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香港《南华早报》8月17日报道,针对近期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不合理的关税政策,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在15日的“中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公正转型”研讨会上表示,美国和欧盟应当在加大力度生产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方面“追赶”中国,以证明其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合理的”,否则,美欧随意挥舞“关税大棒”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当地时间8月15日,吴鹏出席中国驻南非使馆和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SAIIA)合办的“中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公正转型”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及欧美指责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时,吴鹏表示,任何国家都不应因绿色能源行业的生产能力而受到指责。“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应对气候变化,任何国家的绿色能源生产能力实际上都属于全世界所有。”

下个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FOCAC)即将在北京举行,预计会议将把绿色能源列为重要议题。吴鹏也列举一系列数据并指出,中国作为电动汽车技术、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产品的世界领导者,在减少有害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中国生产了近950万辆电动汽车,出口了近180万辆,这有助于减少全球约5000万吨的碳排放。

中国驻南非大使:美国和欧盟应加快生产电动汽车以追赶中国,否则对华加税不合理

吴鹏大使出席“中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公正转型”研讨会驻南非使馆网站

“让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他们能够迎头赶上,以非常快的方式生产更多消费者负担得起的电动汽车,我认为没问题。”吴鹏针对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错误做法提出了挑战:“但如果他们不这样做,我认为(关税政策)有点不合理。”

今年6月就任中国驻南非大使的吴鹏表示,美国和欧盟不断指责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但任何国家都不应因绿色能源行业的生产能力而受到指责。“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应对气候变化,任何国家的绿色能源生产能力实际上都属于全世界所有。”

他指出,到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达到676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38%。此外,中国还生产了全球70%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场设备及其它关键部件。

“是的,我们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些绿色能源产品。他们可能对此不太高兴。”吴鹏认为,美国和欧盟应当意识到,正是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帮助发达国家每年减少了约5.7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而这相当于同期全球可再生能源碳减排的近41%。

吴鹏提到,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能源转型的先行者,中非、中南在上述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举行,中方将进一步同非洲加强绿色发展战略对接,携手共建“绿色非洲”。

中国驻南非大使:美国和欧盟应加快生产电动汽车以追赶中国,否则对华加税不合理

江苏连云港一码头,滚装轮正在装载出口汽车IC Photo

“我发现我们与驻中国的非洲大使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他们说,绿色发展必须成为主题,我们完全同意这一点。”吴鹏介绍,中国已经对非洲的绿色能源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例如摩洛哥瓦尔扎扎特的NOOR II和NOOR III聚光太阳能发电项目,埃及苏伊士湾500兆瓦风电项目以及肯尼亚的加里萨太阳能发电厂。

中国与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贝宁等16个非洲国家签署了18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文件。“中国已经在非洲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发电和绿色项目,其中许多已经成为当地清洁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式项目。”吴鹏这样说道。

然而,就在中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同时,美国和欧盟却频繁“泼脏水”,炒作所谓“产能过剩论”,意图阻碍中国的发展。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根据美国总统指示,该办公室经研判后决定:维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征收的“301条款”关税,同时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大幅提高关税。其中,将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提高三倍,达到100%以上。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当地时间7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长达208页的文件,其中宣布称,决定自7月5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长期限为4个月。在此期间,欧盟成员国将通过投票来决定最终的反补贴措施,如获通过,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对于有关国家对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曾表示,正如王毅外长指出,把正常的贸易往来泛安全化、泛意识形态化,以“去风险”为名,构筑“小院高墙”,不追求“跑得更快”,却试图“绊倒别人”,看似赢了,实则输掉了自己的长远发展,也拖累了世界的进步和繁荣。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也曾表示,中方注意到,欧盟一些成员国政府和主要汽车企业已经多次明确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措施。中方希望欧方认真听取盟内呼声,理性、务实地与中方开展磋商,避免反补贴措施伤害中欧汽车产业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