尽管在整个德国范围内可能还存在700万编制的部队,但是精锐部队都打的差不多了,并不属于那种被斩首行动了,而是经过最顽强的抵抗,最终在首都被攻克,元首自杀的情况下才选择的投降,德军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

网友:狮山逐史

回答时间:2018年08月31日

纸面上的军队数字并不代表战场上军队的战斗力,如果说人多就可以不投降,就腰杆硬的话,那么中国无疑应该是世界上拳头最硬说话最有底气的国家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单纯的码人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到了1945年春天末尾的时候,德国也基本上是“春”后的蚂蚱,有力无心了,不管部队编制内还有多少“数字兵”,都不能掩盖德国军队士气的低落以及民众厌战的情绪。

战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说白了就是被历史裹挟向前,虽然说德国国内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确孕育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说白了――不服,法国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彻底压制德国,把德国从里到外剥削的体无完肤。

但适可而止,物极必反,这使得德国国内普遍有一种情绪,他们被不公正对待了,他们的每个人的利益都因为法国人的自私自利受到了威胁,当这种情绪被好战分子希特勒抓住并长袖善舞――“妙笔生花”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也就形成了。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德国来说,带来的伤害却已经超出了常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大家厌战情绪明显,即使当初热衷于战争的一些德国军官,都觉得战争进行下去是不对的,也不会将德国引向光明,而是陷入地狱,今儿发动了针对希特勒的军事政变。


虽然暗杀行动失败,但随着苏德战场上德国陷入绝境,北非战场节节败退,英法美等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其实德国败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而且战火已经烧到了德国本土,苏联军队不但消灭了德国精锐,还把柏林给占了去,这时候再继续抵抗下去,只会给德国带来痛苦,不会再有什么其他的结果。

当战争狂希特勒自杀,其实德国投降的所有条件已然具备,别说德国还七百万军队,怎么不打下去的问题,德国巅峰时期动用的军队在一千万上下,而且有很多一战老兵和指挥官。

结果还不是被打的节节败退,到了战争后期,七百万真的就是“纸面实力”了,能打的精锐部队消耗殆尽,临时拼凑的军队,即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

同时缺少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怎么打,怎么坚持,靠一群新兵蛋子、“娃娃兵”改变德国失败的命运?这不是开玩笑嘛!

网友:一点点历史

回答时间:2018年05月19日

我先吹毛求疵一下,对这个题目提点儿意见。

首先, 时间概念的先后顺序反了,柏林战役结束后,德国在1945年5月9日投降,而二战结束的时间一般按照日本投降的时间来计算为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其次,对于德国这七百万大军很多人可能觉得比较夸张

二战时期德国动员的兵力超过1700余万人。

闪击波兰德军出动了88万人,算上预备役,兵力超过160万人。

“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德军出动了大约500万人。

结合各个战线投入的兵力德军总数超过1000万应该是靠谱的。

二战后期,德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希特勒之所以坚持不投降,恐怕依仗的还是数百万德军有生力量。

既然有这么多军队,那么 德军为什么要投降呢 ,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一、这些所谓的700万军队恐怕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能实际参加战斗的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而且精锐兵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现存部队的战斗力是个大问题。

二、 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德军内部也出现了厌战情绪,将帅意见不统一,甚至有些部队秘密和盟军接触,军队中反对希特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队伍不好带啊。

三、柏林战役德军最后的精锐被苏军歼灭,首都被攻陷,元首自杀,德军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了理由。

四、大势已去,随着德军在东线战场的节节败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北非战场的溃败,德军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

综合上述原因,当苏联攻陷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象征 帝国大厦 时,希特勒选择了自尽,而德国也只能选择投降。

网友:利刃号

回答时间:2018年12月04日·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1945年,德国正式宣布投降,而有数据指出,当时德国军队的规模甚至还有700万左右,而且还有数千架飞机和很多坦克,对此,有人提出为什么他们不选择继续进攻而是宣布投降。

事实上,虽然德国军队在名义上还有如此大规模的力量,但是其真实情况是现役军队大都以小孩为主,而且最小年龄甚至只有12岁,也就是说,他们的实际战斗力量已经不堪入目了。战略轰炸日益频繁,导致德国的军火工业陷入停滞。另外,德军装备的技术兵器如坦克、飞机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严重不足。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战败的原因还体现在其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战争初期,他们确实采用了速战速决的闪电战策略取得了一些显著战果,但是跟国土面积广大的苏联相比,德国也只能算的上一个小国,而要想确定持久战的最终胜利,小国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也就是说,德国缺乏支持长期战争的国力和资源。

除此之外,德国选择投降还因为当时的民心所向,毕竟本身纳粹就是一种侵略性代表,而他们提倡的战争攻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其实是十分惨痛的,德国人自己已经在东线阵亡、失踪、被俘超过300万人,这对一个人口仅有7000万不到的小国而言实在难以承受,换句话说德国除了元首之外的人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正所谓胜利永远会站在正义的一方,提倡和平的思想必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所以,并不是说人多就一定可以打胜仗,这还要看这些人的实际战斗力以及大局势的发展,更何况德国那些纸面上的兵力有太多水分了,而综合来考虑的话,德国的投降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