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本五十六,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二战时期日本著名的战犯,他的座机就被美国的P-38战斗机于1943年击落的。
这就是闪电之翼——P-38战斗机。
它被日军称为“双身恶魔”,是二战期间,击落日本飞机最多的战斗机;也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唯一能和日本“零式”相抗衡的战斗机。
说起这款战斗机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二战中的另一款传奇战斗机——Bf-109。当时,世界局势急剧恶化,在观看了Bf-109充满挑衅意味的巡回表演之后,美国意识到,开发新式战机,已经刻不容缓。
同时,各国也认识到了,对战斗机的要求,除了高空高速之外,还要重视火力配置。在这种情况下,P-38“闪电”战斗机,应运而生。
这款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36年,由洛克希德公司负责设计,传奇人物凯利.约翰逊担任主要设计师。1937年6月23日,美国陆军采纳了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1939年1月,XP-38原型机交付使用,并成功进行了首飞。
在结构上,P-38战斗机采用独特的双机身设计,这也是它“双身恶魔”称号的由来。
机身中央的短舱,是容纳1人的驾驶舱,和内置武器系统,包括机头处一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以及四挺勃朗宁0.5英寸的机枪;另外,机翼下最大还可携带1415千克炸弹或者火箭弹。
机身两侧的长舱,安装了两台爱利逊V1710型液冷发动机,可以输出功率1400到1500马力。这使得P-38可以携带更多的油量和武器,作战航程最大可达1770公里,运输航程最大可达3640公里。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就会发生滚转,就会造成坠机的情况。后来,经过改进,出故障时,减少另一台非故障发动机的推力,将故障发动机的螺旋桨改为顺桨,再慢慢增加推力,这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起落方式上,它率先使用了现在普遍采用的三点式起落架,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前线简陋的机场上,也可以保持更安全的操纵性能和起降性能。
总的来说,这款战斗机的性能,在当时非常出色。发展过程中,还产生了很多衍生型号,包括D、E、F、G、H、J、L、M等多个系列。并且,由于其高速度和宽敞的机头空间,P-38还被用作侦察机,并生产了装备照相机的侦察型号F4和F5。
1941年,P-38战斗机开始服役。在战场上,这款战斗机展现了其不朽的传奇征程。它参与了许多战役和战斗,包括北非、欧洲和太平洋战区。
特别是在缺少补给的岛屿上,P-38的长航程和强大火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飞行员用P-38击落了大量的日本战机,其中包括著名的飞行员理查德.邦少校,他使用P-38击落了40架日本战机。
二战结束后,由于大规模的裁军,P-38退出了作战序列。此外,以当时的作战情况来看,也不再需要它作为夜间战斗机了。尽管如此,凭借二战期间卓越的实战表现,这只闪电之翼的传奇征程,还是成为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一段佳话,至今不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