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江华火车站长鼓图片和江华火车站广场图片,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江华火车站长鼓图片和江华火车站广场图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有哪些旅游景色


江华瑶族自治县
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有:佛爷岩

阳华岩
、寒亭暖谷
、西佛古桥
、浪石寺、
狮子岩

不老泉

秦岩

豸山
古寺
、瑶族图腾园

秦岩旅游风景区

黄龙山
原始森林区
、江华火车站广场

盘王殿
、码市
大龙山

大圩镇
宝镜古居、
姑婆山
等。


返回目录

江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长江八景”说源于宋代,当时人类活动集中在灵溪以西,所以八景并不包含在灵洞更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中。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大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江华的景观也在延伸。比如大瑶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比如穿岩幽处、天河瑶池、山治凌云、西佛宫秀等八大景点。拥有迷人旅游资源的姜华,期待着更多的人了解它,开发它。

一:华阳赢了

?华岩位于县城以东五公里的竹园寨村辉山脚下。洞口朝东,洞内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下的缝隙里流出一股清泉,泉水清澈见底。绛县之名,因唐代县城在阳化岩河边而得名。因为风景的成功,历代文人墨客在岩壁上留下了40多首诗词和题词。其中,最著名的石雕是华阳雁鸣(有序)。这是唐代大文学家袁捷在公元766年被任命为道州刺史时写的。在文中,他称赞道,“我在山中游历了几十年三十年,见过春石,如杨花树,与众不同,可以为家。”他还说:“九疑万峰不如华阳”。碑文由当时江华县著名书法家屈用隶书、小篆、大篆书写,刻在岩壁上。因独特的风景、独特的诗词、独特的人物而闻名1200多年。现在是江华县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寒亭秋色

?寒亭位于县城沱江镇东南约两公里的老县城蒋家山上。它是由唐朝的县令屈建造的。地势险峻,景色秀丽,水石相映,别具一格。亭子建成后,著名文学家袁捷来到江华参观。因为他觉得那是“盛夏酷暑必凉,热气腾腾必凉必安”的地方,就把它命名为“寒亭”,并在亭背石上写下“寒亭”。每当秋高气爽时,向亭内望去,便见“梯田无中生有,下面对着长江,云雾参天,顶极高”。充满了气象,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明朝的滕到此游览,写了一首诗说:“干坤造乱,洞口幽。”在云山,微风永远持续。“由于年久失修,寒亭已毁,但旧址上仍有几十处摩崖石刻。

三:温暖的山谷和春天。

?暖谷又名朝阳谷,与寒亭同山。位于寒亭之西,相距仅几十米。这里的悬崖被幽静的森林包围着。即使是九年的冬天,游客进入山谷依然感觉温暖如春。宋志平四年(1067),江华县令姜奇,初春与人在一座凉亭中游历,发现亭旁有一个洞。在山洞前,感觉一股暖流赶走了冷泉,很神奇。于是我命人把洞拓宽,命名为暖谷。绥江花景区。历代都有诗句镌刻在谷壁上,说“四季新陈代谢咸,此处迎君,非正常。”“但愿世界上没有冰冻,有这样和平的生物。”

四:浪石分明。

?此景位于原鲤鱼井乡政府驻地县城南郊。唐天宝元年(724),在此建施琅寺。相传宋代蒋永雄访谷而去石化,身体还不错。在明朝,这座寺庙被士兵摧毁了。寺庙旁边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方有一座石拱桥,小溪在桥下汇入小水河。小溪中,还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喷涌而出,泉水清澈见底。如遇雨季,周围溪水浑浊,泉水独清,溪泉相通,故名“施琅刘清”。现在泉水被当地人打造成石井(即“鲤鱼井”)。石井周围古树成荫,环境优雅。走在炎炎夏日,凉风习习,沁人心脾。这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五:怪兽空明。

?在县城东南两公里的鹊塘村,与寒亭暖谷相隔的田野上,有一座高仅50米的石山。在这座山的东面和南面有两个相通的洞穴。南洞叫怪兽岩(又名狮子岩),东洞叫 洞,被称为“怪兽 ”。七堰口的原浮石,状如卧狮。空洞中挂有石乳,冬冬有声,当地人称之为“石鼓怪声”。自宋代以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无数碑刻。其中有南宋《怪兽岩》石刻《狮子岩诗》。石面打磨光滑如镜,书法古朴,流畅美观,堪称石刻上品。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此地,称“此景三湘绝”。

第六名:席辉守御

大路铺镇下塘村附近有一处“神仙泉”。因溪中盛产兰花,香气浓郁,为文人墨客所珍藏。它叫惠西。传说泉水经乳果糖软膏染色,清澈甘甜。适合喝大米,人经常喝可以长寿。唐朝张子厚就住在这里,八十岁,和庄一样年轻,封为惠溪翁。当时大文豪袁捷闻其名来访,题《还溪翁》:“万顷长松围草堂,怪石冷泉近檐。......小溪和石头下面有很多泉水,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屠应石于水,而归当时之溪。......不要害怕深山和僻静的地方。罗浮还有葛仙翁。”当地人经常喝回小溪,附近有很多长寿的老人。因此得名“席辉守御”。

七:秦言深处

?秦岩在白芒营镇秦岩村秦山脚下。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文人投靠岩中,故名“秦炎”。面对岩石有一石犀,俗称“犀牛吸月岩”。岩腹有一条阴河流过,离岩口数十米,称为百步险。这个洞穴大约有五英里深,当它深入时,它突然变得清晰,可以容纳数百人。洞内有各种各样的岩浆钟乳石,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象,如犀牛望月、八仙浮海、狗看腊肉、马鹿捧花、老鼠偷桃、马取水、无字天书、青田玉柱、杨梅登陆、金山玉岭等。,其中最著名的,被称为“秦岩十景”,尤其是“神仙场”是奇特的,比瑶池仙境更好。历代碑刻很多,洞口有“秦炎”二字。据说是汉代大文学家蔡邕写的。

八:武林南屏

?陆口镇秀屿塘村一带,毗邻广西贺州市,是江华县的西南门户。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又高又危险,像一道屏障。南与苍梧山相连,故称“雾灵山屏”。巍峨的姑婆山雄伟壮丽,峭壁空空,峰峦连绵。可以俯瞰广西的中山、富川,本省的宁远、道县。俯瞰江面,山、海、天尽收眼底,视野极其开阔。明代道州太守韩曾作诗说:“南门山多,海阔天空。屏障是三湘雄万仞,大道通百越,方圆千里。”清代诗人滕曾有诗云:“因爱青山,开屏阔天。平分楚、粤,两地倚长城。”

返回目录

江华县旅游景点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正南端,南岭北麓,潇水源头,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金三角。这里人文荟萃,文物古迹甚多、群峰竞秀,生态优良,风光绮丽,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江华县有哪些旅游景点呢。
潇湘源水利风景区
潇湘源于2013年被评为 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287平方公里,主要由潇湘源滨河风光带、涔天河水库旅游度假区、黄龙山原始森林区和大龙山生态旅游区四部分构成,是生态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瑶族 、水利资源相结合的综合观光景区。
豸山凌去
豸山位于县城沱江镇东面,屹立于潇水之畔,“峭壁摹空,悬崖俯流。”因山形似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兽(豸獬)而得名。沱江镇作为江华的县城已有近550年的历史,豸山这一风水宝地也就成了豸山寺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距今四百余年。豸山寺有两个独特的地方,一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建筑格局。古代这一片建筑依次是佛教的豸山寺观音阁、道教的吕祖阁、儒教的文昌阁,一字排开,连为一体。
_掏醯_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瑶族人民每到一地都要建立盘王殿,以纪念先祖。江华瑶族进入县境后,曾立有数座盘王殿,但风雨剥蚀,早已毁坏。后来根据瑶族人民的意愿,将原建于姑婆大山中的盘王殿迁建于县城沱江镇。迁建的盘王殿,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平头岩公园内,地势依序为低、中、高三级,与平头岩相对应。盘王殿坐北朝南,为混凝土仿古式建筑。
江华涔天河 湿地公园
湖南江华涔天河 湿地公园地处湖南西南端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中部靠西北方向,是我国南方区域最具独特性的 湿地公园;是我国南岭山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是永州市首个 湿地公园;是具有浓郁瑶族民俗风情的 级湿地公园。
宝镜村古建筑群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是一个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名录》记载,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镜,可食饮,又能灌田,故名宝镜。”据宝镜《何氏族谱》记载,宝镜先祖何应棋,怡情山水,性喜遨游,于清顺治年间由道州溯沱水、冯河而上,见该地风俗淳厚,土肥水美;遂挈家人于此建宅定居,繁衍生息,距今353年。

返回目录

湖南江华县旅游景点介绍 湖南江华县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返回目录

瑶鼓咚咚舞蹈多少人跳的

世事沧桑成瑰宝,群艺非遗重传承。

——赵明华

01江华火车站前铜铸长鼓-2.jpg

走进“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处处可见长鼓的影子:沿公路从湖南、广西、广东三个方向进入江华,最醒目的标志就是路两边高竖的瑶族长鼓雕塑;进城主干道瑶都大道旁的路灯都是一个个小长鼓造型;进入县城沱江镇,在最繁华的阳华路-江华大道三个地段:中心花园、寿域路口、火车站广场,分别矗立着三座以长鼓为主题的城市雕塑:《长鼓神韵》《瑶韵》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铸长鼓……长鼓声声,飘荡在瑶山蔚蓝的天空,唤醒一个民族的 自觉、自信与自强。

长鼓是瑶族 的标志性符号。本土 学者说,要真正了解长鼓,还得到山里去。

日前,在江华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忠林、盘艳明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江华大圩镇文明村,探访瑶族长鼓舞传承人赵明华老人。

03-2.jpg

长鼓之乡话长鼓

文明村是一个瑶汉杂居的小山村,坐落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群山之中。地方文献记载:“村庄山岭围绕,好似围篱,因而得名‘围篱’,后雅化为‘文明’。”走进村寨,四望皆山。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传统 能够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赵明华的家在一个山坡高地上,进门就见堂屋上首神龛上供着一对颇有些年头的长鼓。赵老说,这对长鼓伴随他30多年。鼓身被摩挲得油光发亮,依稀可辨他早年用毛笔写的瑶家迎客歌:“抬头得见贵客到,手拍长鼓门外迎。三生有幸龙华会,接入龙华共取经。”村里还保存着一对上百年的长鼓,是他已过世的师傅,有“长鼓王”之称的李根普传下来的。

赵明华今年78岁,是瑶山里土生土长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退休前几十年工作生活半径没有超过10公里。他所在的大圩镇是“长鼓之乡”,逢年过节有打长鼓的习俗。他从小受环境熏陶就会打长鼓,后来正式拜师向李根普学艺,成为新一代“长鼓王”。2008年,江华瑶族长鼓舞列入第二批 级非物质 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赵明华被命名为第三批 级非物质 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竹林掩映的屋前坪,赵老跟记者聊起瑶族长鼓的来历:传说瑶族始祖盘王晚年一次到山里打猎,追野山羊坠崖死在空桐树下,他的子孙就用山羊皮和空桐树做成长鼓,在祭祀时反复敲打,以示不忘祖先。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了独具瑶族特色的民间舞蹈,不仅乐器制作取材于大山,长鼓舞基本动作中大多也反映出山居民族的特点,如金鸡展翅、山羊反臂、画眉跳笼、古树盘根、扫地梅花,还把打猎、砍树、盖屋、打糍粑等场景融入舞蹈动作,非常贴近生活,广受群众喜爱。附近村寨每当过节、贺寿、盖新房、庆丰收、祭盘王等庆典礼仪时,都要请赵老师带他的徒弟们去打长鼓。

在记者查阅的零星史料中,历史中的瑶族长鼓若隐若现:瑶族“圣经”《评皇券牒》云:“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臂,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歌唱不绝。”宋诗《踏盘曲》曰:“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云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在更早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吟唱:“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张劲松结合长鼓舞、伞舞和瑶族织锦中的八角花纹研究认为,长鼓起源与太阳树神话相关,反映了太阳崇拜与盘王祖先崇拜的复合。本土瑶族学者周生来研究认为,瑶族长鼓舞起源于瑶族宗教祭祀,是瑶族宗教祭祀中的重要仪式、重要器具和瑶民社交的重要方式,凝聚了民族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 内涵。一支长鼓,凝结着瑶族的集体记忆和族群认同。因此,在湖南江华,广东连南、连山,广西富川,金秀等瑶族县,瑶族长鼓舞都是 级非遗项目。

07-2-2.jpg

长鼓声声走四方

在瑶山里,瑶族村寨过节时打长鼓,跟汉族的耍龙舞狮一样,图个吉祥喜庆。文明山的长鼓在湘桂边界一带的村寨中一直都颇有名气。赵明华说,解放前他师傅每年过春节都去附近寨子打长鼓贺年,每家都有红包给,毫子拿了一路。正月初一带着长鼓出去,到十五还回不来,极受欢迎。后来破四旧被视为封建迷信禁止过较长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长鼓舞习俗再度恢复和兴起。1988年,他和师傅去郴州一个国际瑶族 研讨会表演长鼓舞,有个美国人出价两万美元要买他们手上那对百年老鼓,他们没有卖。他师傅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卖不得。2001年,中央民族歌舞团瑶族舞蹈艺术家赵湘在北京举办《我从瑶山来》舞蹈专场演出,专程请李根普、赵明华师徒上台表演了一段长鼓舞,让古老与时尚同台对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较大反响。

在家乡当乡村教师期间,赵明华工作之余留心搜集散落在民间的长鼓舞和瑶歌资料,整理出长鼓舞72套基本动作,收集长鼓舞曲2000多首。20世纪80年代,江华 馆对李根普、赵明华等民间艺人传承的长鼓舞继续收集整理,编辑成《江华瑶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成为规范教程。成为 级非遗传承人后,赵明华比他退休前更忙了。近年来,随着江华打造“神州瑶都”品牌,以及 对民族 的日益重视,赵明华经常应邀到县内外甚至省外去登台表演,乐此不疲,每年参加表演上百场。

在赵明华家堂屋的墙上,贴着几张很显眼的红纸,上面是他自己写的十来首瑶歌歌词:“多谢各级党政府,谢党光辉照寒愚;诚心做好传承事,天缘有幸再来游。”“海峡两岸紧相连,炎黄子孙一脉承。咫尺天涯初相见,且将长鼓诉亲情。”……这是他赴北京、台湾等地传播长鼓舞 归来的心声。2012年1月,赵明华父子应邀参加在台 中市创意 园举办的两岸非物质 遗产交流活动,把瑶族长鼓舞的魅力传播到海峡对岸,增进了民族 交流。归程中,赵明华在双牌大山遭遇意外车祸,头部受伤昏迷住院抢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现在脑袋上还有明显的凹痕。出院后,他仍然一如既往热心地传播长鼓舞,只是很少上场了,更多地是去指导教学或担任长鼓舞比赛评委。他说:“现在年轻人跳的长鼓舞,很多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应当先学好传统长鼓舞,这才是长鼓舞的根啊!”

10欢乐长鼓.jpg

千年传承有后人

30多年来,赵明华在自家老屋前的晒谷坪上开办“长鼓舞课堂”,除了教会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组了个家庭长鼓舞队外,村里的年轻人只要愿意学,他就无偿地教。几十年下来,教的徒弟不少,但村里打长鼓的还是不多。“好多都出去打工去了,说打长鼓又不能当饭吃,沉不下心来学。”赵明华有些失落地说。

他回忆原先跟师傅学艺的经历:“我们拜师要烧香化纸请盘王的,还要给师傅打红包,多少随意,但心要诚。师傅口传身教,没有书可学。考技艺时要到八仙桌上跳,在桌子上换位拜四方,既要打出风度,又要保持平衡。以前传男不传女,现在改革开放男女平等了,我们男女都教,这个可以跟盘王解释清楚。只要想学的我都教,要把它一代代传下去。”

长鼓舞列入 级非遗项目后,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赵明华把自己的传承基地从家乡文明村延展到大圩镇乃至全县,还经常应邀到县民族艺校授课教长鼓舞。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赵旺生和赵能文走上了两条不同的传承之路。在大圩镇二小当老师的大儿子赵旺生,除在学校传承原生态的长鼓舞外,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自编长鼓操,既保留长鼓舞精髓,又更易懂易学易传,在瑶山各个校园之间广泛传播。而三儿子赵能文则组建了一个民间演艺团队,长鼓唢呐和洋鼓洋号“混搭”出瑶歌瑶舞的新感觉,并通过微信推广传播,在附近乡镇很吃香,隔壁广西的各乡村遇红白喜事也经常邀请他们去表演。

2016年,在江华对口扶贫的中南大学成立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成功入选 部首批中华传统优秀 传承基地。通过向赵明华等传承人拜师学艺,中南大学师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研制了120余件长鼓文创产品,创编了长鼓舞广播操。2019年3月在长沙校园里,千名中南学子同舞长鼓操,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展示出了传承的力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目前江华长鼓舞爱好者已达数千人,除县民族歌舞团外,县瑶族长鼓舞协会、尤棉歌舞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鼓舞盛世》《瑶池鼓韵》《长鼓广场舞》等自编节目在日常群众文体活动及县内外 交流展演中频频亮相并获奖,还将瑶族长鼓舞推向了北京、厦门、香港、澳门……

回到县城,记者在江华火车站前广场,凝望广场正中巨大的铜铸长鼓,背景是连接山里山外的火车铁轨,远景是巍峨的大山,仿佛听到鼓腔里传出雄浑的声音,久久地回响在南岭大地上。长鼓正下方的基座上,镌刻着一个古朴的图腾印,和曾任江华 的瑶学专家李祥红所作《瑶族长鼓铭》,诉说着这个山居民族的心音:

擎天一举,南岭之麓。敬拜长天,俯瞰大地。昂然精神,庄严圣物。聆听之,远古韶音神韵;仰望之,当今梦想 。黄河起步,风雨兼程。过了一山又一山,进取一步又一步。斩除羁绊,冲破闭塞。万众一心,奋发激昂。瑶歌声宏,长鼓劲舞。欣欣向上,生生不息。神州一片和春,瑶山万载瑞祥。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