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意思是君子思念的是道德,而小人思念的是乡土。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乡土的重要性,君子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和乡土情感。
在古代中国,君子是指有品德、有修养、有道德操守的人,而小人则是指没有道德操守、只考虑个人利益的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并不在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财富,而是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因此,这句话也可以被解读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道德差异和人格差异。
总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比他的财富和地位更加重要。只有注重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品质和人格,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和乡土情感的小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想要准确的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联系上下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题主所说,杨伯峻老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解释的“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在意思上是正确的,但可能对于还没吃透《论语》的人来说,仍旧比较含混。下面,我们根据整句话的含义,来一一说明题主的几点疑问:
第一,“土”应该如何解释?“怀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第二,“小人”应该如何解释?
第三,整个句子应该如何解释?
首先,“土”在此处,是故土、乡土的意思。“怀土” 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常见意思,第一是 安于所居之处 ,第二是怀念故土。此处应该采用第一个,也就是安土重迁,安于所居之处,并非乡愁的意思。
其次,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于一般人而言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居高位者与无地位者。 “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们,“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们。在简单意译中,也可以直接称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别解释。
=====
非常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论语》中“君子”和“小人”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 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陈述的只是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另外补充几点: 《论语》中19次提到“小人”,根据这些对“小人”的描述,可以勾勒出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关心眼前利益,但是并不一定主动地为非作歹,在现代汉语中,更接近“庸众”而非“坏人”。 而《论语》中的“君子”,有从位说、从德说两种解释,但我倾向于“君子”作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位、德、才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既有其名位官职,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现品德、发挥才能。
=====
第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 进一步解释,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因此,君子和小人就高下立判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题主~
这几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原文:
4. 11 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里的怀字不是怀念的意思,而是怀里装着,胸怀里揣着的意思,或者说心里装着。君子怀德,就是说君子胸怀里装着都是德行。
孔子那个时代,人们是以家族为生活的最小单位,漂荡流浪是不吉祥的,不象现在的人们到处打工,到处旅游那么随意。即然人们没有外出而漂荡流浪,那么这个土字就不是什么故土、乡土之意,人们没有离开自己生存的土地,又哪来的怀念故土、乡土之情呢?
小人怀土,这里的小人是指家族里专门种地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知识,不懂礼节,他们是这个家族地位最低的人。孔子用孝道来约束他们,使这些人不敢犯上做乱,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家族的稳定。
古时是以农耕为生活之源,一个家族必然会有一些土地,耕种这些土地是维持这个家族生存的唯一物质保障。那么这个土字就是耕田,田园之土,种植之农耕之土。
小人怀土的意思,就是一个家族种地的那些人,胸怀里或心里就装着田地,就装着他那一亩三分地,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过问。
君子怀刑,很多人都把这个刑翻译成刑罚,说什么君子怀念刑罚和法度。怎么能这样翻译呢?我们知道孔子是反对法律和法制的,更别提什么刑罚了。比如孔子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推崇的是德和礼,反对政和刑。即然孔子反对刑罚,又怎么能够让君子去怀念刑罚呢?
那么这个刑是什么意思?这个刑同型,就是类型,这个类型就是模范和榜样。君子怀德,但德是虚无飘渺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君子怀刑就找到了参照物,意思是说君子怀里装着有道德的那些类型的人物,这样君子怀刑就和君子怀德对应上了。
小人怀惠,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惠字翻译成了小恩小惠,说什么小人就是怀念这种小恩小惠的利益。但我认为这么翻译不符合孔子的意思,因为这和小人怀土对应不上。
小人怀土说的是小人心里就装着他那一亩三分地,那么这一亩三分地里长什么呢?谁都知道长的是粮食,如果粮食用一个字来表示,是不是用这个穗字来表示,这个穗字就是稻穗、谷穗,即粮食的头。把穗的禾木边去掉,就变成惠了, 所以小人怀惠,正确的理解就是小人怀里装着是土地里的粮食收成,这样就和小人怀土对应上了。 无论哪个朝代的农民不都关心自己田地里的收成吗?就是现在的农民也一样。
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君子怀里装的是德行,小人怀里装的是耕地,君子怀里装的是有道德类型的人物,小人怀里装的是耕地的收成。
(欢迎关注,探讨,分享)
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首先,有书君先来看看,这道题问了几个问题:
1、“土”应该怎样解释?
2、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3、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4、小人又如何理解?
要问一个字在一句话中的意思,首先要先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而要理解整个句子,就必须先去了解说出这句话,当时的历史背景。
现在,这4个问题,有书君来为您一一解答。
答1、“土”应该怎样解释?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
因此,“土”此处应该解释是故土、乡土的意思。
答2、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有书君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整个句子,当时,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他的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
答3、根据题目的描述:看到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译注,里面解释道,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因为“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安于所居之处;二是怀念故土。而结合本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这里应该是第一种解释,就是安于所居之处,而非乡愁的意思。
答4、小人又如何理解?
“小人”,本义专指喜欢明争暗斗,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落井下石这一类坏事的人。
“君子”一词,有三种释义,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2、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人格高尚的人。3、对别人的尊称。
孔子曾经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不妄动,动必有道;不徒语,语必有理;不苛求,求必有义;不虚行,行必有正。
而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因此,本文中这些“君子”“小人”, “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而“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因此,君子平日所思,都是德行,而小人所思,都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都是存着侥幸。
有远见、有德行的人,心中常想的是怎么以法治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心中想的是怎样生存,怎样谋私利,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当然,学术界关于“君子”和“小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只是基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
但是,不管见解有何不同,每个人都要力求做一个君子,都要时刻关爱着普通大众,遵纪守法。承担起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只有社会和谐,国家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有书君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够帮助题主,也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自《论语·里仁》。完整的句子如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从句式上看,此四句话两两相对。"君子"与"小人"是两种不同之人,"德"与"刑"均形容君子,故意思相近,"土"与"惠"形容小人,意思亦相近。
关于"君子怀土"之"土"
先看看《论语》相关注本的几种说法:
《论语注疏》中将"怀"解释为"安",将"怀土"解释为"重迁"。
朱熹《论语集注》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怀土"解释为"溺其所处之安"。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将"怀"解释为"思念",将"土"解释为"乡土"。
上述几种说法彼此之间虽有细微的差别。但不管是"重迁"、"所处之安"还是"乡土", 古今大家们都倾向于将"土"解释为"某一处安定的地方"之意。从大的方面说,我亦倾向于将"土"理解成"某处安定的地方"。 《诗经·小雅·北山》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在古代,每一寸"土"均是天子所有。人们要想获得"土",只能靠天子的封地所得。靠封地所得的"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人私有的财产。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各行其政,只要诸侯不反叛,不被天子忌惮,他们的"封土"也就可以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他们的子民所凭依着生活的农田、家户大多数也都可以延续下去,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些能给予他们安定生活的地方便产生了某种情结,一旦离开,就会陷入深深的依恋。
要细致地理解 "小人怀土",首先要知道这里的"小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与现在不同,这里的"小人"不大针对人品而言,只是就个人的格局大小来区分,可以理解为,"一般的人"。 也就是说,君子坚守的是品德、德行,"德"在哪里,君子就在哪里,体现他们"以德为安"的品质,而小人则留恋安定的生活,因而,这里的"土"是指安居之地,所谓"小人怀土"即是指一种"安土重迁"的状态,意指不愿迁徙、奔波的小民心态。
关于"句意"
前已叙述,君子与小人只是就个人格局大小来区分。 在孔子时代,小人只是指普通人而已。如《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孔子因为樊迟问稼穑之事,感叹樊迟是"小人",只是感慨樊迟对小民之事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没有更远大的志向,但他并没有从其他方面对樊迟进行批判。若今天我们说一个人是"小人",必定是认为此人品格、德行方面有缺陷。我们不能代入今日的思想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而君子,钱穆先生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有德之人,一种是说有位之人。 我偏向于理解成有德之人,整句话则是指有德之人与平庸之人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 《论语注疏》中认为:"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于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刑,法制;惠,恩惠也。君子乐于法制齐民,是怀刑也。小人惟利是亲,安于恩惠,是怀惠也。"
这里的解释是一种较好的诠释,简单可概括为 "君子以德为安,小人以安为安,君子乐于法制齐民,小人则乐于享受恩惠。" 怀德的君子未必心里没有对安定生活的留恋,只是他们心中有更胜于此的信念,如孟子所言:"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信念,是做出了一种比重要更重要的取舍。
这句话同样体现了孔子认为"斯文在兹"的思想,他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志向,而这种志向,必须通过实行仁政,恢复礼制才有实现的可能。 他以自己的身份立场,开设私学,以各种方式培育各有所长的人才,为的就是他们能从不同方面治国,他虽不苛怪小人,但他仍然希望有更多的"君子"传承这种士大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