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您是否对为什么是国事而不是国事_国是与国事有关吗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为什么是国事而不是国事_国是与国事有关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国事与国是
有人把“国是”和“国事”的区别归纳为四条:(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 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 事务;而“国是”则专指 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 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 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 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我昨天写的那篇文章,内容主要是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的言论,两会是商讨 政策的会议,代表委员们的言论也谈的是 的政策,所有,我题目用《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是》应该是没有问题,而强国博客的编辑们把它改成《蜀狂:看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事!》反到是有些问题.
本文参考资料:
①《“国事”与“国是”》.
②《“国是”还是“国事”》.
国事”不能代替“国是”
国是与国事的区别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事”与“国是”都有词条,但前者专指“ 大事”,是比较具体的指称,而后者仅做书面用语,意为“ 大计”,是比较宽泛、广义的指称。因此“共商国是”一词中的“是”是不能用“事”来代替的。“国是”是传统汉语中专指 大计、 政策方针的专用词汇,是正规的书面用语,语境庄重、严肃,例如,“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 ——《后汉书.桓谭传》;“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 ——《老残游记》,而“共商国是”这样的词汇则是固定的,不能写成“共商国事”。
“国事”指 事务,也可泛指一切跟 有关的具体事情,如:“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红楼梦》。
从字面意思上看,“国是”的“是”字,其含义从一般意义上引申而来,有“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层意思,而“国事”的“事”字则仅指客观具体的事情。从语境上理解,“国是”为 政策方针等重大的决策,而“国事”则是比较具体的事务,由此“国是”与“国事”孰重孰轻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