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十年内,无论美国再怎么努力,没有中国也无法供应电池!”
6月26日,韩国媒体《亚洲经济》发表文章称,有预测称,尽管美国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投入了巨额补贴,试图将中国排除在电池供应链之外,但在未来10年里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发表了题为《通胀削减法案和美国电池供应链:背景和关键驱动因素》的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北美地区仅靠区域内的生产几乎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电池核心材料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需求。北美自己生产的负极材料占需求的18%,正极材料占需求的8%。
另一方面,中国紧紧抓住电动汽车电池矿物、材料市场。报告分析称,中国企业在电池原料矿物中占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产量的60%。中国供应69%的镍和75%的钴。
在材料市场上,中国也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占全球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供应的75%,全球电池芯供应的78%。特别是美国特斯拉和福特表示将使用的LFP(磷酸铁锂)电池,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9%。LFP此前搭载在低端中国电动汽车上,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扩散,使用呈扩大趋势,预计今后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报告预测说:“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短缺等供应链瓶颈现象提高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直到(《通胀削减法案》通过10年后的)2032年,北美地区的供给仍无法满足需求,如果区域内没有供给,将依赖进口。”美国拜登政府设定了到2030年新车销量的50%由电动汽车等环保汽车占据的目标,但在现实中这个目标很难实现。
研究员汤姆·莫伦豪特表示,“中国在技术、供应链安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无论美国怎么努力,在约10年内扭转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尽管有《通胀削减法案》,但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特别是在负极材料方面,目前的状况不会改变。”
报告还建议,在实施《通胀削减法案》方面要有灵活性。研究员艾哈迈德·梅迪表示:“今天不经过中国组装电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实施《通胀削减法案》方面,需要政策灵活性和实用主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