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不满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美欧开始“磨刀霍霍”,其中欧盟已经于去年10月发起所谓反补贴调查。日前,英国政府也被曝正考虑挥动“贸易大棒”,而这引起英媒质疑。
3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发布专栏作者多米尼克·劳森(Dominic Lawson)署名文章。文中直指美欧国家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行为自相矛盾,且“荒谬可笑”:一方面,积极推动清洁能源部署;另一方面,却设法阻止民众购买来自中国的“最实惠电动汽车”。
去年9月,中国电动汽车亮相2023慕尼黑车展。图自视觉中国
在这篇题为《将最便宜的电动汽车拒之门外,荒谬可笑》文章中,劳森开门见山,称西方领导人正感到“惊慌失措”,“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北京正将成为所谓的‘绿色工业革命’的赢家”。
劳森称,欧盟和英国现在正在推动清洁能源部署,除增加太阳能发电占比外,还推行逐步淘汰混合动力汽车的计划。英国政府已经宣布,到到2035年,市场上销售的新车只能是电动汽车。
然而现实是,电动汽车价格远远高于燃油车,这导致消费者对这条“道德高尚的道路”产生抵触。
就在理想和现实的两难之际,“巨龙登场了”:由于工业用电、人工等成本差异,中国最便宜的电动汽车售价约为1.1万美元,而特斯拉在美国最基本车型的售价则高达约4万美元。现在,满载着低成本、世界上最先进电动汽车的巨型专用船只开始从中国驶达欧洲各国港口。
然而,就在中国廉价电动汽车填补欧洲市场空白之际,西方政府却开始挥动起了“关税大棒”。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声称中国电动汽车或对美国构成“国安风险”。2月,有媒体援引消息称,英国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雷蒙多1月声称中国电动汽车或构成“国安风险”,视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产品同样在欧洲市场具有巨大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欧洲安装的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自中国。这一现状引起欧洲企业的不满,此前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贸易措施的“所有选择”,可能包括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征收“惩罚性关税”。
劳森对西方政府举动持反对立场。首先,在西方领导人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占增加感到不安的同时,大约每一秒钟就有一辆大众汽车在中国售出;其次,决定淘汰混合动力汽车的人,是西方国家自己;再次,中国企业并未向西方“倾销”或亏本出口电动汽车,低价格取决于低成本;此外,即使征收高额关税,对于西方国家的民众来说,中国电动汽车仍将是最便宜的选择。
劳森还反驳了欧盟此前针对中国政府向车企提供补贴的指控。文章提到,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多年时间里,中国曾向其制造商提供了支持,目前已经逐步取消。同时,西方政府也对本国企业提供了激励措施,其中,美国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向美国企业提供了数百亿美元补贴。
最近,拜登政府又给中国电动汽车安上了“新罪名”,声称中国电动汽车“可能含有可以监视美国车主的技术”。对此,文章反问道:“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哪怕一个司机身上,并被发现,都会在一夜之间摧毁整个中国的工业战略。中国真的会冒这个险吗?”
“一边要求消费者转向电动汽车,一边又试图阻止最便宜电动汽车的供应,真是荒谬可笑,”劳森在文末指出,中国电动汽车的出现,会促进整个电动汽车行业价格的“良性”下降。“难道我们的政府没有注意到,任何降低生活成本的事情实际上都可能让他们变得受欢迎一点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