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可能不得不转向B计划,但是,在坚称全球世界秩序的自由岌岌可危之后,他能做到吗?

今年夏天之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乌克兰战争的结局:基辅将训练和集结部队,发动夏季攻势,尽可能多地收复领土,最后以最有力的谈判姿态进入和谈,结束战争。

现在,攻势已经进行了两个月,夏季即将结束,这种情况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从各方面来看,乌克兰的攻势已经陷入僵局,疲惫不堪、缺乏经验、训练仓促的乌克兰军队正以可怕的人员代价,迎头撞上俄军掘壕埋雷的防御工事。

美国的主要媒体,包括CNN、《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也在报道这一切。这些媒体和其他媒体一直明确支持乌克兰的战争努力,可现在却已经在开始描绘当地局势的暗淡图景。

乌克兰军队正在以难以为继的速度消耗物资,每月耗费9万枚炮弹,而五角大楼的产量只有其三分之一,同时北约部署的武器在头两周就有20%被损坏或摧毁。鉴于攻势取得的成果有限,乔-拜登总统现在要求国会为乌克兰增加206亿美元的援助,并强调"美国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对俄罗斯非法战争的强烈反对"。

问题是,这一切将何去何从?

华盛顿邮报早些时候的报道指出,美国官员曾告诉乌克兰总统沃洛德梅尔-泽连斯基,在美国的军事援助支持枯竭、他将被迫谈判之前,他可能有时间在夏末之前取得尽可能多的进展。

但与此同时,白宫继续坚称将支持乌克兰的战争努力,"只要它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8月10日告诉CNN,"我们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但白宫"如果觉得有必要,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后再回到国会也不会忸怩作态"。这与四月份泄露的国防情报局评估报告相吻合,该报告认为"在所有考虑过的情况下",今年不太可能举行和谈。

也许政府只是想公开表达决心。不过,也有可能这并不仅仅是装腔作势。

部分原因是政府和北约盟国为了推销继续提供军事援助的紧迫性而使用了夸张的言辞,导致公众相信战争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基辅及其收复失地,还关系到美国安全、整个全球秩序甚至民主本身的存亡。

过去几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敦促那些担心继续援助会付出代价的人"考虑一下,如果普京征服了乌克兰,然后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北约盟国,那么这些代价,不仅是财宝,还有鲜血,甚至可能是美国人的鲜血,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他还警告说,"如果我们只是坐视普京获胜,让他拿下乌克兰,那么下一步会在哪里停止?”

换句话说,美国要想从这场战争中脱身,政府就必须突然转向,不再声称全球和平与民主的未来取决于俄罗斯的失败,或者像拜登总统今年2月访问波兰时所说的那样,"真正岌岌可危的不仅是乌克兰,还有自由"。

经过一年的高谈阔论,白宫将不得不突然说服公众,所涉及的利害关系实际上比它所宣称的要小得多。

然而,在美国政治舞台上,这种最大化的言论已成为常规思维。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克里斯-克里斯蒂最近在MSNBC的《早间新闻》节目中声称,如果美国从乌克兰问题上"一刀两断",将引发中国入侵台湾,而且,他认为,那时将不可避免地需要派遣"美国男女"与中国军队作战,并导致中东地区目前友好的政府弃美投华,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自由派主持人的强烈赞同。

乌克兰问题的结果,将决定中国是否攻打台湾,美国的评论家、战略家、国会议员甚至政府本身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从这些言论和北约官员的言论中,我们不难听出冷战时期"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回声。

即使官员们并不真的认为美国和欧洲的安全岌岌可危,但很明显,其他一些东西可能真会是这样:美国和北约的威望和信誉。对乌克兰的支持为北约注入了新的活力,至少在公开场合使其团结一致,但在进攻失败、乌克兰对其领土的控制远未恢复的情况下结束战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取得的任何成功,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都可能被视为政治上不可接受的,甚至是对北约领导层的羞辱,同时暴露出迄今为止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压制的分歧。对威望和信誉丧失的恐惧,是美国继续参与越南战争的因素之一,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战争也是如此。

同时,有报道称,无论对错,总统都认为战场上的结果对他明年的连任机会很重要。然而,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包括71%的共和党人和55%的无党派人士,反对进一步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而其中支持率最高的是民主党人。

这可能会让白宫陷入困境:如果以比早先承诺的对乌克兰更不利的条件结束战争,那么白宫将面临与阿富汗撤军后类似的批评,包括来自白宫基本选民的批评;但是,如果继续战争以期望日后取得成功,那么公众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无论如何都会损害白宫的连任机会。此外,正如波兰在其与白俄罗斯的边境集结军队所提醒我们的那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有无数机会导致战争升级,从而迫使北约国家决定是否履行其第五条承诺。

有一点可以肯定:政府在公开场合和幕后为结束战争奠定外交基础的时间拖得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而乌克兰人民将为此付出最惨重的代价。让我们希望,如果B计划真的存在,白宫不会只是把它藏在心底。

昆西研究所网2023年8月14日布兰科-马塞蒂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