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围绕黄岩岛,菲律宾这边小动作不断,还自导自演了一桩闹剧,摆明了是要激化局势,拖延“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我方外交部已经发出警告,奉劝菲律宾方面不要挑衅滋事。
这句话说得很重,而且也有一层潜台词,那就是中方必要时候会采取措施。当然,这里的措施不一定是要动用武力,我们可以适当考虑,对菲律宾展开经济反制,比如推出针对性极强的制裁措施,从而变相起到震慑的作用。
【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上动作不断】
毕竟,菲律宾最近的内部环境,不是特别稳定,尤其是大米价格问题,更是让小马科斯政府焦头烂额,菲律宾一直以来都是大米的最大进口国,但是米价一直居高不下,国内怨言很重。
而小马科斯政府却昏招频出,直接激化了矛盾。除了强行制定价格上限以外,小马科斯政府还决定降低大米的进口关税,变相压低米价。没想到此举引起了菲律宾国内农民群体的广泛声讨,他们纷纷聚集到首都马尼拉,举行抗议活动。而小马科斯的姐姐艾米·马科斯也跟这些人走上街头,呼吁财政部长辞职。
【艾米·马科斯也参加了街头抗议】
当然,这只是菲律宾内部问题的冰山一角,但反映出来的趋势是,小马科斯政府现在很难在内外政策中取得平衡,对外要在南海问题上讨好美国,对内要继续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中菲经贸合作,恰恰是菲律宾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结果因为围绕南海问题的一系列不愉快,很多合作项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前段时间,中菲在马尼拉合作的填海项目,就因为美国的介入,无限期搁置。菲律宾商界人士都纷纷表示担忧,呼吁小马科斯别在南海问题上迎合美国。
当然,假如菲律宾有得选,小马科斯政府可能会更希望国内环境不会干涉到自己的对外政策,毕竟,中菲的经贸合作,确实制约了前者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激进的措施。
所以菲律宾也在想办法,比如说尽快与美国达成自贸协定,但美国这边一直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态度。很显然,美国现在只是想让美菲关系停留在军事合作的层次,还没有兴趣往经贸领域扩展。
【菲律宾主动靠拢美国,美国求之不得】
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中菲经贸合作,已有足够规模,美国这边大量投入资金,强化与菲律宾的经贸合作,能不能取代中国另说,但整个过程,只有菲律宾受益,美国反而是吃亏的那一方,甚至没法收回成本。
因为美菲诉求不同,美国只需要让美菲关系回归杜特尔特时代之前的常态,靠美菲军事合作就够了,更何况小马科斯上台以后,又主动靠拢美国。既然菲律宾已经与美国绑定得足够紧密,那么美国自然不需要再从经贸层面,去满足菲律宾的需求了。
【美菲军事合作,变相促进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偏激态势】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南海问题,菲律宾内部的风向,已经走向偏激。各种政治势力都已经被调动起来,舆论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各种场合渲染紧张局势。
然而有必要指出,菲律宾现在采取的南海政策,主要是适应美国的印太战略,但本身对于菲律宾如何实现在南海的利益诉求,却没有提供指导性的方针,纯粹是为了挑衅而挑衅。
而过去中菲建立的一些沟通机制,反而被菲律宾方面刻意地边缘化、低调化。这时候,中方如果能采取反制措施,可以适当打击一下菲律宾内部的狂热情绪,让那些理性声音有更多发声的空间,最后促使菲律宾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南海政策。
在现在的环境下,为了“南海行为准则”的大局,我们不会轻易动用武力手段。因为南海问题的当事国不止有中国与菲律宾,还有其他东盟国家。而且现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主体也是中国与东盟。
这意味着,我们在南海采取的任何行动,虽然主观上是冲着菲律宾去的,但难免会外溢到其他东南亚国家,从而对谈判进程,造成意料之外的消极影响。相比起来,经济上的反制,可以打痛菲律宾,但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可控,也能传递出更清晰的讯号。
【适当打痛菲律宾,或许可以促进菲律宾内部理性声音抬头】
所以,如何在南海问题上对付菲律宾,很考虑我们的政治智慧。有时候“快刀斩乱麻”的思路,对于南海问题并不适用。
即便最后我们决定对菲律宾采取反制措施,也要注意,制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务之急,是要让菲律宾回归理性状态。那么制裁的要点,其实是让菲律宾内部的政治势力意识到,炒作南海问题,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从而有所收敛。不过如何能精准地做到这一点,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