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家日媒发声:不采取重大经济刺激措施,中国也能渡过难关。中国经济在疫情封锁结束后开始强劲反弹,最近几个月的软复苏与我年初的预期基本一致,也符合中国政府5%的适度年度增长目标。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疫情期间采取的需求刺激措施要温和得多,而且,主要以定向救济的形式提供政策支持,因此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有限。有机的经济驱动力目前正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步伐。
其中一个主要趋势是房地产行业的放缓。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扩张后,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销售萎缩,投资缩水。这反过来又抑制了从建筑材料到家居用品等产品的需求。该行业目前正处于整合期。
有人悲观地认为,这次房地产下滑注定会使中国经济在未来数年陷入停滞,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与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同类房地产市场放缓相比,这次下滑发生在较早的发展阶段,其影响更容易被消化,因为中国仍有其他经济驱动力正在崛起。
事实上,尽管受到房地产行业的拖累,制造业的整体产出已经回到了大流行前的趋势水平之上。疫情之前的整顿削减了过剩产能,加速了资产负债表的清理,在此帮助下,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自大流行以来每年增长约10%。
数字化、供应链升级和清洁能源转型是中国工业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例如,在中国去碳化目标的推动下,近年来电力和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金属生产商和资本设备制造商产生了溢出效应。
从外部来看,虽然自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需求有所放缓,但中国继续扩大贸易网络,升级产品结构,以抵消经济放缓的影响。
制造业具有韧性,不过服务业却较为低迷,这表明最新的大趋势所带来的好处尚未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因此,就业增长疲软,影响了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商业服务业复苏缓慢,一直低于疫情的趋势水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最近的监管变化。
鉴于复苏疲软,一些观察家建议,政府应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因为他们担心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即私营部门去杠杆化可能导致需求减弱的自我强化循环。
但是,对重大刺激措施的关注很可能是错误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似乎不太可能发生。虽然借贷放缓,但家庭杠杆率一直保持稳定。限制消费的是收入增长,而不是去杠杆化压力。虽然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在去杠杆化,但金融资源仍在流向企业部门的生产领域,整体商业投资正在扩大。
更多的债务也无助于支持高质量增长或经济升级。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的高信贷密集度相比,新经济和服务行业通常处于净现金状态,更依赖于股权而非债务融资。对于这些行业来说,增长前景、监管环境和获得奖励创新的金融工具可能更为重要。
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周期上升的交汇点,新的驱动力不断涌现,但影响并不均衡,与此同时,债务推动的房地产繁荣正在降温。前者将支撑未来几年的持续增长。
目前,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通过改革来促进上述过渡,释放新动力的增长潜力,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缓解出现的阵痛。广泛的需求刺激并不能解决问题。
即使没有大规模的需求刺激,我预计经济的逐步复苏仍将继续。制造业扩张仍将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柱。旅游业和运输业等活动的进一步正常化,以及全球制造业衰退的触底反弹,也将有助于周期性情况的改善。
近期政策的重点可能是支持消费和管理债务风险。与政府相关的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的债务,在大流行病期间有所上升。今年,政府已将注意力转向财政节约和债务稳定。
虽然我预计政策不会大幅放松,但财政政策应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支持性,以缓和经济下滑。这也将有利于稳定债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和金融改革对降低地方债务风险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在需求和债务管理之外继续进行改革,对于维持经济转型和使逐步复苏走上强劲的中期道路至关重要。政府重申了改善商业环境和支持私营企业的承诺。
促进服务业增长的政策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支持就业和收入,扩大新兴产业周期的收益。
2023/07/2417:01日经英语新闻中国建设银行国际部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兼宏观研究主管李翠

中国经济专家日媒发声:不采取重大经济刺激措施 中国也能渡过难关 中国经济在疫情封锁结束后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