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古代黄河流域曾经出现过多座铁索桥,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的“洛阳铁牛”。传说中,这些铁牛是由唐朝时期的名将李靖所铸造,用于支撑铁索桥的重量。
那么为什么选择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呢?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忠诚、勇敢、坚毅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牛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和伙伴。因此,选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劳动和奋斗精神的崇尚。
此外,铁牛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起到稳定桥梁的作用。铁牛的身体比较庞大,可以分散铁索桥的重量,使其更加稳固。因此,选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也是出于实用考虑。
综上所述,选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是出于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实用考虑。铁牛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
20世纪40年代,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船只行经此处时,经常被硬物刮伤船底。令行船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硬物竟然是一头“牛”的牛角。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水底不只有“牛”,还有“人”。直到1989年,浸入水中达一千多年后,开元铁牛,也就是黄河大铁牛终于重见天日。
发现铁牛的位置是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就位于此处。浸入水底的共有四尊铁牛,每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经过考古学家考证,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据史料称,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元末桥毁,久置不用,之后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为什么固定桥索的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民。
古时候哪里像现在有动物园,有网络?想看什么动物就能看什么动物。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老水牛就是忠诚踏实的大力士,谁能告诉我们在当时那个年代里,有什么动物比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更能适应这份职责?
老祖宗那时候认识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里,能进十二生肖的动物都是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据说猫都是后来物种,没能赶上排位十二生肖,被老鼠占据了位置。在当时建造任何动物像的时候,都不可能超出十二生肖范畴。因此打造这么大的铁桥拉索,舍铁牛还能选谁?
之所以用大铁牛拉铁索桥,主要原因牛是力的象征。牛安稳、祥和的形象让人看着踏实,可以安定人们的情绪。过桥时,人们看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心理上顿生一股畏惧感,这时看到两边拉着大铁索的牛,让人顷刻间情绪安定下来,放心过桥。
黄河古道四个大铁牛,是用于稳固铁索桥的铁制桩子而筑的。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元末桥毁,久置不用,被人们称为“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那么唐人为什么筑铁牛拉铁索呢?这个有几方面原因。
一、牛踏实、稳重而又性情敦厚
牛性情稳重、敦厚、勤恳耐劳,人们心目中的感觉有一种信赖感,对于以牛为形象的铁桩子充满信心。直接的感觉有大力牛拉着呢,没事!放心过桥。
二、在古代阴阳五行中,牛属土,土能克水。
古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土能克制洪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大力牛,性情安稳、踏实有力,又五行属土,可以克制洪水,是最可信赖的吉祥物。
三、牛是农耕文化的象征
古代生活都是以农耕为主,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代表着农业发展的前景。所以这里的大铁牛就预示着另一层意义,也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农业发展,铁索桥也是这样。
综合以上分析,这里用牛拉着大铁索有深远的现实和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动物比牛更适合拉铁桥的铁索了。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