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关工委五老人员是指哪些人和石嘴沟村的石嘴沟村发展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工委五老人员是指哪些人和石嘴沟村的石嘴沟村发展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关工委五老人员是指哪些人
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属于未成年范畴,五老:“五老”志愿者指的是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授、老专家、老模范。十大员工:计生服务员、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协管员、安全员、综治协管员、残疾人协管员、协管员、食品安全协管员、燃气安全协管员、党建协理员等。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关工委),于1990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关工委是以组织老同志,来进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中国关工委主任由党中央任命,全国各省市县区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都设立了关工委组织,全国各级各类工作组织105万个,人员1367万人。关工委五老是指: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关工委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于1990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关工委是一个以组织老同志关心下一代为宗旨的群众性组织。中国关工委主任由党中央任命,全国各省、市、县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均设立了关工委组织,全国各级各类工作组织105万个,人员1367万人。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2010年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活动上,将“五老”精神概括为忠诚奉献、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五老”是关工委的根基,因此,必须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把“五老”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关工委建设的关键环节,健全基层关工委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治、威望、经验、时间和亲情五大优势。扎实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展资料:“五老”精神意义:忠诚敬业。忠诚,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贯穿于人们的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之中,其原意是真心诚意、尽心竭力,也就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敬业是广大“五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关爱后代。关爱后代是“五老”精神的本质特征。关爱的核心是爱人,全省89万“五老”对青少年的关爱是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传统“爱人精神”的时代升华。者最重要的不仅是传递,更需要唤醒心灵,更需要能够以朋友的身份走进青少年的情感世界。老同志不仅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而且对孩子们满怀深情和爱心,舐犊情深。务实创新。当今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又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到处充满竞争,各个领域都面临机遇和挑战,不仅有经济的而且有的挑战,下一代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更要务实创新。无私奉献。广大“五老”退而不休,为了下一代不顾年高、不计报酬、不图回报的无私行动,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不是依靠强制,更不是依靠物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敬业奉献,这种奉献始终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和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
石嘴沟村的石嘴沟村发展
从昔日的吃粮靠救济、住着茅草屋,到今天的住上小楼房、生活奔小康,无论过去的艰苦岁月还是如今的幸福生活,都在石嘴沟村老一辈人的心灵深处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嘴沟村群众居住的几乎全是土坯房和茅草屋,吃粮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救济,生活苦得像黄连水。白长生的老伴回忆说,那时候,他们家的土炕上连一张像样的凉席都没有,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还能住上小楼房,全靠了党的好政策啊。
二十世纪中后期,省委、省政府把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摆到了自然条件严酷的特困村。石嘴沟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同样深深地牵动着各级的心。1994年,原定西地委、行署把全区扶贫攻坚现场办公会搬进了漳县大草滩乡的石嘴沟村,时任地委书记的刘生荣和县委书记的王永泰在那次会上动情地说,解放40多年了,石嘴沟村群众的生活还那样贫困,让人心酸,说不过去。随后,地县相关部门为石嘴沟村群众的脱贫展开了一系列的帮扶工作。1998年,漳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妇联定点帮扶县。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顾秀莲专程到漳县视察,当她深入到大山深处的石嘴沟村访贫问苦时,也为这里群众的脱贫问题而深感揪心。在以农舍作为教室的石嘴沟村小学二年级教学点,顾秀莲看到10多个孩子由于教室狭小、课桌凳奇缺而趴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时,当即拿出自己的3000元钱,捐赠给了这所贫穷的山村小学。1999年9月1日,由全国妇联捐资20多万元修建的石嘴沟春蕾小学正式开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彭佩云带头捐款2万元,并亲笔题写了校名,顾秀莲题写了“自强自立、勤奋上进”的校训。今天的石嘴沟春蕾小学,已经发展为拥有教师9名、学生220名的完全小学,朗朗的读书声成了这块曾经饱受贫穷折磨的土地上最悦耳、最动人的旋律。
山大沟深的石嘴沟如何趋利避害、脱贫致富,县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石嘴沟村“养好牛和羊,栽好地膜药,修好出山路,办好村小学”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1999年初春时节,县政府确定由原漳征牧场牵头,在石嘴沟村率先进行小额信贷“扶羊还羊”扶贫模式试点,一次性向全村60户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羊422只,种公羊17只,平均每户投放母羊7只。依据协议,两年后只要养羊户还给牧场14只羊羔,投放的7只基础母羊就全归农户所有。10多年过去了,“扶羊还羊”这一崭新的帮扶模式已经在贫穷的石嘴沟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44户,大家畜存栏1500头(匹),羊只存栏近3000只,能繁母猪300多头。胯下骑着摩托车,嘴里哼着山曲曲,赶着牛羊奔小康,现如今成了石嘴沟村新一代牧民们的时尚生活。
地膜当归种植是石嘴沟村的又一大优势产业,从1996年开始,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就深入石嘴沟村,手把手指导帮助群众种植地膜当归。10多年前,全村地膜当归种植不足30亩,这几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200亩左右,当归价钱好的2007年,收入3万元左右的种植户占了全村总户数的一大半。依靠地膜当归和畜牧业,石嘴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多年前的不足400元提高到现在的1989元,全村330户群众拥有农用三轮车316辆,摩托车243辆,家家有彩电和移动电话,昔日的茅草屋和土坯房变成了一座座瓷砖贴面的大瓦房,有11户还建起了漂亮别致的二层小楼房,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