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当年17万骗走名画转手卖8700万的鉴宝和白手起家从水果摊开端,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当年17万骗走名画转手卖8700万的鉴宝和白手起家从水果摊开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当年17万骗走名画,转手卖8700万的鉴宝专家,后来咋样?

在鉴宝类综艺节目《华豫之门》当中,有一个鉴宝专家刘岩,以17万把朱云的这幅名画给骗走了,转手却卖了8700万,这个鉴宝专家刘岩,后来凭借着这幅画,赚到了非常多的钱。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大家知道了鉴宝行业里的内幕,而刘岩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名声扫地,刘岩的名声在内地已经不行了,从而移居香港,继续从事鉴宝行业,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鉴宝专家刘岩的信任度很高。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关注《华豫之门》这部鉴宝类综艺节目,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正是我国鉴宝正苏醒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鉴宝专家。再加上,节目里面的鉴宝刘岩的履历十分的漂亮,又是名牌大学毕业,并且专业对口,所以刘岩拥有非常高的鉴宝能力,这些能力也告诉大家,刘岩在鉴宝行业内的实力很强,刘岩说的话,也是十分可信。

再加上,那个时候的人对这些鉴宝专家特别的信仰,所以,刘岩在那段时间里,达到的信任很高。可以说,鉴宝专家刘岩成为了节目里的核心人物。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非常相信刘岩的鉴宝能力,大家一致认为,鉴宝专家刘岩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良心真正地鉴别出宝物,让那些蒙灰的宝物,再次发光发亮。

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让鉴宝专家刘岩的一句话,就能够决定宝物的价值。一件宝物的价值,由某个人说的算,在现在看来,我们会觉得很荒诞。但是,在那个时候,这看起来是非常合理的,所以,鉴宝专家刘岩说宝物是真的,在别人眼里,那就是真的。反之,就是假的。

二、鉴宝专家刘岩,用17万来骗画。

当时的鉴宝刘岩,是我国博物馆的前馆长,其鉴定的宝物和看过的名画,那叫数不胜数,所以,很多人认为,刘岩是比较淡泊名利的,即使参加《华豫之门》这样的鉴宝节目,也只是为自己的家乡增加流量而已。至少,从这方面来看,刘岩的人设是非常完美的。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却用一种欺骗的方式,骗了一幅名画。

在《华豫之门》这个节目播出之后,郑州市的一位市民朱云,拿着自家被乾隆御赐的名画来到了这个节目中,当刚来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朱云也是非常忐忑的,毕竟,朱云也不知道这幅画到底是真还是假,但是,这幅画是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祖辈传下来的意义,所以,朱云认为这幅画一定是真的。

但是,朱云还是想把这幅名画带到鉴宝专家刘岩的面前,让刘岩给鉴定一下。因为只要得到了刘岩的肯定,这幅名画的价值就很高,收藏起来也更加有意义。所以,对于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朱云也希望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可是,朱云把这幅画拿到节目上,得到的却是这么一句话:这幅画是仿品。

当朱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朱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家里保存了那么久的一幅名画,竟然是一幅仿品,这明明是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而且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很少有假的,可是,鉴宝这样说,那么,这幅画很有可能就是仿品,一时间,朱云很是失落。

但是,就在朱云很失落的时候,鉴宝专家刘岩却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了,刘岩告诉朱云,自己愿意高出市场5倍的价格,来收购这幅画作。也正是这副救世主的嘴脸,让朱云觉得这个人是真正的为自己考虑。这件事情把这个节目的流量推到了至高点,人们都认为刘岩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认可的鉴宝专家。

在这期节目过后,刘岩与朱云便签订合同,刘岩以17万的价格把这幅名画买了下来,从那个时候,人们就认为刘岩是真正的好人,即使是一幅仿品,也愿意出高价,这让人们觉得,这个鉴宝节目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节目。

三、鉴宝专家刘岩,以8700万卖画。

2010年,在一次拍卖会上,朱云的那幅画,以8700万的价格成交,朱云不敢相信,自己感恩戴德的人,其背后竟然是这样可怕的人,但是,朱云并没有第一时间内去质疑这个人,相反,朱云认为自己的那幅画依旧是仿品,拍卖会上的画才是真的。

可是,经过了多方辗转,朱云看到了拍卖会上的那幅画,有自家的一些证明。因为这幅画是传承下来的,在画作上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这些印记证明了这幅所谓的珍品就是自己的那幅仿品。换句话来说,自己被这个鉴宝专家刘岩给欺骗了,原本可以卖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的画作,却以17万最终定格。

随后,朱云便上诉了,表明这幅画作是刘岩欺骗自己而得到的,所有赚取的钱,必须还给自己。可是,最终还是以败诉结束,因为签订的那份合同,导致了自己没有办法申诉,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圈套,就是针对他们这些不懂宝物的人。

这件事情,慢慢地从民众的嘴中传了出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其实就是一个,或者说是一个精心针对他们的,所以,这个鉴宝节目就开始慢慢没落了。而这件事情,也让网友的愤怒推到了一个最高点,也让人们真正意识到,这个所谓的鉴宝专家,根本就是帮助节目组骗流量而已,甚至在欺骗自己拿出更多的名画宝物。

四、后来的刘岩去了香港,生活的很好。

刘岩后来去了香港,依旧操持着自己的主业,还是会有很多人邀请刘岩去鉴定宝物,因为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的人,所以,刘岩在鉴定的过程当中很少参假,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些宝物的价格去定价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岩的生活现在过得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再加上,刘岩生活在香港,有自己的价值,所以,刘岩的生活相对比较优越,只不过是,在口碑方面比较差而已。相反,朱云的生活就比较差一些。

可以说,这些鉴宝人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所以,人们不希望自己的宝物或者自己的传家宝被他们的一句话所定义,大家慢慢地就开始远离这些人,现在的一些鉴宝行业,依旧有非常多的坑。

返回目录

白手起家从水果摊开端

她只有一平方米的水果摊位,却是农贸市场的销售明星。她把目光瞄向外地超市,谁知初出茅庐就遭遇竞争对手联合打压。困境之中,她发现制胜法则,超市开到哪儿,她就把货送到哪儿。靠着发现商机的敏锐眼光,大连市的刘岩成为全国六百多家超市的水果蔬菜供应商,也成为人们眼中创造亿万财富的传奇女子。
1987年,23岁的刘岩接手母亲去世后留下的水果摊,在大连一个农贸市场里开始卖水果创业。妈妈留下的水果摊只有一平方米左右,把货放好后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站着都得侧身走。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站就得一天。可此时的刘岩就显示了她的与众不同。别人都是坐等顾客上门,她是去主动寻找顾客。
1990年前后,大连的高档酒店对果盘的需要,让刘岩看到了一个机会。当时,她跑遍了大连所有的酒店去推销水果。
每进一家酒店,刘岩就热情地向人家推销自己的水果;“大姐大姐,你来尝尝西瓜,保甜!”别人卖西瓜1角钱一斤,她就卖8分,而且她的西瓜保熟,如果对方说不熟,她立马换走,再送一个来。
靠着主动去酒店推销水果,让刘岩一年的收入,就比和她一起卖水果的姐妹们多了十几倍。
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全国热播,其中第22集是讲皇帝要吃荔浦芋头的故事,电视情节中把荔浦芋头讲得非常好吃。当时很多北方人都不知道芋头是什么东西,可电视剧播到25集的时候,刘岩已经跑到荔浦芋头的产地广西,从那里批发了一车荔浦芋头赶回了大连。
荔浦芋头运到大连后,让刘岩没想到的是销售场面那个火爆,一会儿工夫就卖完了一车,她赚了四万多块钱。“当时还上了大连电视台的,说大连也有了荔浦芋头。”说起这事,刘岩一脸自豪。
2000年,大连开张了第一家国际大型超市。刘岩再一次敏感地觉得这种自助采购的消费方式一定是一个方向,她就第一个找到那家超市,主动要求为对方配送水果蔬菜,并亲自到超市卖货。直到现在,她还保留着这个习惯。
“大姐,我帮你挑,吃好了经常来买我们的梨。你看,大个的公梨比较多,小个的母梨比较多。母梨有个窝,它的‘***’往里扣,公梨它的‘***’往外凸。母梨甜一些,口感好吃一些,公梨脆一些。”刘岩热情地向顾客介绍说。“这样的介绍让顾客有新奇感,往往顾客在选购的时候就喜欢多买一些,这也是一种促销方式。”刘岩说。
刘岩服务好、行动快,之后大连每开一家大型超市,她都如法炮制。到2002年,她已经变成大连市最大的超市水果蔬菜供应商,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但接下来当她想走得更快时,生意却陷入了麻烦。
2002年冬天,听说长春有一家大型外企超市即将开业,刘岩马上赶到了长春。她认为这是一次扩大销量的好机会,也许能让她把水果蔬菜配送到外地的超市。当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卖卖看,如果不好她就撤。
超市如期开业,顾客排成长龙,刘岩信心爆满,她从中看到了无限大的商机。她以薄利多销、低价供货的方式与超市合作,很快就拥有了可观的供货份额,这让与她同时供货的其他三家本地水果商倍感压力。因为超市为了拿到价格最低的水果,采取了招标式的采购策略。同等品质谁价格低就选择谁的产品,这让四家水果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充满了火药味。
刘岩暗自调查了一番,按自己当时的资金实力,估计其他三家单打独斗的话,根本不是她的对手。但没想到,为了把她赶出长春,三家本地水果供应商干脆联手一起来对付她。她的水果报价一块四,别人就报一块三、一块二,甚至报到一块。
当时的刘岩就像在武场打擂一样,她一个人要面对几个人同时来打擂。很多朋友都劝刘岩放弃长春市场,这样竞争下去会赔掉很多钱,不如回大连本地创业。可刘岩不撞南墙不回头,坚决要在长春立足。“我要放弃了,就如同大海退潮一样,兵败如山倒啊,假如我放弃一个长春,将来哈尔滨也就放弃了,沈阳也就放弃了,可能就再没有企业的发展了,甚至以后大连也放弃了。”刘岩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
从2002年冬天到2003年9月,这一年刘岩虽然没有败给对手,但因为恶性竞争也赔掉了一百多万,她每天都在盘算着,怎样才能结束这种被动的局面。
每天早晨起来,不管身体有多累心里有多着急,刘岩都会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笑一笑。“面对自己微笑,会让自己的心情开阔起来。”刘岩以这样的方式鼓励自己。此时的她清醒地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恶性竞争下去,最后只有两败俱伤。
2004年9月,刘岩对竞争对手的进货渠道,进行了一番调查。然后,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并大胆地给超市作出承诺:“我的价格永远比别人低!”
事实上,当时他们几家水果商是卖得越多赔得越多,刘岩到底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福建平和县是我国蜜柚的主产区之一,姚海龙是当地的蜜柚种植大户。2004年9月的一天,姚海龙到大连去推销蜜柚,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刘岩。那天晚上,刘岩和姚海龙在酒店里谈了十多分钟,第二天她就往对方账户上打去50万元,要他在7天之内,收购200吨蜜柚,包装好运到长春。
当时,沃尔玛超市正在搞蜜柚促销。长春水果经销商以低于市场批发价,赔钱给超市供货,目的是为了击垮刘岩。但没想到,刘岩报的蜜柚价格,比他们赔钱报的价格还低。
之前,刘岩和当地的很多水果供应商一样,都是从批发市场进货,其中一部分利润被批发商赚去了。而这次卖蜜柚,刘岩直接从果农手里进货,省去了中间环节,不仅没赔钱,还赚了20多万,她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正是这200吨的蜜柚,成为了结束这场恶性竞争的武器。
很多水果蔬菜经销商认为产地路途远、与农民打交道麻烦,再加上销售渠道有限,采购多了怕卖不出去,都习惯从批发市场直接进货,减少麻烦。而从这件麻烦事中,刘岩却看到了商机,找到了发展方向,她认为只有先一步走到原产地,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扩大销售量。
2003年年底开始,除了开辟销售渠道外,刘岩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到了采购,用到了与农民打交道上。
2004年初,刘岩来到福建平和县开发蜜柚种植基地,与当地农民签了长期的包销订单。每年种蜜柚需要的化肥、农药等开支由刘岩垫付;蜜柚熟了,再由姚海龙组织经纪人负责收购。
这种建立基地的合作方式,在日后被刘岩到橘子、香梨、脐橙、苹果等全国22个水果产地。
刘岩每年还投资100多万元,帮助农民进行水果蔬菜标准化种植培训。另外,当农民遇到卖果难的时候,她还主动帮助农民找销路。到2012年,全国共有10万多户农民,心甘情愿地与她合作。
2012年10月的一天,一辆带着荷枪实弹保安人员的运钞车出现在河南,专门为刘岩在田间地头收购苹果提供服务。“果农不会接受支票,他们卖完水果就希望拿到现金。”这一天,刘岩带了200万现金,她要在崖子镇收购一种果皮粗糙、别的商家都不愿意收购的尾期果。
这个消息通过河南钟家村的大喇叭,很快就传播了出去,周边几个乡镇的果农也马上行动,就怕错过这个好机会。别人都不愿意要认为不值钱的尾期果,刘岩为什么会当成宝贝呢?
对此,刘岩解释说:“尾期果只是表面没有光度,卖相差一点。虽然它的外表粗糙,但成熟时间长,比早期采摘的苹果甜。”于是,刘岩把这个特点变为商机,用尾期果在超市搞促销。“消费者一看正常卖到4元多钱的苹果,突然间卖3.18元一斤,消费者的购买力自然就增长了。消费者吃完还觉得味道好,物美价廉,商家也就高兴了。所以,我们就开始大量收购尾期果了。”
这样,被人们当成残次品的尾期果,每年在刘岩手里都能卖出去1000多吨,增收500多万。
有了从产地源头的水果作保障,刘岩把进货成本降到了最低,吸引了国内很多超市主动与她合作,她迅速在全国28个城市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全国600多家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供货商。而过去的竞争对手,如今很多也成了刘岩的合作伙伴。
从一平方米的水果摊起家,到如今员工1500多人,年销售额6.9亿元的企业,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刘岩最自豪的不是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有员工在她的企业退休了。“我一个卖水果蔬菜的,没想到也能有员工从我这里退休。记得当时我父母退休那阵儿,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那得是多大的一个企业啊。这是一种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还要继续干,好好干,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员工,从我这儿退休!”
白手起家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