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暖色浮余生不晚
被当时的中国军队淘汰,西方人愚昧落后才会奉为圭臬,都是中国人用省的渣。除了热武器西方还有啥?但是热武器主导战争时,中国军队还在以为西方人还是愚昧落后,自大了被干了,说实话就是活该,但是为时不晚,当前又在扭转形势。人家的大场面就是咱老祖宗淘汰的东西,好东西他也学不会呀!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西方人发扬光大,都来打了老祖宗的脸。但是冷武器他就是弟弟,你不服都不行!!
回答者:最厉害的叮当
年轻人,你这个问题其实问得不错,本来不想回答的,因为懒得打字,但是看看回答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懂行的不出来说两句,过意不去。为什么中国没有一手持盾,一手持枪的武艺?那外国有吗?其实外国也没有,这个外国包括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这些地区,在各种外国的典籍中,剑斗,双手剑,或者剑盾,刀盾格斗是作为武艺被记录和描绘下来的,唯独没有枪盾术。因为枪盾只在战阵中使用,长达4米以上的枪架在上面有弧形缺口的盾上,丛枪戳来,丛枪戳去,基本就几个动作,这种枪阵怯者不得退,勇者不得前,讲究纪律向前推进,是毫无武艺可言的。那中国不是有大枪吗?双手持那种。是的,有大枪的武艺,大枪基本在3.6米以内,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用武艺格斗,大枪在古代其实比起四五米的战阵枪还算短枪,用来前面四五米枪丛被突破的时候或者自己要突破对方时候进行某个面格斗用的,用的是绞压对方枪杆再突刺的技术,都是精于枪术的精兵。大枪的技术后来作为武艺流传下来。这个时候你设想一下,3.6米的枪长,没有马匹,你要单手持枪,另一只手持盾,根本抬不起枪做动作。假如换成2米枪持盾,是能做动作了,但是有1.6米的距离差距,持长枪的能够做5,6个突刺动作了,而且双手持枪的力量比单手要大得多,再加上力距,分分钟把单手枪绞飞。盾枪无论是跑动,动作,技巧都远远不如双手持长枪的人,没有人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所以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压根就没有盾枪这种武术流传,盾枪只存在战阵中。
回答者:于左
西方影视中的武士一手持矛、一手盾牌,是一种很奇怪的组合。在中国古代没有,与之相似的,是刀与盾牌的组合。
我们先说说长矛。
西方影视中的矛、盾组合,所用之矛不能太长、太重,方便单手使用,握矛的位置为中间偏后,以刺为主,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抛掷杀敌,这一点很像现代体育中的标枪。
再看看中国古代的长矛,最早是与兵车相结合的一种长兵器,一辆兵车上面配有一柄长矛,“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这种长矛的长度为二丈,也有更长一些的,将近三丈。
这也是后来的长枪,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长枪的枪身更长,枪柄更粗,整体更重,需要双手使用,后端握枪,根本无法腾出手来持盾牌。
东汉末年的兴平元年,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大战,双方缠斗,一直胶着,曹操要打破僵局,派典韦率领几十位勇士,身披重甲,手持长矛,不用盾牌,取得大胜。
所以,后代的实战当中,当防御和进攻不可兼顾的时候,有时会完全以铠甲充当防御,解放双手大力进攻。
再看看盾牌。
盾牌是冷兵器时代必不可少的单兵防御工具,可以格挡敌方的刀枪,尤其可以防护箭矢,大大减少伤亡。
中国地域广阔,古代各地军队所用的盾牌多种多样,比如东南吴地军队所用的盾牌又大又平,称为“吴盾”,而云贵川军队所用的盾牌中间鼓起,称为“滇盾”。此外还有羗盾、步盾、狭子等等。狭子的形状又窄又短,属于比较小的盾牌,主要给盾车上的士兵使用。
从材质上划分,盾牌有木质的,竹质的,藤编的,也有蒙上犀牛皮的,多种多样。
我们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其中的步盾,步盾一般会做得又窄又长,实战中,士兵可以把它插在地上,遮挡身体,腾出双手射箭。
中国古代的军队一般是把盾牌与刀或者剑相配合,比起矛和盾的结合,更为合理。
剑、盾组合的最典型例子是鸿门宴上的樊哙。当项庄在刘邦面前舞剑时,樊哙急忙闯了进去,当时他拿的就是剑和盾牌,当大帐外面的卫士们伸出兵器要拦挡他时,他“直撞入”,靠的就是手里的那一面盾牌。
进入大帐以后,项羽请他吃生肉,樊哙就把生肉放在盾牌上,用剑切割来吃。
古代更常见、更实用的是刀、盾的组合,有许多军将把这种组合练得炉火纯青,比如南朝宋时,有一位益州刺史名叫刘豪,最擅长使用刀、盾,勇冠三军。
南朝齐也有一位王宜兴,身材短小,但勇力异常,一旦他把刀、盾舞动起来,十几个人围着他泼水,他的身上都不会湿,说明他防护的密度之严,水泼不入。但他后来做了劫匪,大批官兵把他团团包围,却奈何不了他。
时代越晚,单兵盾牌越来越少,更多采用集体防御,将士们披挂战甲,同时依托盾车、战车防御敌方的炮石、火铳、箭矢。
回答者:优己
这个说法是错的,中国也有这种战阵,这是传统重步兵的装备与作战方式,从战国时期魏国齐国就开始有部署这种类型的兵种,比如名扬天下的魏武卒跟齐国技击之士就是这种装备。重步兵的全套装备是盔甲1副,弓1张,箭1壶30支,盾牌1副,战剑1把,部分人还会装备长枪长矛。
重步兵战阵进攻的战阵排布是,第一排是大盾列阵;第二排则根据情况调整,一般是有3排的弓弩手或者长矛兵;往后则是三排的陷阵营轻步兵;再往后则全部是重步兵。打仗的时候大盾兵往前推进十丈远,这是方便弓弩手跟长矛兵张弓射箭与冲刺投掷长矛。当弓箭射完,长矛投掷完以后,盾牌兵从两边分开轻步兵开始冲锋,重步兵随后跟上,然后弓弩手跟长矛兵也会拿上刀剑跟上。
重步兵的防守战阵排布是,第一排是大盾列阵;第二排同样是有3排的弓弩手或者长矛兵;第四排以后则是长枪兵;再往后便才是重步兵。打仗的时候大盾兵往前推进十丈远,这同样是方便弓弩手跟长矛兵张弓射箭与冲刺投掷长矛。当弓箭射完,长矛投掷完以后,弓箭手跟长矛兵往后撤退,长枪兵顶上,长枪兵会从盾牌缝隙里捅出长枪,刺杀敌军冲锋的骑兵跟轻步兵。重步兵殿后,开始列阵迎敌。
回答者:冷兵器研究所
不请自来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在西方影视中很常见。
这个情况是有的,不过这个情况主要集中于古希腊时代。当时希腊方阵的主要作战方式就是一手持盾一手持矛进行作战。而且要说明的是,希腊方阵那种不是长矛,而是短矛。
当时一个希腊武士的装备是这样的:
18公斤重的胸甲,在小腿上穿上胫甲;直径一米,包裹着青铜的阿尔戈斯盾是他们的左手武器。1.5米或2.5米的白腊木短矛是他们的右手武器。
而当时希腊方阵的主要作战方式是古希腊重步兵列阵冲锋。而给造成敌人严重伤亡的真正杀手锏,其实是由一面面沉重盾牌所组成的盾墙,以及其所带来的冲撞、挤压和践踏。
希腊方阵的集群冲锋就像一排排盾牌和长矛组成的波浪,依靠重装士兵的装备优势和密切配合挤压对方的阵线,让对手的战术无从施展。具体到每个士兵身上由于阿尔戈斯盾牌只能保护士兵的左侧,因此希腊方阵中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盾牌相互交叠,靠着自己战友的保护冲锋,靠着盾牌顶着盾牌,肩并肩地向前推挤。当成排的盾牌挤压过来之时,敌人个人的武勇也无从发挥。而在这种紧密队形下,希腊士兵也无法在身侧使用长矛,因为缺乏使用的空间,而且矛尾锋利的青铜尾钉还可能伤到身后的战友。因此,希腊士兵基本只能将长矛举过头顶来刺杀,更多则是用矛尖或尾钉杀死被挤到的敌人。
显然,这种战术非常简单笨重,是一种“一力降十会”的套路。特别适合古希腊那种多山地丘陵,中间有间或有小平原的地形。因为这样的地形,你不需要考虑侧翼和身后,平推过去就可以了。
一开始,后来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也都使用这种盾牌+短矛的战术。
但随着骑兵的发展和作战环境的改变,马其顿方阵因为需要在大平原作战,采用了双手长矛的战术,最后装备了著名的4~5米,甚至长达6米的萨里沙长矛。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兵马俑的一号坑,也以类似这样的长矛步兵方阵为主。体现了当时中国北方军队的特点。
而罗马军团由于需要在崎岖的山地和密布的森林里作战,于是走向了剑盾兵之路。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在春秋时代,南方的军队就开始走剑盾兵之路了。“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 方阵而行 ”。
说到底,战术和武器都是为作战环境服务的,中国地域广阔。欧洲有的地形,中国有,欧洲没有的地形,中国也有。所以,武器和战术的异同就很明显了。
那么,中国就没有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了吗?
这说法可太武断了。
首先,“ 自相矛盾 ”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听过吧?
里面的人可是一手矛,一手盾的。当时要没有这种战术和武术,他这么拿和这么卖干嘛?
其次,明代兵书上就有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作战方式与记载。
所以有时候说话不要武断,因为有时候很多事物不是没有,而是说这话的人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