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static方法具有一些限制和特定的使用场景。以下是一些原因说明为什么不应该全部使用static方法:
1. 静态方法无法访问非静态成员:静态方法只能直接访问其他静态成员(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而无法访问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这是因为静态方法在对象创建之前就可以调用,没有关联的实例。
2. 无法被子类重写:静态方法是属于类级别的方法,而不是对象级别的方法。因此,它们不能被子类重写,这会限制继承和多态性的使用。
3. 难以进行单元测试:由于静态方法是与类相关联的,而不是与实例相关联的,因此在编写单元测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静态方法通常依赖于全局状态或其他静态方法,这导致测试变得复杂,并且无法独立地对每个方法进行测试。
4. 难以实现某些设计模式:某些设计模式(例如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等)需要通过实例化对象来实现多态性和灵活性。如果所有方法都是静态的,那么将很难实现这些设计模式。
尽管静态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和必要,但全面使用静态方法可能会导致代码的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降低。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将方法声明为静态方法。
如果全部使用了static方法,那么静态的方法只能访问静态的成员。那么整个类都只有静态成员和静态方法,这就意味着对象消失了。就不存在继承和多态了,也就颠覆了整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世界。
static修饰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方法,都是存在数据共享区的,即data内存中,而非static修饰的对象是建立的heap堆内存中的,这样面向对象的数据封装也就不存在了,藉此面向对象的封装,继承和多态三大核心全部被打破。
这也就意味着你由面向对象编程退化回了面向过程编程。
这样你扭出来的对象是不能复用的。
所以你要思考什么时候使用static修饰成员,什么时候使用static修饰方法,这样做才不至于脱裤子放屁。当属于同一类的所有对象出现共享数据时,就需要将存储这个共享数据的成员用static修饰。当功能内部没有访问到非静态成员时,需要访问对象特有的数据,那么该功能才定义为静态,这时候才使用static。
补充一句,Java在有了spring之后,配置类能够解决共享数据的问题,再没有使用过static方法,貌似忘了这个关键字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叫面向过程,比如c,java是面向对象开发,封装,继承,多态。
使用static方法的确可以带来一定的便利性,例如,静态方法可以在不创建对象的情况下调用,因此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降低资源消耗。另外,静态方法更容易进行单元测试和调试,因为它们的行为是完全确定的,不需要考虑上下文。但是,在实际编写代码时不能全部使用static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程序的继承性:如果全部使用static方法,将使整个程序的继承性降低。如果我们在子类中覆盖了一个父类的静态方法,并且在子类的某个方法中调用这个方法,那么程序将在运行时使用父类方法,而不是子类方法。
类的复杂性:由于静态方法不需要创建对象就可以被调用,这就导致静态方法难以被模拟、难于扩展和维护。
多线程支持:静态方法比实例方法更容易出现线程安全问题。因为静态方法是共享的,多个线程在调用同一个静态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多线程竞争的情况,导致数据不一致或程序崩溃等问题。
因此,在Java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类型,并综合考虑它们在性能、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线程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我认为比较直接的原因是: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变量,不能访问成员变量。举个例子,假设有个学生类,那么如果get和set方法都是静态的static,就会发生灾难,所有字段都得是static,这会导致全局就只能有一个性别值和年龄值。因为所有被static修饰的字段都是属于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个对象的,有且仅有一份。这是与现实生活矛盾。因为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性别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