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游泳的本能并不是因为游泳本身的难度,而是因为人类的进化历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首先,人类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从水中走出来,开始在陆地上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发生了变化,例如,人类的手臂变得更长,可以更好地适应陆地上的活动;人类的足部也变得更加适应陆地行走,而不是游泳。 其次,人类的进化历史中也经历了许多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人类的进化。例如,许多古代人类文明都位于沿海地区,但随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这些地区变得不再适宜居住,人类不得不向内陆迁移。这种迁移使得人类更加依赖于陆地上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游泳。 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游泳的本能并不是因为游泳本身的难度,而是因为人类的进化历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1937年,两位科学家将 27种陆地动物扔到了水中 ,目的就是为了测试“ 是不是所有的陆生哺乳动物都会游泳 ”,在这27种动物中,有常见的猪、老鼠、臭鼬,也有看似不可思议的蝙蝠,结果,让两位科学家们想到的是: 这27种动物都会游泳,就连蝙蝠也能像我们蝶泳那样游到岸边 。
不过,已知的哺乳动物有5000多种,这27种动物只是冰山一角,于是科学家们除了用其他的陆地动物做实验外,还想到了三种比较特殊的动物:第一种是 大象 ,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第二种是 骆驼 ,它是沙漠戈壁里的哺乳动物,第三种是 长颈鹿 ,它是陆地上个子最高的动物。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体型笨重的大象不但会游泳,还是个“游泳健将”,它们最远能游50公里,在游泳时,长长的鼻子露出水面呼吸,非常的惬意。
而看似与水没有任何交集的骆驼,竟然看到水后会主动地下水,而且游泳能力也不弱,过个几公里的河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其他大多数陆地哺乳动物也是如此,它们即便第一次入水后有所挣扎,但很快就能用标准的“狗刨式”游到岸边,除了 长颈鹿和与人类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类人猿,长颈鹿不会游泳,一旦进入到能没过它的水中,它会像没有学过游泳的人一样溺死 。
类人猿也是如此,比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它们都是不会游泳的,除非后天学习,不然它们进入深水也只有死路一条,正是因为这样,许多动物园会在猩猩生活的场所附近挖一条“护城河”,防止它们逃逸。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所有的陆生哺乳动物,甚至是脊椎动物都是由鱼类演化而来的,它们就是总鳍鱼类,也就是说人类包括其他哺乳动物的最早的祖先其实是会游泳的,但是 为何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会丢掉了这个比较重要的本能呢? 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人类游泳的本能是后来“丢掉”的
人类有游泳的本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信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繁殖,人类的胎儿是在子宫内形成的,而子宫内充满了水,就这样人类的胚胎要在子宫内发育10个月左右,在此期间,人是在子宫内游泳的。
当然,你可以说此时的人不需要自主地呼吸,而是靠脐带来完成气体交换。既然这样,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新生儿吧。
为了减轻分娩时的痛苦,如今比较流行一个分娩方法-水中分娩,而在水中分娩,新生儿是直接产在水中的,而且当婴儿产在水中后,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一脸享受,因为他们默认自己还在子宫里,舒舒服服的呢。
如果你把婴儿俯卧在水中,他们的四肢还会非常协调地做游泳的动作,此时的他们依然没有什么惊慌,这种反应一直会持续到婴儿4-6个月大,这就是 “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
游泳反射是人类新生儿的一种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其实就是本能,所以,游泳其实是人的本能,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是这种本能会在婴儿超过6个月后消失,这种本能的“丧失”会一直持续到我们再次用学习来激活。
人类为何会在后天丧失游泳的本能?
这个问题让科学家们感到头疼,起初人们普遍认为是人类主要在陆地上下水,逐渐丧失了这个本能,但是当科学家们用实验证明了骆驼和蝙蝠也会游泳后,这个说法被推翻了。
因为骆驼可能一生都下不了一次水,蝙蝠更是如此,它们不是倒挂在物体上就是飞在空中,与陆地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更不用说下水了。但下水后,它们依然具备游泳的能力,这确实让人费解。
不过,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人类进化研究所(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s Institute for Human Evolution in South Africa)研究员雷纳托·本德尔(Renato Bender)通过分析和实验找到了真正的原因,问题就出在 人类的形态和游泳的姿势 上。
首先是人类的形态
长颈鹿不会游泳是因为它们的腿部太长了,以至于在水中划水是非常费力的,而人类和类人猿不同,我们的四肢发达,显然不是费力的原因,而问题就在形态上。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头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而在水中,人是要趴在里面的,此时人要努力地让自己的头抬高,离开水面。
这个动作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动物它们站立的姿势,头就自然地在水面之上。
其次是游泳的姿势
大多数动物游泳的姿势就是狗刨式,这个动作其实就是它们在陆地上的行走姿势的正常姿势,这种姿势既能让头保持在水面之上利于呼吸,又能在交替中给它们在水中游动以动力,是个本能的姿势。
但是,人类就不同了,随着逐渐的长大,人类逐渐的站立行走,此时进入水中,手与脚的配合就非常的难了,即便是最简单的狗刨式,也需要人去修正自己的动作,才能学会,所以,游泳姿势与人类行走姿势的差异,也是人类丢掉游泳本能的原因。
总结
确切地说,人类游泳的本能既不是在进化中消失的,也没有消失,因为在人类婴儿期,游泳依然是个本能动作,只是随着人逐渐的长大,会翻、坐、走之后,直立行走让人类与游泳的姿势渐行渐远,所以才“忘了”这个本能,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再次掌握。
你会游泳吗?学游泳时有什么趣事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其实游泳并不是动物的“本能”,只能说是“天赋”。
本能与天赋有什么区别?
本能,原本就能;天赋,原本不能,但有优势。
游泳并不是陆生哺乳动物的本能,所以人类不会游泳是正常的。
游泳是很多动物的天赋,只可惜人类没有这个天赋。
游泳天赋也分几方面。
一是姿势。
绝大多数在游泳时不必特意更换一种游泳的专用姿势,重心没有太大变化,这使得它们很快就能习惯游泳动作,不至于动作特别不协调。
而人类平时是直立行走的,游泳时却要切换一个不习惯的专用姿势,姿势不同,重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动作也容易不协调,游不好。
二是骨骼肌肉的比重。
你知道为什么游泳运动员很少黑人吗?因为黑人比其他人种骨骼的比重高出5%~10%,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小很多,他想好好游泳,得花很大力气先保持自己别沉下去,多了这方面的付出,有着先天的劣势。
同理,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骨骼肌肉比重更高,受浮力更小。而动物要么骨骼比重特别低,要么肌肉比重特别低,受到浮力更大,当然比人游得容易。
三是毛皮的作用。
比如人类进水,抽筋是常事。因为人类没有皮毛的保护,所以下水以后体温比动物下降得更快。同样的,人类的无毛肢体对水流压力产生的刺激也更敏感,受反射的影响,肢体在水中并不能完全活动自如,一下水,手脚不完全听使唤,当然也不能像动物游得那么轻松。
天赋的差距,导致人类平时离水越来越远,长久时间下来,水性也越来越差。
游泳不是本能。很多动物也不是天生游泳,但是动物占便宜,最起码扔到水里以后不像人类那么容易沉下去。
人类就算会游泳,但是天赋吃亏,只能羡慕动物游得那么轻松了。
大部分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不会游泳的下意识会远离水源,几百万年后,不会游泳的人会越来越少
因为人是鱼进化而来,既然嫌弃鱼类,选择做人,一定抛弃鱼的强项游泳,以步为主了!但是人学泳最易,也算是返祖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