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为什么不准正月剪头发源自何时和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来源于哪里怎样出现的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不准正月剪头发源自何时和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来源于哪里怎样出现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不准正月剪头发?源自何时?
正月不剃头是指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正月,为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古六历都是农历,其中的夏历在汉武帝时代起流传至今。农历是阴阳历,两种正月不同,阴历正月是起于初一,而夏历的阳历正月即寅月的首日是起于立春后的该日,是论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最早的正月是节气建正,因此,最早的正月是阳历(节气历)正月,历法建正里的夏历建寅是立春日开始。
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来源于哪里,怎样出现的
正月不剃头是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源于1644满清统治者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剃发易服;满族向汉族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不从者斩的手段,施展逼迫改穿满族服饰,改剃满族金钱鼠尾野蛮发型;由于汉族早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且长久以来受儒家和孝道的影响,《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而满族的发型与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结果可想而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的强烈反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开始抵抗,汉族志士的英勇壮举彻底激怒了丧心病狂的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令人发指的满清大屠杀使汉族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泯灭人性的大屠杀使汉族三分之二人口被灭绝,四川几乎绝,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以湖广填四川,满清统治者的丧心病狂让中日战争中的日本极右翼分子都不得不叹服;明亡后,于每年一月坚持不剃头,号称“思旧”,讹传为“死舅”,亡国子民心怀故国的无奈之举。历史典故
传说一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传说二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强迫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强迫剃发,都留“金钱鼠尾”了。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