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伟人的期望,也是人民的期望!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孟郊(751——814)字东野,潮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游子吟》的诗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因为这首诗洋溢着母亲和儿子相互诚挚的爱,慈母手中的线,牵动着游子的心,由“线”引出“衣”,而在“密密缝”的无声动作中深刻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之爱。最后以春天的阳光哺育着小草,生动地比喻母亲对儿子的温暖,感受儿子报答不尽慈母的养育之恩。
清平乐
春来阶砌①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幡②细缕春缯③。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④春梦无凭。
(注释)①砌;台阶之边沿。②春幡:旧时立春日戴的一种首饰,是用纸或绸绢等剪成小旗,戴在头上,也可挂在树下。亦称旛胜或彩胜。③缯:丝织品的总称。④非干:无关,不关。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上片写深闺外的春色。春天到来,春雨如丝,春风拂杏蒂,春燕随风飞舞。在"春地满飘红杏蒂句中,未写树而庭树自见,未写风而春风摇动枝叶的情景已攝入画面,而且,满地红杏蒂又点出了春深。闺外的春光如此热闹,而闺内如何呢?为下片做了很好的辅垫。下片表现闺内的生活和春愁。"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写的是闺中夜景。在闺中的灯下放着为迎接春日而精心制作的春幡,春缯。它原是准备和心上人春游时插在鬓边的,谁知心上人未归,只好闲置那里,亦无心收拾。最后两句是写她在等待中矛盾心情,原因不是"春梦无凭",而是自己"春心缭乱"。全词连用十个"春"学,而且富有变化,为表现闺思渲染了春的氛围。(唐,五代词名篇)
最喜欢一首五律《重阳待菊黄》
重阳待菊黄,唯愿满堂香。
漫漫红尘路,茫茫旷野霜。
秋风催日短,玉露妒花芳。
陋室无人赏,清心映月光。
理由也挺简单滴。
一、是出于对菊花的喜爱,菊花也叫黄华,当然应该是指黄色的菊花吧。它比较好打理,只要有适当的水份和阳光,就能茁壮成长,尤其是它还比较耐寒。深秋季节屋里养上两盆黄菊,色泽鲜艳,气味幽香,总能令人神清气爽。
二、简单赏析一下这首五律。
首联,重阳待菊黄,唯愿满堂香。重阳佳节,期待着自己精心养护的这盆黄菊应时盛开,也能充盈满屋的幽香。
颔联,漫漫红尘路,茫茫旷野霜。回顾漫长的人生道路,荆棘丛生,坎坷重重,就如同那苍茫的四野,川原满霜,一片凄凉景象。
颈联,秋风催日短,玉露妒花芳。秋风瑟瑟,仿佛是在催促着日短夜长,夜深人静时那晶莹的露滴是在妒忌菊花的芬芳吗?
尾联,陋室无人赏,清新映月光。低矮简陋的房屋内,总然是菊花怒放香盈满堂却无人欣赏,一颗清静孤傲之心久久的面对着那皎洁浩瀚的月光。
纵观全诗,作者以菊花自喻,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既有对世势的愤懑和鄙视,却也能孤芳自赏,与世无争。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应该算是千古绝句了吧。读起来琅琅上口,且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写作手法更是别具一格,海日本是景色,却代表了时间,江春本是时间,却表达了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