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许多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不同意中国政府的观点,但政府是对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不断地灌输着关于中国经济衰退的评论。仅举一例,《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凯瑟琳-兰佩尔最近撰文称,中国经济已陷入"困境"。兰佩尔并非孤例。在她撰写专栏的前后,《华盛顿邮报》召集了多位撰稿人,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困难背后的原因。
它在挣扎吗?正如本专栏总是羞怯地承认的那样,要衡量一个街道的"GDP"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了。此外,经济体不是可以测量体温的圆球,而是人。这里的推测是,衡量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标准与美国国内一样具有误导性。美国和中国的经济都充满活力,不可能被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所追踪。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股票指数并未出现任何实质性的修正。无稽之谈?完全不是。中国是美国公司的巨大市场。最近,苹果公司市值损失2,000亿美元,而中国官员只是威胁有限度地禁止销售iPhone,读者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苹果公司在中国销售了大量iPhone,但投资者却对此表示紧张。苹果公司并不孤单。如果中国经济疲软,我们将通过美国股市的疲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这就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中国经济如此疲软,为什么市场指数中没有显示出后者?原因何在?也许可以从中国政府本身找到答案,而政府正是许多美国学者眼中所谓中国经济萎靡不振的根源。
《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称,政府的强大权力"正在拖延中国应对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放缓"。虽然"负责日常经济事务的官员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召开日益紧急的会议,讨论如何应对不断恶化的前景",但政府显然满足于无所作为。用《日报》记者魏玲玲和谢一凡的话说,尽管"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建议采取更大胆的行动",但政府"似乎对支持更多的刺激政策不感兴趣"。可以说,政府是明智的。
更妙的是,如果本杰明-安德森还在,他会为中国政府的不作为欢呼雀跃。安德森在其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杰出著作《经济学与公共福利》中明确指出,"大萧条"之所以"大",是因为在应对经济疲软时,政治阶层僭取了修复经济的权力。这就是你所说的大萧条。
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和政客,以及现在的中国经济学家和政客都不知道,"衰退"是经济复苏的标志,因为不良投资被废弃,处境不佳的员工被辞退,以便他们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当错误被迅速纠正时,"衰退"就是经济复苏的标志。对抗"衰退"就是对抗复苏。刺激经济"不是让个人和企业自我修复,而是让错误的想法发酵。20世纪30年代,如果没有"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就不会有大萧条。只有繁荣,就像哈丁总统在应对1920-21年更大的经济衰退时无所作为一样。无所作为造就了"咆哮的20年代"。明白了吗?
政府现在什么都不做,理想情况下是让中国人有可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让经营良好的企业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物质和人力资本。这一切都说明,对于经济增长的原因,政府可能比经济学家知道得更多。顺便说一句,股市也是如此。
约翰-塔姆尼 2023年9月17日福布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