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全效学习 八年级上册 一单元测试卷 答案和杜甫草堂漫笔 答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效学习 八年级上册 一单元测试卷 答案和杜甫草堂漫笔 答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全效学习 八年级上册 一单元测试卷 答案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chù立______②呜yè______③xuàn________丽④liáo________亮
2.下列词语中有的有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调虎离山千锤百练苛绢杂税酣然入梦
踉踉跄跄围追堵接花天酒地万籁具寂
错别字
改正
3.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10分)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
⑤亲人送水来解渴,_________________。
⑥官兵一致同甘苦,_________________。
⑦,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⑧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C.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D.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5.阅读下面的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4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一)阅读《老山界》选文,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6.仔细阅读选文,体会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①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同志们相互支持着爬山,请体会下列话语体现了同志们怎样的感情。(2分)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说“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既是如此寂静,耳朵里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复杂的声响?下列理解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红军将士长期征战,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深人静时,那些声音就会在耳边回响。
B.战士们睡觉时反复睡不着,所以很认真地听,自然听到了各种声响。
C.这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自然而巧妙想象,拓展了文章的内涵和境界。
D.由于四周安静极了,才听到了各种声响;也正是由于这些声响,把山间的深夜衬托得更寂静。
9.下列对深夜美景的理解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雄伟壮丽的奇观,表达了战士们难以入睡的兴奋心情。
B.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的夜晚景色,也写出了战士们行军打仗的困苦和艰难。
C.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的夜晚美景和战士们的见闻,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的夜晚美景和战士们的见闻,表现了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对革命前途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10.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不可捉摸的声音写得逼真传神。请从中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它在描绘声音上的秒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闻一多《口供》一诗,回答问题。
口供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桶里爬。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中,不够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了铺陈的手法,推出了一幅又一幅景象:白石、青松、大海、一簇簇菊花……众多的意象中突现了诗人对浓重色彩的追求,对民族传统的热爱。
B.诗人用“驮”字来描摹在夕阳中飞翔的乌鸦,用“织”字来描摹在黄昏中飞舞的蝙蝠,显得奇崛传神,使诗的画面极富动感,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
C.“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暗示了诗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书斋里的书生,而“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则反映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理想。
D.这首诗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后,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赋之以“苍蝇”这一形象,运用以丑为美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纯洁无私,赤子般的情怀。
12.同样写艰难的生活环境,区别下面两个句子的异同。(2分)
①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②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老山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草》选文,回答问题。
①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争辩是没有用的。一时,全部默默不作声了。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
②卫生员抽噎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你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③“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④“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⑤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⑥杨光激动地听着。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已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⑦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⑧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⑨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13.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既然周副主席的声音“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周副主席在小说中一直是很严肃的,为什么到最后他“宽慰地笑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段,理解划曲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杜甫草堂记》,回答问题。
①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②我到了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你笔下那属于你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分明是豪华的大宅门呀。穿过柴门,有碧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廨。
③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你。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木桌说不清它的颜色,只是桌上端放着笔墨纸砚。
④这才是你的草堂。
⑤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你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你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衷地折服!
⑥我突然明了,我先前所看到的一切,还有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对你生前种种际遇的一种心境的“补偿”。然而我又担心,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
⑦杜甫先生,后生说错了吗?(选自《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有删节)
18.系上下文,试解释“杰作”一词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认为此时才真正走近了杜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段中,杜甫“超然高洁的心性”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近杜甫草堂,是作者多年的愿望。而真正走近杜甫草堂时,他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脚步沉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系本文内容和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保护文物古迹的看法,并简述理由。(2分)
链接材料:
(1)为开发旅游资源,有关部门准备为具有600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安装电梯。
(2)被誉为“江浙第一寺”的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去年进行了翻修,据负责此项工程的同志介绍,此次翻修保持了大殿原有的结构和外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23.写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求知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的。请从你的学习生活中,选一件或几件你感动的事情,或一个或几个感动你的人,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1.①矗②咽③绚④嘹
2.
错别字
炼
绢
接
具
改正
练
捐
截
俱
3.①万水千山只等闲。②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③金沙水拍云崖暖。④三军过后尽开颜。⑤军民鱼水一家人。⑥革命理想高于天。⑦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⑧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老山界》)4.C5.示例:(1)一“缕”轻风,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锦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2)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第二部分
(一)6.①突出了山的陡峭,战士的乐观。②行军的艰难,革命英雄主义精神。7.相互支持,坚定信念,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8.D9.C10.注意:必须是比喻句,且要扣住比喻的特点进行赏析。
(二)11.D1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突出悲苦之情。②写环境艰难,突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13.主席意味深长议吃草,战士深受鼓舞向前进。14.“要记住这些草”是因为这些草使红军战士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懂得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15.因为周付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16.这是看到问题得到解决后的宽慰的笑17.为革命虽吃苦、流血牺牲,但同志们的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高尚的,伟大的,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战胜的。
(四)18.(2分)其实是破坏了历史遗迹本来面目的拙劣之作。19.(2分)作者看到茅屋时,想到了当年杜甫困顿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20.(2分)他虽身处困境,却能胸怀天下,心忧黎民。21.(2分)因为作者所见的竹林、豪华的宅门、敞厅式的建筑,全系后人“杰作”,而这些“杰作”,掩盖了历史的真相,丧失了遗迹的魅力与震撼力,让作者为之茫然。22.(2分)要善待历史遗迹,保持遗迹原貌;不要以修缮、开发等名义,人为破坏文物古迹的原貌。
第三部分写作
范文:给我教益的一件事
我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位残疾小姑娘,她的右腿因为小儿麻痹症而变得畸形了,每走一步就像要在地上点上一个逗号。于是乎,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小逗号”。也许是形象的引申,这绰号很快就叫响了。我们女生也在她背后指指点点。因为她的性格孤僻,很少有人接近她,她在班上从不多讲一句话。
然而有一件事,却促进了我们对她的了解,她是那么可爱而又可敬。
那时,由于功课紧,我们都自觉地来上晚自习。她也来了,而且每晚到得最早。有一次晚自习回家的路上,我们像往常一样,一路上玩耍嬉闹。突然,有一个同学跌倒了,膝盖被玻璃片划了一寸多长的大口子,在不断地流着血,我们都吓傻了,不知怎么才好。
她点着“逗号”走了过来,看到那位同学痛得被扭曲了的脸,皱起眉头,“快,大家帮个忙,把她扶到我家去。现在红医站早关门了。”我们机械地做着动作,随着她一瘸一拐的身影急急地走着。
她的家离这儿不远,不一会就到了。她把那位同学扶到椅子上,打了一盆水,洗去血迹和进入伤口的流沙。她是那么专心致志,小心翼翼地洗着,还不时地抬起头问:“你痛吗?”洗完了伤口,她又找来镊子、纱布、药、棉花。她熟练地包扎着伤口。我们简直不能相信,眼前是她——“小逗号”。
一切拾掇停当以后,我们高兴地攀谈起来。这才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和姥姥住在一起。她告诉我们她的身世,她的不幸。她是那么健谈,只是由于我们冷落了她,瞧不起她这个残疾人,她才在班里那么少言寡语,没有朋友。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奚落她了,开始亲近她,尊敬她,成了她的知心朋友。
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的教益:在别人处在困难之时,我们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友谊、帮助和理解,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杜甫草堂漫笔 答案
一条清碧亮丽的浣花溪环绕着草堂,那潺潺的流水把草堂四周洇润得花草葱郁而林木茂盛,弥散出雅逸的氛围和盎然的生机。我们这代人对于杜甫大都怀有特殊的情结,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曾是我们最初的文学记忆。对于杜甫的出生或终老之地,大多数人也许并不清楚,然而这“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却是令人向往的“诗圣”居栖之地。秋阳映照下的草堂,泛出一层亮丽的金黄色光泽,使丝丝茅草显得富有质感。翠竹芭蕉依偎着土墙竹窗,留下了满壁绿荫,过滤了尘世的喧嚣。寂静的庭院中,随意地安放着粗糙而结实的石桌石凳,平添了温馨的乡居气息。(那矮矮的竹篱上爬满了藤萝和杂花,在秋风中作着忆念故人的絮语。)记得诗人在《堂成》中曾写道:“桤林碍日吟风川,笼竹和烟滴露梢。”一代大诗人的安身立命之处,竟是如此简陋而淳朴。唯其如此,草堂才能长存民间、情系桑梓、永驻青史。而多少华堂豪宫在当时是多么的风光张扬,而后却在历史的烟雨中泯灭。
步入草堂,我不由得放轻了脚步,唯恐惊扰了老杜的“诗思”。是呵,诗人一生穷困,怀才不遇,落魄江湖。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岁末,为避安史之乱,饱经离乱之苦的杜甫带着妻儿由陇入蜀,起初在成都西郊的一处古寺借住,靠旧友、时任四川彭州刺史高适接济。760年桃红柳绿的初春,友人在浣花溪边为他觅得了一处景色清幽之地便筑屋建房,但他此时已一贫如洗,其表弟王十五司马悉知后,雪中送炭,慷慨资助。为此,诗人在《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一诗中,以十分感激的心情说:“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
“半生落魄已成翁”的诗人,总算有了一处可以遮风避雨、属于自己的暖巢。尽管是有些寒酸而低矮的草堂,但诗人却十分满足与自赏,“背郭堂成荫白茅”,“野老墙低还是家”。为此,诗人在草堂内外作了诗化的安排经营,开辟了花圃、菜圃、药圃,筑起藤架,建了草亭,还掘井挖塘,颇具乡村田园的秀丽风光,成为诗人一生中最美的精神家园。在此他居住了近四年的时间,并创作了240多首诗,其中有不朽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为忧国忧民、博爱大同的千古绝唱。
泥地泥墙的书房中那张宽约一尺、长约三尺的矮小诗桌,上面放着一副笔墨和诗笺。一抹秋阳投射在砚池上,氤氲出缕缕墨香,桌角的一只粗瓷杯里还留着一些残酒。老杜在《寄题江外草堂》的诗中曾心情坦然地说:“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就在这张最普通的杂木诗桌上,老杜却创作出了中国文学史上那么辉煌的诗篇。遥想在那霞涌红日、花香拂郁的清晨,或是在那月照草堂、秋虫鸣唱的夜半,诗人与桌为伴,笔歌墨舞,诗笺上留下了多少华章佳作。难怪唐人韩愈在《调张籍》中直言不讳地讲:“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