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什么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创作背景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什么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创作背景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什么?

泊船瓜洲写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

作者:[宋]王安石

原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如下: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作品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返回目录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创作背景是什么?

《泊船瓜洲》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年过半载的时候,那时作者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泊船瓜洲》赏析:作者通过描写江南景色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也表达了作者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但也表达着作则对当今政治统治者的失望之情。本诗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经典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