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苏轼《食荔枝》原文和《食荔枝》的全文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轼《食荔枝》原文和《食荔枝》的全文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食荔枝》原文
宋代苏轼《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释义: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作者简介: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赏析: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食荔枝》的全文是什么?
《食荔枝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做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食荔枝二首》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一作:不妨)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苏轼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译文:海上的先人穿着绛红色的罗襦裙,红纱后面是白玉一般的肌肤。不需要等待妃子一笑,(荔枝的)风格、气度就已经像倾国倾城的女子一般了)诗文中表现了对岭南风物-荔枝的热爱之情。
《食荔枝》就是在苏轼流放岭南地,尝到荔枝味后所作的‘荔枝诗'中的一首。
前两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是对岭南环境做一个大概描述,罗浮山四季如春,气候温暖宜人,正适合杨梅、荔枝这种热带水果生长。后两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脍炙人口,苏轼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东坡先生仕途不得意,不得已咽下满腹苦水,在岭南过起了田园生活,这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避世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荔枝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