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天,王毅外长应约与韩国外长朴振通话,通话持续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根据外交部发布的通稿,这次对话的整体基调,是比较积极的。王毅外长对中韩关系强调的一些重点注意事项,朴振都给出了比较正面的回应。

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称呼后,王毅外长接到电话,韩方口风明显变软

【韩方发布的照片,据说这次对话持续了1个多小时】

不过,过去这段时间以来,中韩关系还是比较低迷的。主要是因为尹锡悦政府搞意识形态外交,无原则地迎合美日,在台海问题上发表挑衅言论,导致了一系列外交风波。韩国之前的态度,一度十分强硬,但现在却主动与中方联系,说了不少好话。这种态度上的变化,显然与当前的半岛局势,有一定联系。尤其是朝韩关系,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这几个月,朝鲜方面,开始频繁使用“大韩民国”去称呼韩国。几天前,朝鲜领导人在一次讲话中,也用了这么个称呼。要是换在以前,韩国还觉得这是朝鲜在表示尊重,但在朝韩关系的视角下,尊重有时候也意味着疏远与见外。毕竟,当年朝韩可是一致同意,双边关系很特殊,不能用简单地用国与国关系去定义。

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称呼后,王毅外长接到电话,韩方口风明显变软

【朝鲜方面开始用“大韩民国”称呼韩国】

换句话说,当年朝韩没人觉得,双边关系有外交性质,更多是民族内部事务,也算是为日后半岛统一做政治上的准备。所以朝鲜那边,过去一直是称呼韩国为“南朝鲜”。而英文语境下,朝鲜和韩国,都是“Korea”,只是分成了南北而已。现在朝鲜方面不打招呼就换了称谓,是不是对北南关系的立场,开始出现了转变?

这就引起了韩国方面的不安,各路媒体都在分析,朝鲜这时候改变称谓,究竟有什么用意。但是现在就半岛这局势,韩国估计也很难跟朝鲜方面取得联系,当面求证,只能另想办法。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毅外长应约与朴振通话,谈完中韩关系以后,又聊到了半岛问题,这就让人浮想联翩了。

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称呼后,王毅外长接到电话,韩方口风明显变软

【在中韩关系中,朴振一直是个扮白脸的角色】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朝鲜对韩国的措辞一严厉,甚至领导人都不用“南朝鲜”去称呼韩国了,韩国对中国的口风,突然就软了。说明是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让韩国有了危机感。他们也明白,和朝鲜对话的同时,中国这边的态度才是关键。韩国如果一味地迎合美日,在施压朝鲜的同时,也是给美国的印太战略做嫁衣,变相挤压中国的安全空间。几个月前,韩国总统尹锡悦还把台海问题和半岛问题相提并论,这就严重触及了中方的底线。这段时间,中俄朝围绕半岛问题的联动态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做给韩国看的。

目前看来,这个信号,韩方应该是接收到了。在通话中,王毅外长就讲,韩国方面,要加强战略自主。朴振就回应说,韩国无意脱钩,不搞什么“去中国化”,期待中韩开展密切高层往来。如果韩国能落实这些表态,中韩关系的基本面,就不至于受到不可逆的损伤。韩国也还有机会,去挽救自己的外交形象,以及在中方这里的政治信誉。

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称呼后,王毅外长接到电话,韩方口风明显变软

【尹锡悦政府无底线地迎合美日,让中韩关系有所倒退】

另外,我们之前讲过,韩国仍然有在中美之间两头下注的想法。所以借着这次通话,朴振还想向中方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美日韩合作,与中韩关系并不矛盾。但究竟矛不矛盾,不是韩国单方面说了算的。

因为韩国在安全上,完全依靠美国,考虑到现在中美的竞争态势,这势必会限制中韩关系发展的空间。此外,小国心态,也让韩国在特定领域,对中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束手束脚,给双方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然后对中朝关系,韩国这边也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关键的,还是韩国的外交政策,实在太不稳定了。王毅外长上来就讲,中方对韩政策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言外之意就是,韩方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受第三方影响太严重。中韩关系是这样,半岛问题也是如此。

朝鲜领导人对韩国换称呼后,王毅外长接到电话,韩方口风明显变软

【美韩同盟,构成了韩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框架】

文在寅时期的外交政策,专注于稳定美韩同盟,推进朝韩接触,维护中韩合作,没有特别显著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尹锡悦上来后,就换了个打法,以价值观导向为优先。先是把日本也拉进半岛问题,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同时调整对华战略。

长期来看,美韩同盟,以后可能是美日韩同盟,将成为韩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框架。所以在在半岛问题这块,韩国主要还是仰仗美国,对极限施压有了路径依赖。但中国一直是主张对话,而不是做一些损害互信的举动。这种分歧,短时间很难解决,也限制了中韩改善关系的空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