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美国的冷战斗士》警示:美国痴迷军事威慑将遭反噬

参考消息网10月8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9月13日刊发题为《保罗·尼采及其危险的回归》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拉扎德地缘政治咨询公司总裁西奥多·邦泽尔。全文编译如下:

在《刺猬与狐狸》一文中,以赛亚·伯林写过这样一句古希腊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当年的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曾是我们最出色的“狐狸”。乔治·凯南是恰好成为外交官的知识分子。作为美国二战军事胜利的组织者和欧洲政治和经济的重建者,乔治·马歇尔的政治敏锐性与他的军事和作战天赋相得益彰。

而保罗·尼采——冷战时期另一位外交政策泰斗——曾掌管杜鲁门时期的国务院政策规划司,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是防务和军备控制政策的关键人物,却是一只固执的“刺猬”。

在华盛顿长盛不衰

研究美国国务院历史的詹姆斯·格雷厄姆·威尔逊在其杰作《美国的冷战斗士:保罗·尼采与从罗斯福到里根的国家安全》一书中,描述尼采始终受到“美国要拥有压倒一切的优势”这唯一的坚定信念所激励。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他是增加常规防务开支的主要倡导者,而随着他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转向关注核政策,他成为孜孜不倦主张增强美国核能力的官员。

在当下与中国和俄罗斯竞争的新时期,尼采的职业生涯和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切题。尼采的理念凸显了不懈争取军事优势的前景与隐患。他在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NSC-68)中阐述的对强大的全球防御网络与威慑的愿景,激励了美国今天在印太地区和欧洲的防务政策。

但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就像20世纪50年代,我们目前正处于“冷战前期”无节制防务扩张以及与中国竞争的危险周期。应当推动思考如何控制军事竞争,为防务和军备控制设立更多防护栏,以免一切变得失控。

保罗·尼采为响应罗斯福政府时期加入公共服务的号召,在20世纪30年代从华尔街转入政界,并在华盛顿长盛不衰。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一直在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尼采从未跻身顶级官员行列。他从未进入肯尼迪或约翰逊的核心圈子,也不是越南政策圈的成员。直到里根执政时期,尼采才真正找到一个总统靠山,里根十分依赖尼采在军备控制和核问题上的专长。尼采那时已经脱颖而出,可能是华盛顿首屈一指的核政策专家。

主张军事高于一切

在政府里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岁月,尼采自始至终表现出刺猬般的坚定:相信“美国强大则稳定,美国软弱则不稳定”。根据威尔逊的传记,这是尼采用来观察几乎所有事物的棱镜。

尼采在冷战开始时,推动美国在全世界建立可靠的军事威慑和军事资产网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起草的NSC-68文件成为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基础文件。尼采利用NSC-68文件促使常规军事能力大幅提升至“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水平”。文件还呼吁美国发动决定性的全球斗争,支持世界各地盟友遏制苏联,致力于增强自身防御能力。NSC-68文件在当时背景下是革命性的。

他的明显错误在于把核平衡作为苏联行为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根据谢尔盖·拉琴科有关苏联决策行为的出色新著《掌管世界》,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美国的核优势来解释。美国撤离其在土耳其的核导弹,这促成赫鲁晓夫在危机期间“得过且过”。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受到不安全感的刺激,而不是出于优越感,因为当时莫斯科面临失去一个附庸国的危险。如果美国拥有了更多核导弹,很难想象勃列日涅夫是否会作出不一样的决定。

也许更大的失误是强调军事高于一切的一维战略思维。尼采毕生的工作和故事可以归结为对武器、防务开支以及核武器投掷重量的执念。他对于美国促进人权的意义轻描淡写,将其讥讽为“伪善和毫无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错失了指出冷战在多大程度上与核武器政策或军事问题无关的好机会。

执念最终成为累赘

随着美国进入与北京和莫斯科的新较量,现在我们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尼采。很大程度上依照NSC-68文件的精神,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建立了重要的“纵横交错的防务联盟网”以威慑中国。五角大楼的预算正在接近每年1万亿美元大关——尽管美国的防务开支已经超过排在其后的10个国家的总和。根据《纽约时报》最近报道,拜登政府目前正在更新其核战略,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威胁,并曾在6月发出警告说,如果需要,美国将加强核力量以应对这一威胁。这完全能让尼采都感到自愧不如。

但正如冷战所表明的那样,追求军事优势可能会导致一种自我实现的危险。越南政策就是头脑过热和弄巧成拙的炫耀军力的典型例子。尼采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也体现这个警示:他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直倡导核优势,但在20世纪80年代,当里根试图限制甚至减少核库存时,他担任了关键的美国谈判代表。我们如此盲目地制造核武器,直至攸关生死,不得不悬崖勒马。这对当今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应该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教训。目前,美国的政策正处于“冷战早期”阶段:与中国和俄罗斯陷入逐步升级的恶性循环,看不到刹车的迹象。

这是不可持续的。冷战历史和保罗·尼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将发现自己要么处在危机中,要么处于难以为继的危险境地,终将被迫进入军备控制谈判。我们仍然陷入了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冷战相同的紧张状况。美国应该竭力建立军事和军备控制的防护栏,而非一味施压。现在立即制止这种循环,好过再来一场古巴导弹危机。

更重要的是,像尼采那样强调把军事威慑当作一切问题的药方,有可能错失最主要的博弈。今天与中国的竞争主要是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展开的,冷战是一场意识形态和外交的较量,而苏联的失败缘于经济跟不上步伐。

正如尼采的故事所证明的,对于确立至高无上的军事霸权的刺猬式执念可能最终证明不仅是一种资产,同样也是一种累赘(和危险)——这种资产我们在未来某刻将不得不加以修正。(编译/曹卫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