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需求量增加,各个地方的养老机构也就多了起来,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这也是让老人比较担心的地方
“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才懂,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养老院,分为公办和民营两种,公办的总体水平较好,但比较热门,很难排上队。民营的有高、中、低端选择,根据费用高低,住宿、服务、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条件等不同。
老人在养老院落脚,享受服务的好坏、多少,固然与花费有关,但直接与老人们接触最多的,是护工。护工的状态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老人的服务质量、心理感受等方面。
其实很多时候护工不够用,又或者流动性比较高,一个护工照顾好几个老人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另外就算护工的配置问题没有水分,护工也是人,素质和层次各不相同,有的也会偷懒,也不会24小时守着老人,很多时候赶上护工不在身边,老人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受伤。更有甚者,私分老人家属给老人送来的礼品等,对老人不好,甚至恐吓老人,叫老人不要乱说话,导致很多时候老人在跟家里人沟通的时候,敢怒不敢言,怕给孩子们添麻烦,这种护工问题一般发生在不正规的养老院,因此选择养老院时一定要注意
不能自理的老人最受罪!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养老院里毫无隐私可言,护工为了省事,给老人清理身体的脏污时,根本不避着人。护工喂老人吃饭也很马虎,他们为了赶时间,总是随便喂几口就算,老人经常会吃不饱。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养儿才能防老,与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结局。有的子女为了赚钱养家要出去工作,不得已的情况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但老人并不情愿去那里生活,他们会觉得这样就被子女抛弃了。
现在一些私营的养老机构,大多是以盈利为主,老人没去之前,各方面的条件说得很好,等去了之后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好。现在用工成本那么高,护工人员有限,去的老人多了之后,根本就照顾不过来,这也是养老机构的现状。
但是我们要相信一点,随着养老服务产业的越来越多养老服务行业,今后一定会变得更加的规范,更加的人性化,那么未来养老服务体系也会逐步的提高,所以说今后养老院只会是变得越来越好。
农村7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全部存款,到孝顺的儿子家养老。她死后将五十万遗产全捐国家。一封遗书揭开了全部缘由!
老太太其实只在儿子家里,住了一个半月。随后,就和儿媳妇闹翻了。可从小到大都听话孝顺的儿子,这次只听信儿媳妇的一面之词,帮着自己老婆指责她。
老太太又气又恨,从城里回来就病倒了,不到1个月就伤心过度,去世了。老太太的孝顺儿子听说这个消息后,赶紧带着自己的老婆回老家,给她举行葬礼。
但当他们夫妻俩处理母亲的遗产时,他们最在意的东西,丢了。那可是老人用一辈子勤劳和智慧攒下的积蓄,足足50万,怎么就不见了呢?
儿子表示无法接受,这可奇怪了,老太太终身未嫁,只有他这唯一的宝贝儿子。而且她在家里一直都是一个人,在独自生活,无人陪伴。这笔不小的钱去哪了?
而其实老太太养了近30年的宝贝儿子,这儿子也不是亲生的。他是老太太在万源市的一座小山沟里捡回来的。当初捡下这可怜的孩子时,老太太还是个单身的未婚女青年。
那个年代,邻里邻居的唾沫是可以淹死人的。更何况是老太太这样年轻漂亮的单身女娃娃,当时村里村外很多人都乱传谣。大家议论纷纷,说这孩子也不知是老太太和村里哪个小伙子生的。
各种谣言都有。但就是没有人相信,一个没嫁过人的大姑娘,会这么好心收养一个看着还没满月,还哭闹不停的小婴儿。
老太太这一生都是这样善良好心,脾气又倔,也不解释。她干脆一个人带大了这个捡来的孩子。
老太太其实是个很能干的人!除了照顾儿子,她都在变着法儿地挣钱,改变家庭的现状。她心疼这个生下来就被丢弃的孩子,希望自己这个儿子少吃点苦。
让老太太特别高兴的是,好在这儿子从小听话学习刻苦。等她长大后,更是争气地考上了好的大学。等到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留在了大省城生活。
但儿子还是不错的!只要有假期,儿子都会回来看老太太,买点礼品,有时还会给老太太几百块钱,用于生活打杂。
老太太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儿子能干又孝顺,养儿防老,自己晚年算是有指望了。她感觉自己当年不结婚,一心照顾这个捡来的孩子的决定,做得很值得。
儿子上了两年班之后,自己攒钱买了个二手奥迪车,开始追求公司里的前台小妹妹。对方没有同意他的追求,但每天上下班都坐他的车往返。
儿子这样接送了这姑娘一个月之后,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把姑娘约出来摊牌。他希望这姑娘能给他个明确的答复。
对方也是个爽快人,说他的车还勉强能看得过去。但大家都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她还是希望找个有房子的,不然以后万一结婚了,睡桥洞哦?
他没有房,周末就开着他的二手奥迪车回村里了。他这人嘴甜心狠,把前台小妹妹的照片往老太太面前一摆,说这是自己女朋友,俩人好了有段时间了,姑娘怀孕了,准备结婚。
把老太太气坏了,无法理解年轻人的想法,还没结婚,肚子先大了,这观念可不行。但老太太心好!
她想着不论如何,都是女孩儿吃亏。老太太赶紧把辛苦经营了30来年的饭店卖了,拿出了一部分钱。然后她给儿子在城里首付,买了个房子。自己继续回老家住。
很快,有了房子的儿子,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了!等于有了底气。没过多久,和漂亮的前台小姑娘结婚了。
事实上,儿媳妇娘家其实很富裕!天生的优越感,让她和娘家人都有些看不起,这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
儿子也很识趣,很少在自己老婆面前提起自己的家庭。更没说过自己母亲吃了多少苦,才把自己养大了的。
期间,老太太也来过他们家里小住,儿媳妇对她的偏见越来越深。因为她觉得,这是自己和老公的房子。而且房产证上,也是小两口的名字。她这个女主人,有权利决定不要老太太住进来。
老太太是识趣的,很少上门打扰。但人毕竟年纪大了后,实在是感到孤独。她就向儿子诉苦,表达了自己想从村里,搬到城里住。当初她买的三室一厅的电梯房,就是想着年龄大了,腿脚不好时,可以上下楼方便。
但儿子不听这么多,强制性将她送往老人院。所以当老太太突然从老人院跑掉,去儿子家里时,他们俩都感到很别扭和尴尬。
老太太真不是有意要去给儿子和儿媳妇找麻烦的,实在是老人院这个地方,和她在电视宣传上看到的不一样,更和她想象得太不一样了。
小地方的老人院,是好几个同性老人住一个屋,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照顾。却不具备大城市养老院的人性化管理;护工也大多素质不高;各项设施设备也不够齐全!
老太太虽然是农村人,但她对生活还是一向有要求的。有规律,有要求,爱干净。她喜欢早上6点钟起床,然后简单洗漱、喝杯温开水、做早餐吃。
她在养老院的第一天就惹了麻烦!早上她轻手轻脚地起床,还是不小心吵醒了隔壁床的婆婆。那是个习惯睡懒觉、起床气很浓的老婆婆。
老婆婆揉着眼睛,就给她一顿吼。强硬表示这不是自己家,要有公德心。老太太不擅长和人争吵,憋着一口气去院子里洗漱。护理工却给她劝回屋了,说这个时间应该在房间睡觉,不要到处乱跑。
老太太感觉这也太不自由了,什么事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来。她来养老院,却把自己养成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全部地打乱了重新改。
而且为了考虑整个群体的综合情况,养老院里的很多生活习惯根本就是错误的。老太太是个心态积极的人,她希望自己能活到99岁。
她把自己的未来都规划好了,存折里还有50多万呢。她一直舍不得花钱,习惯了省吃俭用。她想着拿着这钱支持儿子和儿媳做点生意,免得一天到晚都听儿子抱怨自己老板的严苛。
但她得给儿子设置一个考验,才能放心把钱拿给小两口。但她没想到,自己和儿子一起过生活,仅仅只维持了1个半月,就不欢而散了。这主要是儿媳的从中作梗。
从老太太搬进儿子家,儿媳妇就一直说李老太身上的老人味,让自己觉得难受。不给李老太做饭,而是每顿给李老太8块钱让她出去吃。
随后两天,儿媳妇看她非常不顺眼,开始从各方面挑剔李老太,而她的脾气很好,不想跟儿媳妇计较,更不想让儿子夹在中间为难。所以她一直忍气吞声。
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儿子对自己倒是大吼大叫的,面对自己老婆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一天,老太太想试着改善和儿媳的关系,忙活了一两个小时,做了晚饭让下班的儿子和儿媳妇吃,没想到儿媳妇却嫌脏,连饭桌都不上。
老太太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指着儿媳妇的鼻子说了很多不愉快的话,没想到儿媳妇回了她一句:“可笑的农村人!看着你儿子买了房子,就跑来蹭吃蹭喝,也不知道闻闻你身上那味儿。”
李老太气得直哆嗦,她很爱干净,怎么老了就有味儿了。她伸出手想要给儿媳妇一巴掌,却被儿子抓住了手。
本以为自己养大的儿子会向着自己,却没想到却听他狠心地说“你回老家吧”,这一句话让老太太失望极了。
老太太提着行李,在儿子家楼下站了足足俩小时。她期盼着儿子能下来送自己回家,这样就可以找机会把存折递给他。自己儿子可以用这笔钱,但儿媳妇不行。左等右等,儿子却没有下楼。
于是,李老太回家后越想越气,就将存折里的五十万全捐了,没有给这儿子留下半点财产。想来她是对自己养了几十年的儿子,太失望了。
最后她写下一封遗书,详细地讲了捡儿子,和养他的辛酸经过,也写清楚了把钱捐给国家的缘由,儿子看着遗书嚎啕大哭,但已经为时已晚。
通过村里70多岁老太太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之后才知道,其实养老院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个观点说得非常正确。中国的传统习俗,还是养儿防老。
现实生活中,老人大多十分愿意跟着儿女住。或者老伴儿在世时,两个老年人互相依靠。而养老院,更多的是提供一个生活居住场景。也算是老人养老的一个兜底吧。
养老院,特别是小地方的养老院!只有你去了那个地方,才会知道和想象的不一样。村里老太太亲身体验后,回村告诉我们的糟糕体验来看,有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点问题,布局不合理,生活不自由。 养老院是面向大多数老年人的,不会考虑个别人的生活习惯。它布局不合理。选择让6个,甚至是十多个同性老人住一起。这就必然导致起居生活习惯不同的老人,时间长了会滋生矛盾,心里不舒服。
第二点问题,护工的素质普遍不好。 养老院在宣传时,都会强调有专业的护工。老人的晚年生活,会得到很专业和全面的照顾。
但老太太在那呆了段时间发现,护工的素质真的是普遍不好。在这群护工眼里,来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他们大多是儿女嫌弃的人护工总是粗声粗气地对老人们说话。尤其是一些身体不适的老人,护工更是表现出了不耐烦。
第三点问题,儿女很少前来探望。 自从儿子把老太太送到养老院,就没来主动看望过她。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老了的爸妈,是负担。扔到了养老院,就可以省心省事了。
所以,大多数老人进了养老院后,和子女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对儿女的在意程度,从来都没有淡化过。
对于村里老太太不愿意住养老院,想和子女住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并不是个例,秋秋想说:
1.如果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而子女也不愿意和老人同住,可以选择自己独居,请个保姆照顾。
2.子女还是要多听听老人的想法,即便是要住养老院,也得好好做老人工作,让她理解子女的良苦用心,从内心接受这个决定。而不是像老太太的儿子这样,强行地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了。
3.老人到了养老院后,孩子们可以多来看看老人,送送水果,买买新衣服,添置添置新物件什么的。
4.其实现在大城市的养老院条件不错,各项设施设备也齐全,老人在这住,子女可以安心工作,子女可以每周抽一天固定时间,带老人出去玩玩,走走,散散心。
这样老人每周有个念想,也不会那么失望,觉得子女想远离她了。
正如老太太对儿子说的:“我现在就想和你住!这也算是我自己的家,我为什么不能住呢?我想活到99岁,我还没看到过我的大孙子,我心很酸的。”
老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其实老人年纪越大,越像孩子,需要我们多用心哄哄,家对她来说,是全部情感的寄托。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再好的护工,都不如自己的儿子亲。老人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坏心思?
他们只不过是都有这个思想概念的,落叶归根也是这个道理。还是多听听老人的心声……
78岁的老人刚住进养老院2个月,就偷偷找人给侄子传出了一张“求救”纸条,而她求救的原因,让侄子气愤不已。
刘老太曾是一名老师,退休后她就随丈夫回了农村老家生活,生活自由而惬意。可没想到,前几年她呢老伴因病去世了。儿女因为不放心她,就把她接到了城里一起生活。
开始两年,刘老太经常会到侄子刘先生家串门,也会经常跟侄子联系。可近两个月,刘先生都没有再见到姑姑,也没有接到过姑姑的电话,正当他感觉奇怪的时候,他收到了养老院送来的一张姑姑给他的“求救”纸条。
刘老太怎么突然进了养老院?她为什么要求救?难道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带着这些疑惑,刘先生去了养老院,了解清楚了姑姑在养老院的处境,得知真相后,刘先生气愤不已,不明白刘老太的子女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的母亲。
为了帮姑姑摆脱困境,刘先生找来了调解人员。据刘老太说, 她是被儿女骗进养老院的 ,当天女儿骗她说,只是去参观一下养老院,却没想到他们早就办好了手续,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其实,养老院的住宿条件和伙食刘老太都很满意,但她就是不想待在那里。因为她感觉自己像是被子女关起来了,一点自由都没有。说话间,刘老太看着铁窗一脸忧伤。
刘老太还伤心的表示,她的工资卡和几十万的积蓄,全部都被儿女拿走了。不仅如此,儿女还把她的手机号换了,联系人也删完了,通讯录里只有了儿女的联系方式,这让她和外界完全断了联系。
刘老太如今一无所有,连自由都没有了,她渴望自由。刘老太表示, 她想要经常和朋友一起玩,想要到处走走散散步 ,她都已经78岁了,可能没有多少日子了,不想一直被关在养老院里。
既然老人如此不想去养老院,儿女们为什么还要强制把她送去养老院呢?难道就是为了她的钱吗?刘老太的处境让人心疼。
刘老太的子女坦言,他们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就是想要限制她外出。
刘老太想要自由,偏偏他的儿女们就不想给她自由。刘老太的女儿说,他们之所以会把母亲送去养老院,是因为害怕她被人欺骗,更是因为担心她的身体。
原来,刘老太迷上了保健品,她在几年之内,买了大量的保健品堆在家里,被子女发现之后,她答应子女以后不买了,但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购买。
按照子女的说法,刘老太已经掉入了陷阱,怎么劝都没有用了。而且刘老太也曾答应过儿女,如果自己再去买保健品,儿女可以把她送养老院。
刘老太保证多次后,却一直管不住手,子女担心她被人骗了钱,还担心她吃那些没有资质的保健品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才强制把她送去了养老院。
养老院是封闭管理,刘老太想要外出,必须要经过子女的同意。所以,自从去了养老院之后,刘老太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去买保健品了,这让她的子女们很是放心。
为了自由,刘老太给儿女写了一封充满深情的信,儿女们却显得很冷漠。
对于母亲的求助,三个子女不仅没觉得心疼,反而责怪母亲给他们丢脸。
为了能够从养老院出去,刘老太给和她最亲近的小儿子写了一封深情的信,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养老院的愿望。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信件催人泪下,但刘老太的儿女们却不为所动,他们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母亲。
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儿女们为何会如此冷漠呢?刘老太的女儿说,她母亲是老师,以前一直忙于工作,吃住都在学校, 他们三兄妹从小就是由外婆带大的 ,所以和母亲关系一直很生疏。也就是父亲去世后,刘老太才突然来到了他们身边。
刚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的时候,他们也会去探望,但每次去了都会被母亲责骂,为了避免冲突,后面就一个月都没有再去看望。
没有子女探望,也不能联络亲戚朋友。刘老太一个人在养老院孤独而绝望,她不明白子女为什么这样对她,她只想要一个自由快乐的晚年,不想被一直困在养老院里。
刘老太说,来养老院之前,她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打鼓。但进了养老院之后,她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牌,但她并不喜欢,她只想要出去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为子女们不肯退让,最后调调解人员建议,让刘老太的子女多去探望母亲,有空就多带她出去走走,不要让老人一直孤独的待在养老院。
对于这个提议,刘老太的子女很赞同,他们表示愿意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带老人出去散心。如果母亲确实意识到错了,不在乱买保健品,之后他们会考虑接回母亲。
在亲情面前,刘老太选择了妥协,她只希望子女能说到做到,多关心她,多带她出去散散心。她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走出养老院,重获自由。
在大家的想象中,养老院有吃有喝,还有很多老年朋友,住进去应该可以幸福快乐的安享晚年。但从刘老太的经历,我们可看出, 养老院确实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如果子女孝顺,经常去探望,还经常带父母出去游玩的话,也还好。 但如果一进去之后,十天半个月见不到家人,想出去一趟也没有自由的话,那确实会很孤独,也很难受。
在刘老太养老院“求救”事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 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
人到老年,防范意识变得很差,容易上当受骗,很多骗子就专挑老年人下手。
人老了之后,身体越来越不好,很多老年人就会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只要是对身体有好处的,都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
在销售人员花言巧语的劝说下,部分老年人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购买保健品,即使吃不完,也想买回家屯着。为了让老人能持续购买, 这些销售人员通常会十分关心老人,经常嘘寒问暖,甚至比儿女还要体贴,这就会让老人感觉很温暖,从而心甘情愿的长期购买。
说到底,还是因为儿女对父母的关心不够,才会让骗子有机可乘。如果儿女多关心父母,发现父母可能被骗时,耐心劝说,相信父母也不会一直被销售人员牵着鼻子走。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心父母,还要多给他们普及防诈骗知识,提高父母的防范意识,让他们能够守住钱袋子,安安心心的养老。
2.作为父母,还是要尽量把子女带在身边。
儿童时期正是儿女和父母建立亲子感情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直都把子女交给老人,等孩子长大了才想要建立感情,那可能已经晚了。
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孩子也是有感情的,谁陪伴他最多,他就会跟谁更亲近。陪伴永远都是最长情的告白。
当然,很多父母之所以和孩子分离,也是迫于生计,逼不得已。但即使是这样,也要想办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比如多抽空回去陪伴孩子,多给孩子打打视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只要父母用心对待孩子,即使没有每天陪在身边,相信子女依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作为父母千万不能缺席。 你今天缺席了孩子的童年,明天孩子可能就会缺席你的晚年。
3.孝敬父母,要尽量尊重老人的意愿。
父母虽然老了,头脑可能也没那么灵活了,但他们依然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有让他们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他们才会幸福。
很多子女都说,我就是为了让父母得到好的照顾,才把他们送养老院的。殊不知,父母根本不想要这种你觉得好的照顾。
所以,只要老人生活能够自理,或者自己有能力,就应该尽量尊重老人的意愿,而不应该为了给自己省事,为了避免麻烦就不顾老人的想法,直接把老人送进养老院。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要多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尽孝。
4.老人如果去了养老院,子女应该多抽时间看望陪伴老人。
很多老人是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自愿去了养老院,也有的老人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去养老院。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孝顺自己。
越到老年,就越害怕孤独。 父母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他们更需要的是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老年人心思敏感,如果子女长期不去探望陪伴,老人就会觉得子女不关心自己了,心里会变得很失落,在养老院待住着也就会越发觉得孤独凄凉。
所以,父母去了养老院之后,子女更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关心父母,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用心的对待自己的父母,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我是 @百灵说 ,对于养老院,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谢谢[比心][比心]
养老院名字很好听,老人养老的地方。
其实际情况是:有钱,身体没啥大毛病,自己能自理,这样的老人,住养老院还是可以的,在这里老人们在一起说说话、晒晒太阳☀️、打打牌、锻炼锻炼身体。对于钱少,生病而又不能自理需要护工照顾的可就惨了。你想想,你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儿女,当你生病了,长时间的躺在病床上,需要给你喂饭、擦屎刮尿,俗话说,“百日床前无孝子”,更何况那些与你无亲无故的护工呢?当然了养老院给护工高工资的就另当别论了。前提是你得给养老院付足够多的养老费。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想是不是在养老院用机器人代替一部分护工的工作,做一些喂饭、擦屎刮尿的脏活累活。当然,这些机器人的智能能够达到护工的水平,购买这些机器人的费用国家要有一定的补贴,使养老院能够用得起。
随着国家老龄化的到来,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注养老问题。希望国家在这方面多投入一些资金,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是所有老年人翘首以盼的大事。
我有一个同学开养老院十多年了,我们家老人住了6年养老院,进养老院之前,我们5个子女几乎把本地所有的养老机构都考察了一遍,老人中途还调换过3次养老院,以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能会颠覆您对养老院的想象,所以,建议准备把自己的老人送去养老院的朋友,特别是老人自己打算去养老院养老的人仔细阅读一遍,也算是提前给您打一个预防针,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关于养老院里的护工,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他们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在很多老人和老人子女的想象中,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有些人甚至抱有这种幻想,如同送孩子读贵族学校差不多,多花一点钱,选择条件好一点的私立养老院,养老院的硬件设施和生活环境肯定要好一些,护工的服务质量一定也很优质。
没错,也许您猜对了一半,当您去考察养老院时,的确硬件设施和生活环境都不错,但还有一点您必须得有心理准备,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只是养老院的一部分,老人住进去之后,最关键的是要享受同等价值的护理,否则就是花钱买罪受。
老人日常的护理工作谁来做?当然是院里的护工,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社会招聘,经过短期培训进入养老院,承担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打扫房间卫生和物品整理,通过与老人聊天、谈心来关切老人,注意,他们可都是与老人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人,唯一有关系的就是他们那点微薄的薪酬。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大部分老人住进养老院,多多少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有生活不能自理,患有老人痴呆甚至老得儿女都不认识的人,伺候这样的老人,时间久了连亲生子女都会感到身心力竭,试想一下,一个和你没有半点情感的护工,能长期面对一个老人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指望护工真的把老人们当自己的父母来伺候吗?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我家老人第一次入住的是省城一家私立养老机构,每月费用在8000块钱左右,曾亲眼看见一位隔壁房间的老人,在我探望老人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内,老人不停地用手按床头的呼叫器,希望护工过来换一换床上的纸尿垫,可直到我离开经过她的房间时,老人还在呼叫,此时床下已经被黄色的液体打湿很久了,对面不远的护工站,两个护工正在若无其事地聊天,能说护工没听见吗,显然不是,她们是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情形早就麻木不仁了。
关于养老院里的生态环境,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养老院也是一个小社会
我家老人住的第二个养老院,老院的老板就是我那个同学,由此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去看望老人,您千万别误会,一般人是不可能随时进去探望的,养老院也是一个小社会,您必须提前申请探视,给院方留有充足的时间,您就可以看到养老院给您展示的环境和生态,这些都是院方希望您看到的,至于他们不愿意让您看到的另一面,您永远都看不见。
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与幼儿园,学校,都有相同的地方,哪怕是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也有社交,也有小的圈子和谈得来的人,同样会拉帮结派发生争吵,从客观上来讲,老人们也需要这样有交流,能释放声音的生态环境。
但是,这样的生态是可以人为操纵的,能在这个环境中操纵局面的人只有是强者。
养老院里谁是强者?一是身体条件相对好一点的老人,第二显然就是护工了,所以在养老院过得开心不开心,体验主要是来自周围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绝大部分养老院肯定不存在欺凌与虐待,这是养老院管理者的底线,因为一旦有子女们拿出证据来投诉,这是所有养老院管理者很难承受的风险。
但是,所有老人的修养和个人素质都参差不齐,护工也不是当年的白求恩和雷锋,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精神因人而异,对于他们觉得难以伺候的,或是在其身上没得到好处的老人,他们可以选择性地优先服务谁,忽略或怠慢老人的要求,如果他们抱有对工作的不满而心生怨气,故意引导别人孤立那个老人,那么,这个老人简直就是在养老院花钱买罪受。
我曾经问过我的同学,你作为管理者应该管一管啊?
他笑了笑,用手指着一个不远处的护工:你能指望一个拿4千块钱的工资,做着别人子女都不愿意干的活,象对待自己的亲妈一样照顾吗,我只求老人在我这有吃有喝,不出意外,护工们别越过我设定的红线就阿弥陀佛了。
我隐隐知道他所指的红线是什么,心里一阵阵发凉……
关于养老院里老人所处的地位,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孤寡老人和有子女的老人区别很大
如果您以为自己退休前是领导,或者是不差钱的主那就错了,以前的地位在您进入养老院的那一天就清零了,一文不值,就算是有钱也不是万能的,其实养老院里也讲究丛林法则。
在养老院,服务质量靠的是有效的监督,这种监督最主要不是院方的管理,而是来自老人子女的威慑,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老人养了一群不孝之子,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后就不闻不问,这种老人在养老院的幸福指数,还是比孤寡老人都要高出很多。
这一点非常重要,院方管理者包括护工,他们会时刻提防老人的子女提出质疑和投诉,哪怕是不孝顺老人的子女,更有可能在老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意外的时候,大敲院方管理者一笔,那些隔三差五来看望老人的子女,对护工和管理者也是一种威慑,所以无论是子女来不来看望老人,只要有子女的存在,老人心里就有底气,就是坚强的后盾。
既然话已至此,我不妨在这里善意地提醒那些不愿意要孩子的年轻人,为什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这不仅仅是人老后需要儿女赡养的问题,更是取决于未来自己晚年的社会地位,当您受到委屈时,一个帮您申诉,替您出气的人都没有,其结果将是多么的悲哀。
写在最后:
回复这样的问题,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在我家老人住养老院这6年里,我见识了太多太多,还有些负面的现象以免引起大家的不适,在此我就不作过多的描述,最后还是给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们,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现在的养老产业正蓬勃高速发展,良莠不齐,现实和想象在现阶段的确些差距,相信不久的将来,管理层会加大力度规范和调整。
2、老人选择入住的养老院很重要,建议优先考虑国家正规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
3、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养儿防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终归是要老去的,从现在起,一定要搞好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在年轻的时候给孩子们传承善良的品行,赋予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老了后无条件地信任他们,无论您是选择居家养老或是入住养老院,信任自己的子女都是必须的!
以上我的看法和观点,仅代表我本人所见所闻,在此仅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朋友们在评论区参入、交流您的看法,给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提供帮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