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3日报道彭博新闻社网站10月11日刊登题为《欧洲对华电动车政策或产生反效果》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欧盟升级了它与中国最大的商业争端,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这是一个失策之举,我们希望它能够被互利的谈判所取代,而不是发动一场对双方都不利的贸易战。

毫无疑问,欧盟的行动反映了一些担忧。中国企业生产出高质量、价格实惠的汽车,巨大的产能意味着它们需要大量出口。这对拥有约1300万员工的欧洲汽车行业构成了威胁。欧洲领导人在兜售绿色转型时承诺在清洁技术领域创造内部就业岗位,而不是增加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

欧盟是在全球贸易规则之内采取行动的,而不是像美国拜登政府所做的那样完全关闭进口大门。为期五年的关税或许能为欧洲汽车制造商赢得一些时间。

尽管如此,此举仍是一个错误,原因不仅仅是欧盟出口商将因为中国针对性的回应而受害。这些关税将使电动汽车价格变得不那么实惠,尤其是对低收入消费者来说,从而破坏欧盟自己的脱碳目标。它们还将减轻欧洲内部企业的竞争压力,扼杀创新和生产力。

更糟糕的是,关税很可能会鼓励对贸易壁垒和国家援助的进一步要求——这些措施都是朝着已经失败的产业政策的方向行进。其他调查也在进行,包括针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和政府采购的调查。危险在于,这些原本应该为特殊情况而预留的工具被过度使用,破坏了欧盟长期以来对自由贸易的承诺。

加税的支持者们认为,关税将推动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建立产能。这是有可能的,但没有抓住重点:尽管自2020年以来,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进口量迅速增长,但中国品牌仅占纯电动汽车新车销量的8%左右。在欧洲建立分销和服务网络需要时间。与此同时,欧洲汽车制造商仍需要进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

欧盟可以做得更好。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利用关税来施加影响,争取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在欧盟内部应对竞争力问题。

欧盟面临着一连串的挑战,包括高昂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慷慨补贴,后者已将投资从欧洲吸引走。更根本的是,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生产成本过高、创新步伐缓慢、监管负担重和资本市场分散等限制。这些问题终于得到了认真的倾听。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意愿。

关税是一种钝器,它可能会提供短期的喘息空间,但会损害长期的竞争力。最终,欧洲必须集中精力解决自身的问题。(编译/李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